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麥克瘋/醫材差額訂上限 相同目的應可換個作法

中廣新聞網

發布於 2020年06月22日20:37
麥克瘋/醫材差額訂上限 相同目的應可換個作法
麥克瘋/醫材差額訂上限 相同目的應可換個作法

健保署日前宣布訂定健保給付醫療器材自付差額上限,遭醫界強烈反彈,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親自開協調會滅火、宣布暫緩實施,然而全民健保的付費者代表齊聲支持定上限,衝突的背後不僅是醫材市場價格差距過大,還包括健保制度和醫療體系長期的扞格。(戎華儀報導)

健保署訂出給付醫材自付差額上限的法源,至少已有10年之久,卻一直沒有落實,健保署終於出手執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民眾反應價差懸殊,到了健保署不能不管的地步。

全國各級醫療體系條件懸殊,城鄉醫療環境也有差距,一樣是醫院,公立和私立、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對醫材的進貨量、議價條件各不相同,同樣的一本醫事服務帳目,計費項目和比例也不同,有些資訊並非簡單的「公開透明」就可當萬靈丹,民眾在醫療過程的資訊相對弱勢,對醫療收費、醫材價格更無法理解價差懸殊背後的端倪。

就醫療體系來說,健保制定醫材差額上限,彷彿認定醫院和醫師賺太飽、吃相難看,但醫療院所長期被健保精密計算各種收費和點值,大多得靠非醫事服務的營收彌補,財務上已屬吃力,若連醫材自付差額的訂價空間都被剝奪,自然嚥不下這口氣。

醫界和健保付費方都同意,自付差額未必不能訂出上限,問題在於怎麼訂,顯然健保署訂出的分類對醫療體系來說不夠細緻。健保署既然認為自己一片初衷是幫民眾省錢、避免遭剝削,應可在相同目的的原則下,公布收費過高、不合理的醫院和醫材價格,否則同一個標準要套用到這麼多不同醫療環境和條件的醫院,也非理想作法。(圖:戎華儀攝)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