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學英文四大迷思:不是非要出國才能學好英文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07月08日08:13 • 彭孟嫻 Jessica / 海外法律人的生活觀點

「如何學英文?」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臺灣朋友們最常問我的問題之一;尤其,每年我回臺灣「省親」時,一定會有人問我學習英文的方法。

朋友們提到,他們的孩子在台灣有上英文課,也積極於課後補習英文,甚至幫小孩準備了一堆英文教材,孩子的英文能力卻仍然進步緩慢,令他們十分不解,甚至懷疑補習班難道是「補假的」嗎?

在此,我必須要替英文補習班說句話,其實英文無法學好,問題的癥結通常不在於英文教材不夠好,也不是英文補習班沒有效果,而是想學英文的人必須「用對方法」吸收,也要能學以致用。至於所謂「對的方法」是什麼,我認為見仁見智,需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調整,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根據我的個人經驗,確實有一些建議可以努力的方向,以下透過破解幾個「英文學習迷思」,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方法;讀者們不需要對我的經驗照單全收,從中擷取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即可。

所謂「對的方法」是什麼,我認為見仁見智,需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調整,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根據我的個人經驗,確實有一些建議可以努力的方向。圖/Filip Bunkens on Unsplash

迷思一:單字不用背,有印象就可以了!

很多人認為我在加拿大就讀高中,畢業後進入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這樣的知名學府就讀,一定是我的語言天賦異稟。

其實,不是的。

我並非在加拿大出生成長的華人,因此英文對我而言,就和多數台灣人一樣,屬於第二語言,學習過程絕對沒有比較容易。回想當年從臺灣到加拿大念高中,真的是吃盡了苦頭!

90 年代,臺灣學生的英文水平與香港學生或新加坡學生相差極大;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臺灣學生在 20 幾年前,英文是完全無法與香港、新加坡的英文水平接軌的。雖然我在台灣就讀初中時,英文成績還不錯,但是來到加拿大就讀高中後,與加拿大的學生一比之下,我的英文水平簡直就是「菜鳥」程度!

當時加拿大高中規定,每個高中生一定要修一科自然科學、歷史與地理──這些都是我喜歡閱讀的科目;可是,當這些我喜歡的科目,全部由中文變成英文,挑戰自然不在話下。

而我的英文之所以能夠進步神速,得到訣竅,歸根究柢,完全是因為在加拿大高中就讀的第一年,歷史課上,一位白人女同學不經意的一句話!

我記得當時在歷史課上課之前,我拿起字典把歷史課本中的單字,以英中辭典翻譯,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中,同班的香港同學看到告訴我:學英文不需要查字典,只要看過就好了。

但是一旁的白人女同學卻告訴我:「不會的單字,一定要查字典!」

那位白人女同學接著說,她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遇到不會的單字也是要查字典。

經過時間的考驗,事實證明白人女同學說的才是對的!很多人會告訴你,一個一個查,到底要查到什麼時候?多看幾次就會記起來了!但事實是,多看幾次或許能加強記憶,卻未必能幫助你學會該單字的正確意義與用法,而只能形成一個「似曾相識」的模糊印象。

之後,我在皇后大學就讀經濟系,以及大學畢業多年後,攻讀法律與法律調停時,我發現同學們遇到不會的專有名詞,也都一定會「查單字」並加以背誦,絕對不可能只在閱讀時看過就好。你或許會說,那是專業領域裡的專有名詞,日常生活應該不用這麼辛苦吧?

這樣想就錯了。就拿我 3 個在加拿大出生長大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學校學習母語英文,學校也會規定學生每天背誦英文單字。孩子們小時候就讀小學時,英文老師每個星期也一定會固定在英文課上「考單字」。除了考英文「單字」,我孩子所就讀的加拿大私立學校也一定會考英文「造句」,因為造句就是單字的「靈活應用」。這就像我們學生時代的國語(文)課,即使是母語,想要精準掌握這種語言,仍然需要不斷練習。

同時,學任何的語言都要懂得應用。因此我建議,學英文在背單字的同時,務必以「造句」的方法記憶,才能夠真正的提升該單字在腦中的印象,而不會只知其中文翻譯,卻因為用中文思維理解而用錯地方,或者根本不知用途。

迷思二:文法不重要,敢開口說就好了!

