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魔鬼總動員》30 周年紀念:科幻小說鬼才、變蠅人、與阿諾如何建立他的好萊塢王朝?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1月17日17:00 • 龍貓大王通信

1990 年 6 月 1 日,歷史應該要記住這一天,這一天阿諾史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證明了自己可以成為好萊塢之王的資格。在他比妳的頭還大的二頭肌之下、在他看起來有點呆萌的咧嘴笑容之下,有一個精熟商業策略的靈魂。日後他成為了加州州長,那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我們從 6 月 1 日上映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就看得出來。這部電影今年歡慶 30 周年紀念,是時候回到火星了,再次回味這部幕後與幕前一樣精彩的神奇作品。

《魔鬼總動員》製作歷經波折,才由《機器戰警》保羅范赫文執導,最後於 1990 年 6 月 1 日上映。
《魔鬼總動員》製作歷經波折,才由《機器戰警》保羅范赫文執導,最後於 1990 年 6 月 1 日上映。

該從哪裡開始談起?也許先從《魔鬼總動員》的小說原著談起,但這正是困難之處:不管用科幻小說宗師、大師、神人等等哪種高大上的稱號,來稱呼菲利浦 K. 狄克 (Philip K. Dick) 都感覺怪怪的。有人說他是科幻小說之魔,這種說法看來浮誇但卻很難否認。狄克沉迷的不是建構遙遠的外星基地,或是完美的未來社會,而是每個人的內心──他的科幻元素全都用來讓角色神經錯亂或記憶錯置,順帶讓讀者也受到神經錯亂與記憶錯置的遭遇,「燒腦」這個單字基本上是屬於狄克的。《魔鬼總動員》改編自他的短篇小說《「幫你記牢牢」大特賣》(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光看小說妳就能了解,菲利浦狄克的大腦非比尋常,同時不了解誰能想出這種奇詭故事。

科幻小說家菲利浦狄克的著作後來改編成電影《魔鬼總動員》。
科幻小說家菲利浦狄克的著作後來改編成電影《魔鬼總動員》。

偉大的菲利浦狄克。

奎爾是個百無聊賴的上班族,每日生活一程不變的他,期望體驗一場刺激的冒險。他來到了「瑞寇」科技公司(Rekal,音同 Recall,回憶之意),這間公司有項能夠插入虛造記憶到客戶腦中的技術,不管你想成為名模或是大富翁,都能在瑞寇「妄想體驗」。奎爾渴望到火星一遊,但他的妻子卻反對這個計畫,還好瑞寇可以幫他插入火星記憶達成夢想,但是當工作人員施術時,卻發現奎爾腦中有段被刪除的記憶,顯示他其實是一名火星間諜。

菲利浦 K.狄克的科幻小說《「幫你記牢牢」大特賣》(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菲利浦 K.狄克的科幻小說《「幫你記牢牢」大特賣》(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幫你記牢牢」大特賣》小說封面。

瑞寇老闆意識到這個客人可能會為他們帶來麻煩,他退了一半的手術費打發奎爾回家。相信這段火星記憶只是瑞寇植入的奎爾,卻在返家之後漸漸發現自己也許真的就是一名情報員,但此時卻有神秘人襲擊奎爾,揭露了他的腦中被安置了腦波傳送器,代表有某個幕後黑手一直在監視他。但是同時奎爾仍在繼續回復記憶──他想起他不只是一名情報員,而是為地球政府工作暗殺政界人士的殺手。奎爾驚訝於自己的真實身分,同時擺脫了其他神秘特務的追擊,此時奎爾的前上司透過腦波傳送器與他交涉,希望他能乖乖就範。

《魔鬼總動員》
《魔鬼總動員》

奎爾不想要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名真正冒險犯難的殺手間諜,他的本意只是想在平淡生活裡找點樂子。意味著他寧可讓自己活在虛假的記憶裡,也不想面對沾染血腥味的回憶。前老闆同意讓他再次進行洗腦,決定從他腦中找出他真正的冒險渴望:奎爾從小就幻想自己孩時曾遇過一群迷你火星人,年輕的孩子對這群外星人待之以禮,這讓外星人們決定,只要這個孩子還活著的一天,就暫停侵略地球的任務。前老闆與瑞寇都覺得這段荒誕不羈的幻想很適合塞進奎爾腦中,但他們最終驚訝地發現……這段情節似乎多年前就已經存在於奎爾的腦中……這是事實回憶,不是妄想。

