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孩子睡覺腳突然抽動,是正常的嗎?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20年06月04日03:40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4日03:40 • 徐英豪
孩子睡覺腳突然抽動,是正常的嗎?
孩子睡覺腳突然抽動,是正常的嗎?

睡著時的肌抽躍到底要不要緊?馬偕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正常睡眠可以分為「非快速動眼期」和「快速動眼期」兩階段,「非快速動眼期」時會進入深層睡眠、分泌生長激素,讓孩子生長,而「快速動眼期」則是腦血流量增加,大腦正高速發展中,這時候容易作夢,可以看到寶寶揮動四肢,也就是肌抽躍,不必太擔心。

生理上的肌抽躍很正常 唇色發紫要送醫

這類型肌抽躍稱作「良性新生兒睡眠性肌抽躍」,通常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到幾周內,大部分六個月前會消失,少數甚至持續3至4年,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家長可以看到孩子睡著時四肢不規則抖動,而且可能一腳抖2、3下又換腳、單側或是雙側,持續時間最多長達半小時。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如果睡的香、唇色正常、叫醒就不抖,那就無須擔心。

但是如果每秒發作10次、一次持續20~30分鐘甚至達90分鐘、停不下來,或是發作頻率太高,都建議錄影下來,讓醫師評估發作模式。此外,唇色發紫、快睡醒時才有肌抽躍或醒來時眼神渙散,都應該就醫。

台北榮民總醫院癲癇科主治醫師關尚勇也表示,生理上的肌抽躍理論上不用看醫生,除非高度懷疑癲癇;大人和小孩偶爾都可能肌抽躍、手腳抽動,一個晚上出現1~2次都屬正常,小朋友更是常見。

黃佳雲醫師也表示,這種良性入睡抽動,睡著時像從高處落下的感覺,有一說是因演化而來,這時人體的心跳呼吸變慢,大腦的生理調控出了小差錯就容易發生,尤其睡前玩太嗨、壓力太大或是缺鈣,都可能提高發生機率。

癲癇發作會全身痙攣,且不限晚上

至於家長所擔心的癲癇,關尚勇醫師強調,是腦部會不正常放電,症狀不會這麼輕微,也不會只有晚上才發作,通常有全身痙攣或伴隨神經發育異常。

黃佳雲補充,癲癇在夜間發生機率約2至3成,新生兒癲癇可能是先天構造異常、腦炎或缺氧性腦病變引起,會有持續性腦波異常、生長發育也常受到影響,需要長期治療及追蹤。

腸病毒重症前兆 常伴隨發燒心跳快

關於腳抽動,一般父母最緊張的是,會不會是腸病毒重症的前兆?良性肌抽躍和腸病毒引起的肌抽躍該怎麼分辨?黃佳雲醫師解釋,腸病毒會有發燒或手腳趾水泡,如果影響到神經,患者意識會改變,睡著時有反覆驚嚇反射,頻率比較頻繁,心跳也會變快,可以依此做區分。不過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不一定會有水泡產生,較難分辨,家長可多留意孩子的活力和食慾。

睡眠障礙的腳抽動 影響白天精神可就醫

黃佳雲醫師指出,有一些睡眠障礙可能造成肌抽躍。包括夜間甩頭、磨頭或不規律的頭部動作,通常發生在1歲至4歲,因神經受到刺激、每次發作少於15分鐘。或是有些孩子會講夢話、磨牙、夢遊、夜驚等,這些都是因為神經發展還沒成熟導致,只要確保周圍環境安全以及給予安撫,除非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白天沒精神、活力差,否則大多數不必特別處理。

還有一種「不寧腿症候群」,睡著時腿一直動不停,或莫名覺得癢非得動一下,這類患者需要抽血檢查來查出潛在病因(例如缺鐵),有時還需要肌電圖及神經速度傳導檢查,對於無法清楚描述症狀的兒童可考慮做多項睡眠生理檢查,必要時可用藥物控制。

關尚勇醫師表示,睡著腳抽動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稱為「睡眠陣發性腿動症」,幾乎每個月都有患者求診,症狀是每20秒至30秒抖動一下,很規律,有人抖動的很厲害,抖到半夜醒來,或是一個晚上發生好幾次因此失眠。如果是每隔幾秒規律抖、一晚次數達5次以上就建議就醫。而這症狀雖大多發生在成人,但也有4歲至6歲的患者。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夏天到了,這些蟲蟲危機要小心!

新冠病毒疫苗競速英國領先,獲國際資金挹注將於9月量產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