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晴天錄取率比雨天高?原來情緒這樣影響大腦做決定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20年06月05日07:16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3日04:44 • 馬克.布雷克特

你做過糟糕的決定嗎?你靠著直覺走,當發現不對勁時,拍了拍額頭說:「呃,做這種事真的太愚蠢了!到底在想什麼啊?」這是腦袋有問題,還是只是推理做得太爛了。事後諸葛,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你沒有考慮到的面向。我們只希望你能學到教訓,但問題是,要學到什麼教訓呢?

情緒會大大影響思考方式

我們認為,可以合理分析與理性思考的能力是人類最強大的精神力量,超越了不按牌理出牌的情緒面向。但這其實是大腦在跟我們耍的一個小伎倆。事實上,情緒對我們的思考方式會產生巨大影響,儘管大部分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這項事實在涉及決策過程時,尤其明顯。有一些明顯的例子可以看出,情緒是決定我們行動的關鍵。如果我們害怕飛行,不管危險高低我們都會選擇開車。

實際上,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行動。如果我們感到積極正面,自信、樂觀、知足,對於該怎麼做,就會得出一個結論。而如果我們的情緒是負面的,焦慮、憤怒、悲傷,即使我們處理的是同一組事實,決定也可能會大不相同。

會產出什麼樣的結果,有預測模式可循。焦慮會讓注意力集中,同時更在細節上聚焦,因此讓我們能預見可能出問題的地方。這種感覺似乎不太受歡迎,但是當我們執行的是涉及數字的任務,例如財務,這種情緒狀態就很合適。如果我們正在考慮要進行投資或是大筆採購,這時樂觀的心情可能會導致我們低估風險,並做出一些以後會後悔的事。負面情緒使我們謹慎地權衡事實,寧可過度謹慎,也不要不小心犯錯。

另一方面,正面情緒使我們產生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感覺。如果我們感到強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那麼我們就比較可能靠著直觀做出決策,憑藉當下直覺,而不是謹慎推理。如果我們正在規劃一個生日派對或是面對需要支持的人,這種心理狀態很有用。但是如果我們正在準備納稅申報,這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幫助了。

考學校,晴天錄取率竟較高

關於情緒在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真實角色,已經有不勝枚舉的實檢。例如,研究人員讓研究對象閱讀或觀看快樂或悲傷的事物,藉此觸發情緒,然後要求他們做出決定。在某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坐在舒適或不舒適的房間裡,然後詢問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的滿意度。坐在舒適房間的那一組所報告的滿意度較高。

而在另一項研究中,當受試者被設計要感到難過時,讓他們看一座山,他們會認為比實際上還要陡峭。在一項關於醫學院入學的研究中發現,晴天和下雨天相比,申請人在晴天比較容易被錄取(沒錯,入學委員的決定會受到天氣影響!)。

我們在耶魯大學所進行的一項實驗中,把老師分為兩組。一組被告知要回想並寫下正面的課堂經驗,而另一組則被要求回憶起負面記憶。然後,要求所有受試者對同一篇中學生論文進行評分。正面情緒小組對該論文的評分比負面情緒小組的評分,整整高了一個評分等級。當我們問老師是否相信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對論文的評價時,有87%的人予以否認。和客觀判斷相比,例如對數學測驗進行評分,涉及比較高的主觀性的判斷通常會陷入高度的情緒偏見的風險,例如對創意論文進行評分。

憤怒時,開車更猛、更冒險衝動

而且,感覺可能在過了情緒被激發的那一刻之後,還持續很長的時間,而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影響後續的行為,這種現象被稱為「偶然性情緒偏見」(the incidental mood bias)。舉例來說,如果你在早餐時跟孩子爭吵,而開車去上班時你還在氣頭上,這時你的車可能會開得比平常更猛,也更可能會做出冒險的決定。當回想起過去的快樂時光,我們很可能會基於樂觀與自信而做出決策,但如果想起負面的事,我們會感到懷疑與悲觀,那麼就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決定事情。

憤怒的影響,和你所以為的也有出入。研究人員發現,在人們生氣的時候,如果事情出錯,會傾向於認為是個人性的;而當我們傷心時,我們比較可能歸咎於外部環境。有趣的是,憤怒比悲傷更容易讓人覺得樂觀,這可能是因為憤怒的人覺得他們更能掌控生活。

意識到情緒,避免錯誤決定

我們一整天都在不斷地做決策,而且大部分是一些很小的決定。我們沒有辦法仔細研究每一件事,因此要依靠大腦做出快速的判斷。關於我們的大腦如何運作,這些議題一直出現在當代研究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thinking slow),主張我們的大腦被認為是在兩個各自獨立,但又相互重疊的軌道上運作,一個軌道是立即響應而無需任何考慮或過多思考,而另一個軌道則是慢慢來,先去權衡訊息的輕重再說。

當我們利用大腦執行熟悉或相對簡單的功能時,我們會迅速做出反應,而當我們面對的是新奇或是複雜的問題時,則會讓我們再三思量。這些快速的決定特別容易受到情緒和無意識偏見的影響,在沒有其他訊息的時候尤其如此。我們通常靠著最低限度的有意識的思考,便做出決定。

以上並不是要告訴你,情緒天生就會蒙蔽判斷力。實際上,如果有較高的情緒意識,情況可能恰好相反。我們的感受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資訊,可以告訴我們如何應對特定情況。當我們面對某項抉擇時,焦慮可能會告訴我們某種訊息,而熱情告訴我們的則完全不同。明白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選擇行動方案前,先考慮到情緒狀態。 是負面情緒使我們疑神疑鬼,還是有真正的理由需要擔心?我們的信心是高昂情緒所導致的結果,還是因為那是真正完美的決定?

(本文整理、摘錄自《情緒解鎖》,天下雜誌出版)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