《魔鬼總動員》
《魔鬼總動員》

這絕對不是菲利浦狄克最複雜的小說,但已經夠讓好萊塢高喊 WTF 了──它充滿一而再而三的劇情顛覆,它快速轉換主角的真實身分,讓「我是誰」這個狄克最熱愛的命題成為一場翻來覆去的夢魘,到故事最後妳也搞不懂結局是什麼──讀者已經搞不清楚哪段劇情才是真實,或是全部都是假造的?有很多人支持「南柯一夢」的理論:其實奎爾經歷的這些冒險,都只是瑞寇公司植入的「火星之旅」刺激冒險假記憶,他不是情報員,他只是享受陷入以假亂真世界的平凡上班族。

《魔鬼總動員》
《魔鬼總動員》

名編劇丹歐班農 (Dan O’Bannon) 與他的監製夥伴羅納德蘇賽特 (Ronald Shusett),早在 1976 年就買下了這篇小說的改編權,他們驚訝於狄克的創意與類似俄羅斯娃娃般層層包裹的神祕感,決定將腦洞大開的小說,改編成腦洞大開的電影。1976 年,離現在已經 44 年了,所以你很快就能理解,《魔鬼總動員》當然是個製作地獄 (Production Hell),它花了 14 年才拍出來,但至少值得欣慰的是,這 14 年的重重磨難,至少有個好結局──雖然這 14 年裡沒人覺得《魔鬼總動員》有資格成功。

編劇丹歐班農 (Dan O'Bannon) 與羅納德蘇賽特 (Ronald Shusett) 買下小說改編權,製作了電影《魔鬼總動員》。
編劇丹歐班農 (Dan O'Bannon) 與羅納德蘇賽特 (Ronald Shusett) 買下小說改編權,製作了電影《魔鬼總動員》。

蘇賽特(右)與歐班農。

當然,聽到歐班農的大名(好萊塢沒幾個人有這個姓氏),你就應該想起來,他是《異形》(Alien) 背後的最大功臣──他寫出了這部恐怖科幻電影經典的劇本,而且他鉅細靡遺的劇本還描述了異形的外型特徵與種種生態,讓這部電影製作時有更明確的概念。但是,你知道 1979 年上映的《異形》劇本是怎麼誕生的嗎?一樣要感謝《魔鬼總動員》:

丹歐班農曾為多部《異形》電影撰寫劇本。
丹歐班農曾為多部《異形》電影撰寫劇本。

在《異形》片場的歐班農。

歐班農與蘇賽特 1976 年買下了《魔鬼總動員》,他們喜愛這個故事裡的燒腦風格,但等到他們開始著手製作時,卻發現要把小說變成電影實在真他媽的燒腦──他們後來放棄了,而歐班農就在自我放逐《魔鬼總動員》的期間,將某些他的《魔鬼總動員》設定(例如火星人事物),搬到了《異形》裡。原本只是拿來填補《魔鬼總動員》劇本寫不出來空檔的《異形》卻後發先至,最終早一步成為商業票房與評價上的雙贏王。

編劇 丹歐班農 與異形設計師 吉格爾。
編劇 丹歐班農 與異形設計師 吉格爾。

歐班農(左)與設計異形造型的 H·R·吉格爾 (H.R.Giger)。

歐班農從小就對昆蟲有詭異的執迷,這點瘋魔日後逐漸長成了我們熟悉的異形,但在《魔鬼總動員》裡,有人接手實現了他對詭異事物的想像──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導演成為了《魔鬼總動員》的導演。柯能堡當時已經拍了《掃描者大對決》(Scanners)、《錄影帶謀殺案》(Videodrome) 與《嬰靈》(The Brood) 等等電影,他對血肉變異類型的迷戀已經躍於銀幕之上。從小就喜歡畫怪物圖的歐班農當然與柯能堡一拍即合,柯能堡也全力投入自己內心的番茄醬渴望,為《魔鬼總動員》進行設計──噁爛的變種人、奎爾在被心靈惡搞時肉體也跟著突變了……。

《魔鬼總動員》由擅長「身體恐懼」(Body Horror) 素材的導演 大衛柯能堡 執導。
《魔鬼總動員》由擅長「身體恐懼」(Body Horror) 素材的導演 大衛柯能堡 執導。

