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西螺東市場後,沒幾步路就到了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說起西螺的物產,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醬油了,原因就在於西螺的水質與氣候適合醬油的釀造。
因此自古以來,西螺即是臺灣本地醬油釀造的重鎮,歷史已有百餘年。
而各家的醬油釀造技術各有其特色,產出的醬油風味各不相同,所以各有各的支持者。
光在西螺延平老街上,販售自有品牌醬油的商號少說也有個4家(丸莊、瑞春、三珍、大同),但只有丸莊的舊工廠在老街旁。
丸莊醬油的歷史,按官網的說明是可以上溯到1909年,在延平路現址設置醬油生產工廠,因此可以說是家百年企業。
在這百餘年來,丸莊的工廠擴充了好幾次,更發展出好幾種製造工法,以應付不同價位市場對醬油的需求。
2008年,舊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提供遊客參觀。
於是我們就決定走進這棟老醬油工廠,瞧瞧醬油在從前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丸莊醬油位在老街旁的店面,其實裡面就是舊工廠。
早年沒有像現在有所謂「工業區」的概念,很多時候會有小型的工廠設置在街市中。
在丸莊醬油店面外的大海報,把在地的名勝「一圖打盡」。很顯然的,丸莊醬油很關心在地觀光的發展,因為這和他們的事業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丸莊醬油的店面入口。入口看起來不大,但裡面卻真的是座工廠。
只是從前是小量生產,這樣的空間就很夠用了。
有關丸莊醬油的故事海報。因為遇上一大團遊客來採購,所以我們就決定先到後面工廠內去逛逛,等會兒再回來仔細看看書面介紹。
直接走到工廠內。這裡是醬油的生產場所,兒子在看的是黑豆和麴的混合,這個步驟稱製麴。
這是濾頭,過濾釀造完成的醬油用。
醬油工廠中最壯觀的應該是排列整齊的晒缸埕。黑豆和麴菌混合好之後,再加入適量的水和鹽,置入傳統陶甕中,經過長期的太陽曝曬加熱,甕內的麴菌產生發酵作用,分解黑豆中的蛋白質,產生胺基酸,就是醬油風味的來源。這個步驟就是習稱的釀造。所以,發酵時的陶甕相當重要,因為它會決定了內部麴菌和外界空氣接觸的量,利於不同的麴菌菌種生長及發酵。
晒甕場是拍照的人最愛的地方,但也是生產醬油最關鍵的地方。
這裡就是丸莊醬油舊廠的晒甕埕,面積並不大。
換個角度來拍,看起來壯觀一點~~~
…繼續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