千萬不要認為學習英文,只要能開口講就好;如果不在「英文文法」下功夫,那麼在開口與人對話時,就無法與母語人士「深度」交流。有些人誤以為只要有勇氣開口說英文,外國人都能夠自動「揣摩」我們的含義,殊不知沒有強化文法根基的英文,能達到的溝通效果其實十分有限。

可別以為在加拿大出生長大的人,英文文法就一定是正確的。事實上,母語人士間的溝通水平,還是能夠從當中的文法與用詞看出高低。加拿大不乏土生土長的母語人士,操持著完美的口音,卻說著滿口錯誤的文法,外國人也許較難分辨,但對本國人來說,就像你跟一個中文語表能力不好的人說話,假如你的語文程度不差,自然也會感到與對方話不投機。

所以,不要完全聽信外國人士,禮貌性地告訴我們:只要敢講英文,就算講錯也沒有關係。這樣的說法固然有鼓勵意味,但某種程度上也只是外國人的禮貌,就好比我們在臺灣生活的人,不會高度要求外國人到臺灣,必須講究完全正確的中文文法;但不代表對方能用語法混亂的中文與我們相談甚歡。

換個角度說,其實很多外國人學習中文,也非常注重中文單字與文法。舉例來說,我孩子的私人音樂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加拿大白人,他從多倫多大學音樂系畢業之後,曾經到臺灣教英文與樂器。他使用中文單字與文法的精準度非常高,主要原因,就是他認真看待「中文文法」,對語言學習毫不馬虎。

因此,一樣的道理,在台灣的孩子要學好英文(這裡對「學好」的定義,是能精準使用英文──不只是出門旅行可以點菜、問路,更可以自如地用英文和外國朋友談天說地、與客戶介紹業務等等;簡言之,既然要花時間心力學習,就盡量讓語言成為一項高度實用的技能),一定不可以抱著「能講出口就好」的心態。

當然,這裡並不否認「敢說」是第一步,說出口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需要改進。但若是滿足於講一口文法錯誤的英文,是絕對不會進步的。

迷思三:讀得懂就好,不需要會「寫作」

英文要進步,一定不可逃避寫英文寫作。這樣的道理就好像是中文課,要學好中文,你一定要知道中文寫作。

你會許想問:在英文寫作的初學階段,能寫些什麼?

其實,練習英文的初階寫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加拿大小學生一般,寫一些「讀後感」──選擇簡易的英文書籍或雜誌,看完之後,寫下感想。寫作初期,只需要簡單地寫出 300 至 500 字的短文便可。

千萬不要先寫成中文短文,再翻譯成英文,省略英文構思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做不到在腦中構思,可以先在紙上或電腦上構思;但是書寫時,一定要以英文寫作。書寫的過程能夠讓你把閱讀的東西融會貫通,學習靈活運用你所學的英文「單字」、「文法」、「造句」,加上自己的「思想」組合成「段落」。

在練習寫作的初期,不需要在意自己是否能夠寫出洋洋灑灑的文章,或者寫出的英文造句太過簡易,因為任何的語言的寫作,都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只要你持之以恆的練習英文書寫,你就會在幾年後的某一天,發現自己的英文進步了!

必須提醒讀者的是,對於英文寫作初學者,英文書籍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初學者在學習書寫讀後感的時候,千萬不要閱讀較有深度的英文原文雜誌,如 Time Magazine(美國《時代雜誌》)。務必要先從簡易的材料入手,發現自己進步後,再循序漸進。

我記得在加拿大唸高中時,香港同學告訴我,閱讀《時代雜誌》之後寫下讀後感,英文將會進步──這樣的說法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對的事情在不對的時間進行,就是錯的。因為,對於英文寫作初學者,一剛開始以《時代雜誌》作為學習的方式,就好像叫一個外國小學生,在學習中文之初,以古文書寫作文,不僅沒有幫助,還會讓你挫敗感十足。

英文要進步,一定不可逃避寫英文寫作。這樣的道理就好像是中文課,要學好中文,你一定要知道中文寫作。圖/Shutterstock

迷思四:不出國,沒辦法學好英文

最後,英文是有力的溝通工具,我同意學英文是必要的,也是目前與未來的國際趨勢;但與此同時,我卻也反對某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比如,部份教育人士建議,亞洲國家要跟上趨勢,就該以「全英文」教學。

在我看來,我們的母語畢竟是「中文」,為了學英文就改變其他領域的學習語言,未免矯往過正;而全英文教學,也不是學好英文的惟一途徑──而這又帶出了另外一個迷思:如果沒有全英文的學習環境,是不是只能出國,才能把英文學好?否則缺乏環境,學不好似乎也是「應該的」。

大家一定要知道,要學好英文並不一定要出國,很多人雖然出國在外,但因為無心學習英文,而把生活需求降到最低,或刻意迴避與外國人的交流──如此一來,即使你在全英文環境中耳濡目染,也不會自動成為母語人士。

最重要的,還是學習的態度:請正視任何你所想要學的語言。如果真的有心學習,而不只是為了應付一時的需求(比如旅遊時能殺殺價),就不要滿足於「比手畫腳」和「雞同鴨講」。唯有很認真地對待一種語言,你才能真正用心體會語言中的精髓,並喜歡上它。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曾經我那麼害怕英文,到美國當華文老師才理解教學方式是如此不同
●德國人不意外?!想融入德國從這 4 個「怪癖」適應起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