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德語媒體:拿什麼政策面對你,中國?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020年05月30日14:29 • 發布於 2020年05月30日14:29 • 文木(摘編)
德國從今年7月起擔任歐盟27個成員國的輪值主席
德國從今年7月起擔任歐盟27個成員國的輪值主席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年前,歐盟為中國找到了一種高級的形容詞:'戰略對手',同時也是'合作伙伴 '和 '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歐盟制定的這個崇高戰略到底是什麼:一個詞語組合、華麗的政治辭令、一個矛盾的說法。"《南德意志報》本周五晚間發布的一篇評論開頭這樣寫道。文章指出,如果從智庫的角度去分析,"戰略前瞻"可能是描述復雜關系的一個高明的巧思,但在實踐中,它毫無用處。

作者Stefan Kornelius指出,中國不再隱瞞自己的訴求,在貿易和投資政策上、在技術和市場的競爭中、在軍事上、意識形態上、政治上、國際組織中都積極主動:"(北京)在這些領域制定規則和標准、提出訴求或者是侵犯權利。因為(對中國)過度依賴,所以國際上對這種世界新秩序並沒有發出太多爭議。北京是采取行動,並非是和他人磋商。"

因為總統及其政府的無能,美國加快了世界重新洗牌的速度:"美國對中國的強勢態度,起初是在貿易問題上,現在越來越多的意識形態化,加上疫情危機的助陣,這種做法讓小國(比如德國)變成了政治孤兒。"

作者指出,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作為輪值歐盟理事會主席,聯邦政府必須准備一個它還沒有准備好的戰略決定,德國政府很少必須做出這樣重要的戰略決定:"如果它加入到美國妖魔化中國的行列中,就會加快世界的分裂,給未來幾十年帶來影響,充滿了弊端。但如果任由中國為所欲為,只會助長北京的貪婪,縱容中國的行為方式,背叛自己的價值觀。"

《南德意志報》題目為"時間緊迫"(Die Zeit läuft ab)的文章接著提出,只有所有歐盟成員國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找到一條既能緩沖來自華盛頓的壓力,又能迫使北京走上正路的一個中間路線。不過在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後,27個歐盟國家反應大不同可以看出,他們齊聲說話是有多麼的難。

文章指出,現在,不應輕率地做出重要的決定,無休止的空談也毫無用處,理事會主席國的日程表上包括歐中峰會,這是一個機會,有可能中國領導人屆時會到場,而北京目前正在回避與市場巨頭歐洲發生沖突。

作者寫道:"只有幾個星期的時間了,柏林應該毫不猶豫地明確提出要求(順便說一下,這些要求在一年前的上屆歐中峰會上就已經列出了,此後就一直被忽略)。"文章最後指出:"萬事大吉,沒人受傷這種說法,在戰略文件中和公開演講中也許可行,但在真正與中國打交道時卻根本不行。"

不應與中國為敵?

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發布了一篇題為"我們不應該宣告中國為敵人"(Wir sollten China nicht zum Feind erklären)的專訪。智庫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亞洲項目主管厄特爾(Janka Oertel)對歐洲和德國給出這樣的建議:"我們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尤其是與中國的競爭----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把經濟與中國完全分離,甚至宣布中國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必須做足功課,確保本土企業保持競爭力,並且明確地表明我們的立場。也就是說,在國際層面上,要使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更加明確。對於關鍵行業來說,這也意味著要仔細審視一下對中國的依賴性,在哪些地方存在著不合理的依賴。這裡需要多元化發展,這對全球化並不是壞事,甚至可以幫助其他地區變得更有吸引力。"

采訪記者Sven Böll問道,您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變得更好,而不是要試圖改變中國?厄特爾回答是的,她接著解釋道:"在可預見的未來,為德國企業在中國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條件仍然困難重重。目前,中國的體制明顯偏向本土企業。但德國的國內市場和第三市場,我們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幸運的是,德國企業早就已經開始著手這樣做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