大衛柯能堡導演。

《魔鬼總動員》變成了變態與變態聯手打造的變態血肉園,變態們激起熱血,一切看來都沐浴在血色暮光下美好前進。柯能堡覺得這會是他導演生涯的集大成之作,自然無暇理會其他「小計劃」,特別是一部蒼蠅變成人的電影……他放棄執導預定由他擔任導演的《變蠅人》(The Fly)。

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1986 年的作品《變蠅人》被視為科幻恐怖電影的經典。
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1986 年的作品《變蠅人》被視為科幻恐怖電影的經典。

在《變蠅人》片場的柯能堡。

歷史在此悄悄地立下了轉捩點,如果《魔鬼總動員》能夠就此順利進行下去,那麼科幻電影史將會有重大的轉變:被交到商業電影導演勞勃畢爾曼 (Robert Bierman) 手上的《變蠅人》可能就此默默無名,而《魔鬼總動員》將會提早將近十多年上映,菲利浦狄克的威名也許會更早為人所知。但是,阿諾也就無法那麼早成為他的好萊塢之王了,阿諾王朝將會延後,我們也許看不到那些 90 年代的動作經典電影。這真是時空穿越者的兩難,還好,我們不需要憂心這種進退失措。

《魔鬼總動員》由阿諾史瓦辛格主演。
《魔鬼總動員》由阿諾史瓦辛格主演。

《魔鬼總動員》的阿諾。

為什麼阿諾對《魔鬼總動員》這麼重要?簡單說,如果沒有阿諾,這部電影是不會誕生的。

一腔變態熱血的歐班農與柯能堡,很快地發現他們的熱血就要付諸流水──電影需要錢才能完成,但是畫草圖與開設定只要有熱情就好了。紙上談兵是拍不出電影的,但是過度膨脹的《魔鬼總動員》幕後設定卻讓電影製作陷入困境。一來他們需要意料之外的預算才能完成心目中的火星風景,二來,即便設定再獵奇嚇人,他們仍然得將狄克充滿形而上描述的小說,化為觀眾 2 小時就能看懂的電影。而這不是靠特效與設定就能搞定的,歐班農決定將故事打掉重練,將《「幫你記牢牢」大特賣》的心理驚悚風格,改為更具娛樂性──同時也少掉一點燒腦邏輯──的商業電影。但這對柯能堡來說,卻是如同背叛。

《魔鬼總動員》故事設定包括許多細節,因此使其複雜。
《魔鬼總動員》故事設定包括許多細節,因此使其複雜。

《魔鬼總動員》。

喜愛虛實不分曖昧氣氛的柯能堡,自然早就是菲利浦狄克的書迷。他為能夠親手泡製大師作品感到興奮,當然,忠實傳達大師風格就是這位導演執導《魔鬼總動員》的本分。問題是,歐班農與蘇賽特並不這樣想──雖然他倆的想法是比較實際的。他們簡化了幾次奎爾遭到洗腦的過程,多一點火星上的愛恨情仇──故事裡奎爾事實上沒有涉足過火星,但電影裡可以有,順便讓觀眾讚嘆一下火星上光怪陸離的超現實光景。而至少如果奎爾事實上是個殺手間諜,那麼何不多加進一點火星與地球之間的對立情勢呢?這樣可以更合理化奎爾的身分……我們要加點反抗軍、加點政府與叛軍的衝突……

《魔鬼總動員》許多壯觀景象需要靠金錢打造,在前製期,歐班農與蘇賽特萌生更改劇本的念頭,而大衛柯能堡因而退出製作。
《魔鬼總動員》許多壯觀景象需要靠金錢打造,在前製期,歐班農與蘇賽特萌生更改劇本的念頭,而大衛柯能堡因而退出製作。

《魔鬼總動員》有許多壯觀景色。

柯能堡就這樣離開了,因為好萊塢最愛的「創意分歧」理由。但這次這個理由不是用來掩蓋其他原因的──比如薪資爭議或是選角爭議──柯能堡是真的與歐班農他們產生了創意分歧。柯能堡說歐班農與蘇賽特只想拍一部火藥味濃厚的冒險故事,但他想拍的更像是平凡人挖掘自我身分的驚悚故事。為此,他當時希望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這位文質彬彬的男星成為奎爾。他希望他的主角手無縛雞之力、看起來就是只會靠夭每天工作無聊的蒼白小小社會螺絲釘。

