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罷韓案倒數》從風光就任到瀕臨罷免,為何過與不過都將成台灣民主新頁?

商周.com

更新於 2020年06月05日10:23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5日01:00 • 陳慶徽
罷韓案倒數》從風光就任到瀕臨罷免,為何過與不過都將成台灣民主新頁?

「6月6號,出來投票!」從5月最後一個週末開始,高雄市區幾乎每天都有至少千人在街頭上舉著黃布條遊行,宣傳台灣民主史上的重要事件: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

若此案通過,韓國瑜將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被罷免成功的縣市首長。

從2018年市長選舉得票89萬,結束民進黨在高雄市20年執政,到2020年總統大選在高雄僅拿下48萬票,短短不到兩年、連兩次選舉,韓國瑜在高雄的得票率大減近5成。

連房市都感受得到溫度變化。「相較於高雄,台南反而成為現在(南部)最大、吸引外部買盤(進入房地產)的城市。」房仲業者住商機構高屏澎區協理林祺博觀察,作為地方發展的信心指標,高雄房市在韓國瑜上任市長時,的確吸引一波外地買家進來「買前景」。

但,這樣的樂觀前景,這一年多來卻沒能持續升溫,林祺博指出,韓國瑜宣布參選總統後,高雄房地產市場相對降溫,而擁有台積電進駐南部科學園區等利多的台南,反倒更吸引買家目光。

當初一片看好,動能卻沒能延續,這映照了部分高雄人心中,對韓國瑜施政的觀感。

正反聲量五五波 在地人形容高雄氛圍「劍拔弩張」

在地人觀察,目前高雄罷免案的情勢是「五五波」。

「支持他(韓國瑜)的確實有降低。」高雄最大、旗下有約千名司機的中華衛星大車隊董事長王冠懿觀察,目前高雄就像切成兩半,一半挺韓、一半罷韓,她旗下的司機群便是如此,「五成、五成,很容易起爭執」,她形容,近期,高雄的氛圍「劍拔弩張」。

從受訪者的話也可以看見,罷韓案,已經在高雄形成如同每次選舉所帶來的對立與「平行時空」。

例如,王冠懿秉持的想法是:「不喜歡韓市長,就下次不要投他」,認為罷免案耗費行政資源與公民社會力量。在她眼中,韓市府主打的治水,她非常有感,「雨下這麼大,中華(路)地下道,(以前)每下必淹水,現在三十幾天就修復了……,清箱涵,這次雨下這麼猛,但退很快。」

但同樣的治水議題,在贊同罷韓案、視其為台灣地方自治史重要里程碑的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美華眼中,卻是完全不同景象。

「他(韓國瑜)最自豪清水溝,我在高雄這麼多年,很少看到高雄淹水,他執政後,前金區、(都會)蛋黃區都在淹水,三民區九如路、大昌路口,非常多人口聚集的地方,都淹。」陳美華表示。

學者們認為,如今的「五五波」形勢、或甚至罷免案若通過,都將是台灣民主與地方自治的重要里程碑,象徵著台灣的罷免制度不再只是「看得到、摸不到」的虛設條文。

「以前政治人物對於罷免都會笑笑帶過,不用擔心真的會過。如果這次(韓國瑜)被罷免,會讓其他政治人物更警惕,」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點出,若罷韓案通過,代表罷免是真有機會被實踐的選民權力,政治人物將更勉力施政,避免陷入相同困境。

陳美華也強調,即使最終全案不成立,其民主意義仍不容抹煞,「它在告訴人民,如何用不一樣的方式『當頭家』」。而若罷韓案通過,更代表「高雄市民很快的再修正自己的決定,不是將錯就錯、一錯再錯。」

不過,在行使罷免權的同時,我們也得清楚,社會需共同承擔什麼樣的成本。

面對民主的選擇題 罷免的過與不過都需負擔成本

沈有忠便提醒,罷韓案若通過,整個社會得共同面對的,可能是中短期的撕裂與對立。

「或許以後罷免,大家就會有報復性心態。」沈有忠表示,短期內,地方上可能出現,藍綠任何一方選上,另一方就不甘示弱,發動罷免回擊。

此外,從去年底罷韓團體交出罷免提議書,到6月6日正式投票,全案歷經超過5個月,他提到,這段時間,也是高雄建設、重大施政推動進入相對停滯、空轉的時期,也是所有高雄市民都必須承擔的成本。

同時,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若罷免成立,應於3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而若韓國瑜提出罷免訴訟與上訴,二審判決拖過今年11月底,則依法不再進行補選,改由中央指派的代理市長代理完剩下任期。屆時代理團隊能否迅速接手、磨合,執行新政,都是高雄市民必須面對的未知數。

「民主就是這樣。」陳美華直言,不管是罷免,抑或補選,其實都是消耗社會資源的活動。不過,她強調,選民自然會權衡,罷免案消耗的社會成本,是否低於讓被罷免者繼續執政的風險與成本,若是,則大家提出罷免,著眼於罷免後的新機會,共同承擔成本。

沈有忠則認為,目前台灣罷免案的門檻雖已下修,但仍分為三階段,且整體時程拉得過長,未來有無可能將制度再簡化,或縮短時程,提升效率,是可以檢討的方向。

或許,只要有選舉,牽涉立場和表態,就免不了引發社會對立。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經由這必然的對立,學到了什麼?是否藉此促進社會更多對話與檢討?這或許都比罷免最終過、或不過,能為台灣公民社會累積更重要資產。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面對這兩難的民主選擇題,每位或支持、或反對,但參與罷免投票的高雄市民,都在為台灣民主史寫下新的一頁。

核稿編輯:謝佩如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