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德語媒體:與中國脫鉤的得與失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020年05月27日14:59 • 發布於 2020年05月27日14:59 • 文山(摘編)

(德國之聲中文網)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國際產業鏈重組-美國卻不是贏家"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美國總統的如意算盤是讓跨國企業撤出中國、遷入美國。作者認為,前半個目標即便能夠實現,後半個目標中短期內卻不太可能。

文章注意到,白宮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近期在《紐約時報》撰文抨擊眾多美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間"像老鼠一樣"把就業崗位轉移往中國,而現在的疫情將與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一道扭轉這種趨勢。對此,《商報》作者評論道:

"難道這是一種為特朗普效力的病毒?萊特希澤的觀點,至少部分正確。新冠疫情將會降低美企在中國的生產,但是此趨勢是否會長期持續?這非常值得懷疑。而且,哪怕亞洲的就業崗位具有回流美國的潛在可能,也難以彌補因華盛頓面對疫情時的遲緩、混亂而導致流失的美國就業崗位。"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新冠危機暴露了國際產業鏈的弱點。突然之間,來自亞洲的供貨中斷,當地的工廠要麼面臨貿易斷航、要麼因為自己不屬於'關鍵產業'而被迫停工。尤其是在防疫物資以及胰島素等基本藥品領域,西方對其影響力之外國家的依賴性暴露無遺。"

作者指出,今後,西方政界以及商界都會針對這種依賴性進行相應的調整;而撤離中國的趨勢,其實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起始於中國的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畢竟,生意人不會讓自己過度依賴於單一供貨方。

"但是,美國制造業是否真的會大規模擴大,還有待觀望。'當地生產對企業更有利'之邏輯,只有在供應鏈安全風險大於廉價生產所帶來收益之時才會成立。美國政府現在考慮給予回流的產能及就業崗位以稅收優惠。特朗普也畢竟明白,企業終究是要賣出產品的,消費者最終也要為此付錢。"

"美國人把'中國制造'罵得再凶,卻依然熱衷於購買20美元的牛仔褲、30美元的電鑽。他們是否願意花費2000美元來購買智能手機?只有在這個價格下,德克薩斯生產的蘋果手機才不會虧本。但是,消費者出於道德考量而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這種可能性在當今危機時期極其低。"

"有一點特朗普倒是做到了:傷害中國。許多美國企業已經因為貿易戰而撤離了中國。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美企撤離中國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但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卻不會回到美國,而是更願意轉移到中國的亞洲鄰國,那裡的勞動力成本依然低廉。"

"蘋果公司就是一個最近的案例:該公司宣布,最新款的耳機不會在中國生產,而是在越南。這肯定不是特朗普或者萊特希澤的初衷。"

Provided by Deutsche Welle
Provided by Deutsche Welle

《法蘭克福匯報》以"老的和新的超級大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特朗普在今年秋天大選之前,一定會不斷地將疫情責任推向中國,但是美中之間的摩擦,卻遠遠超越了疫情範疇。

"新冠疫情會造成怎樣的地緣政治變遷?各種猜測一定包含中美關系,這也許是當今國際政治最重要的話題。早在疫情發生之前,中美關系就已經很緊張,現在更是跌入幾十年來的最低點。'疫情將會重新推動合作'之希望,現在也已落空。"

作者接著指出,中美關系的惡化,並不僅僅是因為疫情追責之問題,關鍵之處在於,美國人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了中國崛起的全貌,而中共的一黨專政也在近年來不斷強化。

"在今年秋天之前,特朗普總統還會不斷地將疫情責任推向中國。但是,核心問題卻關乎新老超級大國之間的政治、經濟、科技對抗。我們不能無視這種對抗,中美之爭將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現在只能寄希望於中美兩國內部具有影響力的合作派人士,希望他們能夠避免讓對抗激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