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孩子愛頂嘴、講難聽話,父母可以如何應對?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2020年06月08日03:44 • 發布於 2020年06月15日03:41 • 王宏哲

面對孩子出言不遜的狀況,父母可以先靜下心來分析背後的原因,一般來說,幼兒講出難聽的話,說話不得體,可以歸納出幾個原因:

一、自己很重要的權益被剝奪了,所以我要抵死捍衛

教養策略:引導回想制訂的規矩

如果父母已訂好家規,要求孩子遵守時卻被孩子頂撞,可以引導孩子回想原本制定的規矩是什麼,而自己剛剛的行為其實違反了規矩,同時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才是符合家規。

先不要隨著孩子的惡言相向,忘了好行為該如何引導,最後再帶著孩子分析自己的語言。

 

二、環境中的限制太多了,我沒有表達意見的空間

教養策略:提供孩子「可以做…」的選擇

孩子兩歲以後,自主性就會愈來愈高,愈多的禁止會讓孩子與家長的距離變遠,親子關係變差。此時,父母應該開放一些選擇權給孩子,例如吃飯時,可以提供多種菜色,但是由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麼。

在親子的溝通上,要求孩子「不准做……」的同時,也必須明確告訴孩子背後的原因,例如不能玩插座,因為會有危險。並且提供孩子其他「可以做……」的選擇。

最後當然要跟孩子說明出言不遜無助於權利的開放,並帶著孩子,由父母示範一次適當的語言表達,才能幫助孩子說出真正想說的話。

 

三、欺負教養弱者

教養策略:管教態度的一致

家有山老虎,當然去欺負小貓,例如媽媽很在意孩子對大人說話不禮貌,很要求並會嚴格處罰。

但阿公阿嬤並沒有這樣規矩,孩子就容易對阿公阿嬤大小聲,甚至頤指氣使,這時候管教態度的一致,變得非常重要。

環境中如果大家一致要求孩子說話要得體,孩子才會打從心裡認定這件事是所有人在乎的,才不會鑽教養漏洞。

 

四、長期被過度溺愛,養成不恰當的說話習慣

教養策略:提供良好的行為習慣做楷模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好聽的話是透過模仿而來,長大自然會成熟懂事。長久下來,針對孩子對大人出言不遜的態度,不加以處理,久了就會養成不恰當的言語行為模式,這就是過度溺愛了。

有研究證實,好習慣要比壞習慣多花五到十倍的時間練習,也就是說,如果適切的言語行為需要一百次的經驗養成,那麼一個不良的言語溝通只需要重複十次,之後就會形成終生的習慣。

所以父母如何跟孩子說話,相當重要,對的說話習慣,幫助孩子認識規矩;不正確的說話習慣,讓孩子模仿起來,變得很沒有自信。大家都要思考喔!

《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