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疫情讓春天變寒冬,客戶破產、砍單 台灣紡織成衣業噩夢何時結束?

天下雜誌

發布於 2020年05月28日09:00 • 吳靜芳

台灣的紡織成衣圈子內,最近流傳著一個真實故事。

兩個多星期前,一批800萬美元成衣的貨輪花了數周漂洋過海到了美國港口,到了下船卸貨的那一刻,噩耗傳來,大客戶剛剛聲請破產保護。船上的大批衣服頓失買家,買主只願意用1/4價格買下,大失血的苦主,正是台灣廠商;而破產的客戶,正是不堪疫情影響、無力償還16.5億美元(約合494.5億台幣)債務而聲請破產保護的美國服裝品牌J.Crew。

J.Crew品牌形象精巧簡約,曾經是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英國梅根王妃的愛牌,旗下有近500家門市及電商通路,年營收達25億美元,擁有大批死忠粉絲。J. Crew好不容易挺過快時尚的夾殺,卻在疫情爆發、歐美封城後,業績直線滑落,只得倒下。

J.Crew不是第一個被疫情擊垮的品牌。宛如骨牌效應一個接著一個,光是5月,歐洲和北美就有8家服飾品牌或零售巨頭宣告破產重整,有一世紀歷史的美國百貨JCPenney、加拿大鞋業連鎖巨頭ALDO都是其中之一。

受到疫情影響,5月初美國服裝品牌J.Crew宣布破產,台灣廠商也受到拖累。(Shutterstock)

運動品牌業績雪崩式衰退,台灣供應鏈首當其衝

從3月中開始關閉全球大部分店面的運動品牌龍頭,更是開一天賠一天,陷入苦撐。

愛迪達(Adidas)第一季淨利萎縮95%,幾乎只剩零頭;Under Armour第一季大虧5.9億美元(近177億台幣),運動明星的行銷代言費用也得撙節延後。

老大哥耐吉(Nike)還沒發佈第四財季的營運數字,雖然對中國市場的復甦持樂觀態度,但也坦承北美市場封城對於業績影響十分重大。

這樣雪崩式的衰退,幾乎是前所未見,更是始料未及。

3月開始北半球春暖花開,人們上街出遊,各大運動賽事包括今年夏天本該舉行的東京奧運,也開始緊鑼密鼓準備起跑,春裝、夏裝及運動服飾用品理應在第二季大熱賣,各大品牌商早在去年下半年就下單備貨,準備迎接大旺季。

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讓春天變寒冬。消費者足不出戶,歐美品牌客戶庫存賣不掉,訂單下不來,景氣一片悽悽慘慘戚戚,最首當其衝的當屬台灣供應鏈。

 

「3月之後,所有的sales(業務)每天都在處理can單(取消訂單),」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長年觀察紡織化纖產業,「5月(業績)掛蛋是很有可能的。美國的mall(購物中心)沒開,怎麼可能會好?」

即使台灣紡織供應鏈研發堅強、面對訂單反應快速,也佈局全球生產基地分散風險,但面對近乎崩潰的全球市場,局面已經無關乎廠商自身的競爭力,而是變成危機之下比老本、比氣長。

暫時關廠、放無薪假,保持現金水位以求撐過5月

危急時刻只能斷尾求生。暫時關廠、放無薪假,成了供應鏈最直接的反應。年營收10億美元、不上市的紡織大廠老闆坦承,東南亞以及非洲等海外廠區,多數已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放起無薪假,這是不能說的祕密。

加工絲大廠力麗4月底就指出,彰化廠產能暫停45天,維持低營運、低庫存、低原料,只求保持充足現金水位撐過關鍵5月。

成衣代工大廠聚陽4月營收創下6年多來的新低,獲利相較去年同期衰退3成多。主要客戶美國成衣零售大牌GAP在4月底陷入現金流危機,連店租都付不出來。

而全球最大製鞋代工廠商寶成也得勒緊褲帶。去年第一季寶成稅後淨利近30億台幣,今年第一季大跌超過一半以上,只剩12億。

旗下負責製鞋事業的裕元工業更預估今年第一季最多會虧到7千萬美元(約21億台幣),相較去年同期7500萬(約台幣22億)的獲利,簡直雲泥之別。

愛迪達、耐吉等大客戶未來訂單不明朗,寶成今年第二季也不甚樂觀。寶成不只高階主管減薪10至30%、台灣員工下半年開始每月休4至6天無薪假;位於中國的湖北廠購確定關廠,首波資遣4千多名員工。

這個36萬員工、製造鏈橫跨台灣、中國、印尼及墨西哥等地的龐大製鞋帝國要如何挺過消失的旺季,成了執行長蔡佩君接班8年以來的最大危機。

紡織股王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去年第一季曾信心滿滿指出2020年將是儒鴻的爆發年,但今年對於未來營運表現態度漸趨保守。儒鴻今年首季獲利創新低,相較去年同期衰退兩成多。

紡織股王儒鴻董事長洪鎮海。(黃明堂攝)

洪鎮海在5月中的法說會坦言,第二季雖只有掉小部分訂單,但兩大客戶耐吉及瑜珈潮牌露露檸檬(Lululemon)第三季擴大減單,幅度達3到4成。

歐美紛紛解封,台灣紡織業的噩夢即將結束?

黑夜後總是會有黎明。歐美解封在即,是不是代表紡織供應鏈的噩夢即將結束?

這是一個大哉問。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報告指出,今年整體時尚產業營收將減少25至35%,不過毋庸置疑一定看得到反彈,「但問題是在反彈前有多久的衰退期,會不會從V變成U或甚至L?」BCG合夥人威勒斯朵(Sarah Willersdorf)指出。

洪鎮海認為V型反轉太過樂觀;而宏遠總經理葉清來則認為紡織業未來表現將像耐吉的勾勾,4月開始的陡峭滑坡將至6月觸底、7月開始往上。屆時綜觀全年,下半年業績會比上半年旺。

那麼又是誰會先看到訂單回流?「秋冬單可能會很急猛。」何耀仁指出,5月一般是品牌規劃下單秋冬商品的時機,現在大部分延後。而秋冬衣料厚重、成本較高,若解封後市場回溫,國際客戶紛紛追急單,從上游到下游都可以看到貢獻不小的營收。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疫情過去,倖存下來的品牌及供應鏈都得面對一個重要課題:消費者的習慣很有可能從此長期改變,實體通路零售被數位電商取代的速度將更為迅猛,疫情過去,只是另一個典範、產業結構轉移的開始。

【延伸閱讀】

關閉所有客房、資遣四成員工,台北文華東方酒店撐不下去了?

專家:7個常見錯誤 摧毀孩子心理素質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98期《2020年兩千大調查 最強五十大集團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