在 1991 年,出演溫德斯《直到世界末日》的威廉赫特。
在 1991 年,出演溫德斯《直到世界末日》的威廉赫特。

1991 年演出《直到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的威廉赫特。

「我投入《魔鬼總動員》長達一年的時間,其中改了 12 次劇本,」

柯能堡回憶

「最後有天蘇賽特跟我說:『你知道你在幹嘛嗎?你把電影拍成菲利浦狄克的版本了。』而我說,『可是這不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嗎?』而他說,『不!不!不!我們要拍的應該是法櫃奇兵上火星!』」

柯能堡最後因為與編劇發生創意分歧,放棄執導《魔鬼總動員》,回歸《變蠅人》執導椅。
柯能堡最後因為與編劇發生創意分歧,放棄執導《魔鬼總動員》,回歸《變蠅人》執導椅。

柯能堡還是回到了他的蒼蠅怪物身邊。

柯能堡失望地離開了,而後就像每個愛情故事的發展:舊愛還是最美。他還是回到了當年拋棄的《變蠅人》身邊,至少,這次他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跟每個愛情故事的發展一樣:讓你感到自由的地方才是你的歸宿。但是,愛過必留下痕跡,柯能堡花了一年時間投注《魔鬼總動員》身上,那些充滿番茄醬的設定卻仍然留了下來。我們現在在《魔鬼總動員》裡看到最噁心的部分,大多是柯能堡所留下的創意點滴:反抗軍首領肚子上的變種人、套在阿諾頭上的大嬸機器頭、有著奇肢異體的火星住民們──「你喜歡三個乳房嗎?」──還有永遠臉帶微笑的詭異機器人們。

在電影《魔鬼總動員》中還是能看到柯能堡的影子。
在電影《魔鬼總動員》中還是能看到柯能堡的影子。

柯能堡留下了許多怪物。

導演走了,這部電影又幾乎跌回棺材。而一位孔武有力的大塊頭想要拉起《魔鬼總動員》,不過,《魔鬼總動員》監製倒不這樣想。傳奇義大利製片人迪諾迪勞倫提斯 (Dino De Laurentiis) 是這部電影的監製,他與柏格曼、大衛林區 (David Lynch) 與勞勃瑞福 (Robert Redford) 或艾爾帕西諾 (Al Pacino) 都合作過,是一位精熟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的厲害人物。

傳奇製片人迪諾迪勞倫提斯 (Dino De Laurentiis) 是《魔鬼總動員》的監製。
傳奇製片人迪諾迪勞倫提斯 (Dino De Laurentiis) 是《魔鬼總動員》的監製。

迪勞倫提斯是叱吒一時的電影監製。

電影監製通常都會著眼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而招攬阿諾成為主演,應該能在票房上先加點基本分,但是阿諾適合演出一位百無聊賴的上班族嗎?怎麼看怎麼怪,他滿身肌肉,你不說他是殺手,他的肌肉都自己坦承它們很殺了。於是,儘管迪諾自己也監製過阿諾的成名作《王者之劍》(Conan the Barbarian),但他還是婉拒了阿諾。這其實有點奇怪,《魔鬼總動員》電影已經想要拍成一部動作電影了,但同時製片團隊卻又藕斷絲連於原作的驚悚風格,拒絕阿諾是這種搖擺思維的證明。

《王者之劍》(Conan the Barbarian) 為 阿諾史瓦辛格 的成名之作。
《王者之劍》(Conan the Barbarian) 為 阿諾史瓦辛格 的成名之作。

《王者之劍》。

但是阿諾不會這樣就放棄,當他得知迪諾迪勞倫提斯拒絕他之後,正巧他知道了迪勞倫提斯自己的製片公司已經破產。阿諾想通了「老闆拒絕我,那我就成為你老闆」的道理,他向關係良好的卡洛可影業 (Carolco Pictures) 建議,買下迪勞倫提斯娛樂集團 (De Laurentiis Entertainment Group)。卡洛可影業正與阿諾合作《魔鬼紅星》(Red Heat),這家專打動作巨星電影的公司,當然想藉機與阿諾建立更深的合作關係,買下一間破產製片公司,換來一部阿諾主演的科幻動作電影?這筆交易絕對划算。

