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身在台灣仍心繫香港,林夕談佚名事件反覺光榮:「保持自己的光明,螢火蟲也能照亮世界。」

太報

更新於 2020年05月12日03:43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2日03:43
知名作詞人林夕日前接受香港電台《鏗鏘說》採訪。(圖片來源/擷取自RTHK YouTube)
知名作詞人林夕日前接受香港電台《鏗鏘說》採訪。(圖片來源/擷取自RTHK YouTube)

知名作詞人林夕因去年為滅火器新歌《雙城記》填詞、出席台北的「撐香港要自由」演唱會,引來中國政府不滿,導致被封殺,多首作品的作詞人欄位變為「佚名」。日前林夕接受香港電台節目《鏗鏘說》採訪,也對此事作出回應。

長住台灣 在這裡才能感受生活

自2015年開始,林夕便在香港、台灣兩地往返居住,後來在台灣的時間越來越多。他說,彷彿在台灣才能找到生活般,無論是民主、自由氣氛或平權等,台灣人很注重社會文化的多元性。

平常在香港很少逛街的林夕,卻很喜歡在台灣到處走走,他和節目主持人分享:「你能想像有一間店三層樓什麼都賣,樓下販售洗衣粉,樓上卻有宣紙和毛筆嗎?」林夕認為,台灣有很多事都很適合他。

但儘管他在台灣的時間越來越多,心,卻沒有一刻不在香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香港新聞,去年反送中爆發,他望著抗爭直播淚流滿面。「若香港發生大事,我趕不及回去,就會很內疚。」林夕說,即便台灣的每個遊行他都參與了,但人始終在台灣,彷彿對不起香港。

被除名是種光榮 影響工作也無畏

抬頭尚有天空,敲不碎;埋頭尚有智慧,思想他人難偷取。

林夕為香港歌手林二汶《最後的信仰》填詞。(圖片來源/擷取自 Eman Lam YouTube)
林夕為香港歌手林二汶《最後的信仰》填詞。(圖片來源/擷取自 Eman Lam YouTube)

2019年,林夕寫了首《最後的信仰》,由香港歌手林二汶演唱,道出思想與信仰終在自己身上,他人搶不去也奪不走。

佚名事件,就是最好例證。林夕在採訪中表示,歌詞是他的第一生命,在上台說話前,他就已預期會影響到了,或許會少很多填詞機會,也會減去台灣或中國的工作。

但林夕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他的執著,在那個當下,放下這第一生命也沒關係,「我若擔心失去填詞工作,而閉嘴不發聲,那便違背初心。」他認為,創作需要有靈魂,綁匪只能綁住你的肉身,不能搶去你的信仰,信念是炸不碎也踩不壞的,這是他對創作人的寄語。

「我做錯什麼了嗎?我只是希望支持香港,希望香港有自由而已。」林夕認為被除名可視為一種光榮,他不相信黑暗永遠會戰勝光明,但只要保持自己的光明,螢火蟲也能照亮世界。

教人擺脫煩惱 自己面對悲傷卻也無能為力

如同螢火蟲般,林夕的詞,也照亮了曾經墜落於黑暗的人。林夕曾在得獎感言中提及,自己收到一封陌生讀者Email,聽著他幫陳奕迅寫的《黑擇明》度過憂鬱症時期,甚至把他從自殺邊緣拉了回來。林夕認為,這對他來說是最高的榮譽。

不過即便有超過30年的作詞經歷,寫了4,000多首歌曲,林夕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悲痛,也有無法安慰自己的時候。

他在採訪中表示,自己的母親於今年三月因急性肺炎在四天內離世,這個打擊令他心情非常沉重,有一次他哭得抽搐,甚至問別人「會過去的吧?究竟放不放得下?」就算是填詞無數的林夕,也需要時間來撫平傷痕。

林夕的歌陪伴人們度過無數個難熬的夜晚,無論「佚名」與否,他的作品與精神都無法被掩蓋。如同《雙城記》裡唱道:「在權威之下,無權說害怕。」林夕早已用他的第一生命,證明自己的信念。

延伸閱讀:
報紙頭版二創、《願榮光歸香港》動森版MV!港人用創意續抗爭:「當自由變成罪,我們已退無可退」
「從電影到生活,都很難不扯上政治。」電光影裡書店蒲鋒,用港人角度在台生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太報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