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給自己一點 討厭人的勇氣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20年07月11日03:00 •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從小都聽過「以德報怨」這四個字,然而我們都是不太認真的學生,老師的話都只聽了一半。因此不了解,甚至是曲解,所以長年誤解,成了自己心裡頭的痛苦,還有人際關係裡的積怨。

「以德報怨」出自於誰呢?老子。
「以直報怨」出自於誰呢?孔子。

《論語﹒憲問》裡頭,對話如下。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老子說,以德報怨。孔子說,以直報怨。
其實二者都對,我們要有通盤性的理解。意思是,以德報怨是平時就要和睦相處,避免結怨。然而,若是不小心彼此產生衝突,因此結怨了,但是雙方都有誠意化解,在可接受及妥善處理的範圍內,不讓矛盾及衝突持續激化,進而星火燎原,無法收尾。所以讓大事化小,再讓小事化無。
但若是遇到冥頑之人,就必須將「以直報怨」派上用場了。

擠出善意的微笑,只為圓一個和平的畫面
是人都有可能犯錯,我們時常勉勵及警惕自己,相同的錯誤不要犯第二遍,也就是「不貳過」。這樣的自我要求是好的,更是對他人的珍惜與尊重,因為我們犯下的錯誤,很可能牽連及影響到身邊的人,讓他們跟著活受罪。想想,如果我借了錢不還,做為保人的親友就會被討債,甚至被人恐嚇、潑漆。這種莫名其妙的情緒刺激及相關壓力,沒道理讓身邊的人承受,所以我們會將「不貳過」做為對於自己的要求。

然而,只有自己不貳過就好了嗎?當然不是。

在人際關係及所有互動過程中,更需要尊重自己,維護好自己的界限,不讓中傷你、貶抑你甚至羞辱你的人貳過,反覆犯錯。姑息只會養奸,養不出水仙或神仙。

為什麼我會聯想起這一段呢?因為,微笑憂鬱的人,多半也都是相當壓抑的人。他們心中有再多的不舒服、壓力及痛苦也都潛藏得很深,面對不給他好臉色甚至打他臉的人,還會擠出善意的微笑,去圓一個和平的畫面:

「因為說出來會傷感情。」
「因為說出來會太過分。」
「因為說出來會影響氣氛。」
「因為說出來就會關係生變。」……

你找了千百個理由及藉口,去幫對方著想,幫對方的無禮言語,得寸進尺的行為找台階下,但就是不幫自己多想一點,不多愛自己一點。難道你在自己的心中,重要性只有那麼一丁點,還比不上欺侮你、輕蔑你、讓你痛苦難受的人?

以直報怨,才是智慧
什麼是「直」呢?直就是一種規則及分寸。

人際關係的智慧之一,就是合得來一起上路,合不來就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大多數人際關係裡的痛苦,讓人深陷憂鬱的原因之一,就是合不來還要一起上路,合不來還要走同一條路。問題不在於人擠人,而是一起上路的途中,勢必會時常相遇,時時會被對方的傷人利刃,劃出滿身傷痕。

對於人際關係,如果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界限,對於相處及互動方式,如果不曾透澈明白地想清楚,什麼才是合宜的分寸、有禮的尺度,我們就很難自覺對方的步步逼近,還會暗自壓抑自己的不舒服,甚至合理化對方的行為。

於是,你會認為自己疑心病又犯了,你會判斷對方也不是故意的;你會以為是自己小心眼,會假設對方是情有可原……你是善體人意的好人,但是心中的小劇場卻把你推向了微笑憂鬱的邊緣,甚至不知不覺地深陷。

過度以德報怨,不是包容,是縱容
你有沒有深思熟慮過這件事呢?也許,人際關係的界限應當「不分親疏遠近」。也就是,即使親如家人,從小到大天天見面,時時相伴,也要明明白白地就事論事,公事公辦。

華人社會裡總有著護短的家族文化,才有「胳臂向外彎」這句充滿指責的話。意思是,對家人就要包容多一點,放水多一點,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想必你一定聽過,甚至親身體會過,「最深愛的人傷害我最深」這句話。

因為沒有規矩,界限不明,隨時可退讓,隨時能調整;對待親近的人,過度地以德報怨,結果積非成是。那不是包容,而是縱容。他總是學不了乖,因為他只學過一個字,叫做壞。

要待人如己,也要讓他人待己如人
你對待別人的方式及標準,和你所能夠「接受」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及標準,是否一致呢?意思是,你不侵犯他人隱私,你願意了解對方的狀態,你能夠尊重對方的界限及需求,這些都是很棒的。那麼別人對待你的方式,是你所樂意及接受的嗎?

在網路霸凌的世界裡,常見到有人留下「長這麼醜,怎麼不去死」、「世界上沒有你就好了」的傷人字語。而在現實相處的世界裡,也會聽到親友說著「你怎麼這麼挑剔呢?標準太高了」、「工作沒定性,你沒有抗壓性」等,看似關心,實則讓人傷心的話語。他們總愛探你隱私,過度關切你的私事,甚至強行介入,不是發表他的高見,就是想要下指導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逢年過節,讓人頭疼欲裂。

每個人都一樣,我們都不喜歡白目的建議,也不想要包裹著善意的批評。對於微笑憂鬱的人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在面對這些自以為是的建議、養分貧脊的善意時,即便多麼不舒適,還是會勉強自己吞下去,硬是擠出嘴邊的笑意。而這正是加深憂鬱情緒的基石,理不開也梳不清。

壓垮憂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事後看來,通常都微不足道。不是說患者小題大作,把他人的一句話、生活中的一件事借題發揮,讓自己看來委屈、悲傷、痛苦。而是,前面已有太多情緒刺激的累積,長年的壓力與壓抑,讓他們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即便只是一件小事都再也不想負荷。因此,很多憂鬱症患者結束生命後,家人才恍然大悟,痛哭失聲。

拿出以直報怨的態度,成為你自己生命當中,有智慧的好人。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你沒有錯待任何人,尊重自己就是優先。

(本文摘自/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寶瓶文化)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