阿諾主演的《魔鬼紅星》電影劇照。
阿諾主演的《魔鬼紅星》電影劇照。

《魔鬼紅星》。

卡洛可影業買下了《魔鬼總動員》,而阿諾不花一毛錢,就成為了《魔鬼總動員》的主角與主宰──他可以控制這部電影的演員與導演人選、可以決定劇本、還可以決定如何行銷、最後他還能拿到一筆薪水(支票金額還不低)。這可不是普通動作大肌男星能想得到搞得定的,但是當年才 40 歲的阿諾,已經嫻熟於這些交涉流程。

阿諾史瓦辛格成功當上了《魔鬼總動員》的主角。
阿諾史瓦辛格成功當上了《魔鬼總動員》的主角。

《魔鬼總動員》。

阿諾喜歡《機器戰警》(Robocop),他喜歡導演保羅范赫文 (Paul Verhoeven) 那種用暴力包裝諷刺的辛辣手法──他同時認為菲利浦狄克是非常善於諷刺的科幻小說家。因此阿諾很快地找上了范赫文,兩人一拍即合;阿諾發現電影即將上映前,這部電影在普羅大眾之間的認知度仍然不高,他竟然可以成功說服卡洛可繼續投資,製作更多宣傳素材、買通更多宣傳管道全力打廣告。

阿諾史瓦辛格聯手導演保羅范赫文製作《魔鬼總動員》。
阿諾史瓦辛格聯手導演保羅范赫文製作《魔鬼總動員》。

阿諾很快地找到了他的最愛保羅范赫文(左)。

卡洛可影業出錢出力,強力放送《魔鬼總動員》與阿諾的動作英雄形象。《魔鬼總動員》的廣告是這樣宣傳的:

「完全冒險!完全刺激!完全阿諾!完全《魔鬼總動員》!」

(Total adventure! Total excitement! Total Arnold! Total Recall!)

真是一語道盡這部電影的娛樂本質,而如果菲利浦狄克地下有知,他應該也會苦笑吧。

當年《魔鬼總動員》電視廣告:

兩大影評天王金希斯可 (Gene Siskel) 與羅傑伊伯特 (Roger Ebert) 對這部電影有些不同意見,但連這麼博學多聞的影評家,在討論這部電影時,都會被它精美的特效深深打動。《魔鬼總動員》也許可以被稱為 90 年代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因為它不只在講述一個令人腦洞大開的故事,它還呈現了視覺上的奇觀──機場的 X 光機呈現了完美的旅客骨骼,這可是 1990 年,是電腦動畫還未成熟的年代。

《魔鬼總動員》製作精細,許多畫面至今都堪稱經典。
《魔鬼總動員》製作精細,許多畫面至今都堪稱經典。

《魔鬼總動員》。

更別提那個令人嘖嘖稱奇的「大嬸頭分裂」畫面,至今看起來仍然饒富趣味。而電腦動畫特效並不是這部電影唯一的視覺特效,它還有大量的實物特效,柯能堡遺留下來的血肉變形點子,在實物特效的呈現下更有說服力,連阿諾爆出的眼珠都如此真實──其實人體並不會在真空下膨脹爆裂,但那個阿諾差點爆炸的畫面實在太令人讚嘆了。

《魔鬼總動員》使用了許多實物特效。
《魔鬼總動員》使用了許多實物特效。

大嬸一秒變大叔。

沒錯,連奧斯卡都向《魔鬼總動員》致敬,它獲得了頗為罕見的「視覺特效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for Visual Effects),1978 年《超人》(Superman) 曾經獲得過一次。而這次《魔鬼總動員》在電腦特效與實物特效的完美結合下,再次驚艷了美國影藝學院的投票諸公們。我們完全同意這個獎盃的肯定,30 年後的現在,《魔鬼總動員》的特效看起來一樣非常有說服力,現在的電影甚至未必能有如此精美的實物特效表現。

《魔鬼總動員》使用實物特效讓畫面更加逼真。。
《魔鬼總動員》使用實物特效讓畫面更加逼真。。

精彩的實物特效更加逼真。

這部電影的成功從上映第一天開始,觀眾期待再次看到一部阿諾射爆所有壞傢伙的電影,他們卻得到了更多:更離奇的劇情、更棒的視覺特效、更血腥的直面暴力、更壯觀的火星風景、甚至是阿諾更好的演技──他在這部電影裡說了一大堆冷笑話(像是殺了前妻之後說的「(這發子彈)代表我們離婚了」),但他卻同時表現了更多的困惑與迷惘。阿諾無法隱藏他的肌肉,但是他反過來,用演技表現一位懵懂無知的平凡人面對真相時的震驚。如果你覺得電影裡,阿諾飾演的情報員豪瑟與上班族奎爾兩個角色有巨大的差異,那就證明了阿諾這次確實在演技上有所進展。

阿諾在《魔鬼總動員》裡的演技有所進展。
阿諾在《魔鬼總動員》裡的演技有所進展。

莎朗史東 (Sharon Stone) 展示了什麼才是致命吸引力。

《魔鬼總動員》真的花了很多錢,6 千 5 百萬美金的成本已經超越當年許多電影(考慮到它其實砍掉重練好多次),而且它上映時又遇到了《回到未來 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與《48 小時闖天關》(Another 48 Hrs.) 這兩部知名續集夾擊,但是《魔鬼總動員》的最終票房仍然甩開了這兩部電影。全球 2.6 億美金的票房,讓人誤會《魔鬼總動員》是一部普級電影,但它是一部貨真價實的 R 級電影,在許多國家還得被迫刪減。儘管如此,《魔鬼總動員》卻仍然能有如此亮眼的票房,證明了這部製作過程多災多難的電影是如此成功。

雖然《魔鬼總動員》製作成本高,全球票房卻達到 2.6 億美金。
雖然《魔鬼總動員》製作成本高,全球票房卻達到 2.6 億美金。

阿諾與導演(右二)一起吃火星漢堡,阿諾想吃別的。

《魔鬼總動員》讓阿諾理解,掌握好萊塢機制是如此甜美的一件事,這部電影不但讓他更加鞏固動作英雄的形象,更讓他在談判合約時,懂得如何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這讓阿諾王朝正式成形,以前他只是會拍商業電影的紅星,現在他是懂得怎麼發大財的商業電影紅星。這些發大財秘訣都與他的動作紅星形象緊緊相繫,並且相輔相成。

《魔鬼總動員》未來感十足的無人駕駛「Johnny Cab」場景。
《魔鬼總動員》未來感十足的無人駕駛「Johnny Cab」場景。

《魔鬼總動員》。

阿諾不但是 80 、 90 年代最會賺錢的演員,而且還是最善於經營副業的商人。他賣讓鍛鍊肌肉更快速的健康食品、他辦讓健美人士能有舞台展現的運動大會、他還是好萊塢最接近政治圈的演員、與他的老婆娘家政治世家的背景不謀而合。這代表我們也許輕忽了一件事,阿諾最令人佩服之處,並不在他手臂上的肌肉,而在於他的商業頭腦有多精明。

《魔鬼總動員》電影劇照。
《魔鬼總動員》電影劇照。

《魔鬼總動員》。

如今,好萊塢有更好的視覺特效,但卻拍不出《魔鬼總動員》這樣的電影。其實它並不是一部科幻電影、也不是一部動作電影、它某種程度上接近了狄克小說的本質,而保羅范赫文精準地掌握到那個核心──對精神疾病的恐懼。那種對自我是不是已經逸出常軌的恐懼,讓這部電影在任何時候都能與觀眾產生聯繫。

《攔截記憶碼》
《攔截記憶碼》

「2012年重製版電影《攔截記憶碼》」

它快速地丟出了許多問題,質問觀眾如果身在一個記憶也可假造的時代裡,是否能夠真的認識自己?我是英雄還是恐怖份子?我所處的現實會不會只是一場巨大的騙局?這部改編自狄克小說、但卻看來暴力激動地不像狄克小說的電影,卻非常清楚糾纏狄克終身的夢魘。

《魔鬼總動員》在實物特效的運用上十分出色。
《魔鬼總動員》在實物特效的運用上十分出色。

《魔鬼總動員》。

《魔鬼總動員》上映已經 30 周年,我們卻仍然為它著迷,這正是好電影的最佳定義:它們永遠不老,只是悄悄地活在我們的惡夢或美夢裡,等待有天從記憶深處裡跳出來嚇你一跳。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