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夏天來了、新冠走了?世界氣象組織預測「相反結果」 恐面臨4大威脅

康健雜誌

發布於 2020年05月27日10:5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張雨亭編譯 圖/pixabay

目前多半預期隨著氣溫升高,COVID-19(新冠肺炎,一稱武漢肺炎)疫情將趨緩,世界氣象組織的預測卻相反,除了表示今年夏天氣溫將再破紀錄,還警告傳染率增加、醫療系統負擔更重,為什麼?

別以為高溫就是抑制疫情的萬靈丹,面對即將到來的炎夏,除了要防中暑,恐怕還得同時提防病毒上身。

去年歐洲就曾出現45.9℃的高溫,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26日警告北半球今年夏天可能再出現破紀錄的熱浪,而且認為高溫和新冠疫情將疊加,形成各國的「雙重挑戰」。

其實關於高溫能不能抑制新冠病毒,從疫情爆發以來就有爭議,儘管有研究指出高溫不利於病毒存活,但不代表傳播鏈就此被切斷。

試想一下夏天的場景:擁擠的海灘、密閉的冷氣房、球迷聲嘶力竭加油的棒球場,都是病毒傳播的溫床,綜合世界氣象組織與國際媒體分析,夏天對疫情至少有這些威脅:

(高溫不見得能抑制疫情,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病毒傳播。圖片來源:pixabay)

1. 醫療口罩戴不住

如果你已經覺得在公車、捷運上戴口罩悶得不得了,那麼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恐怕更難熬。

日前俄羅斯圖拉市(Tula)就有女性護理人員在防護衣下只穿著內衣,讓新冠肺炎男性病人有點尷尬。護理人員遭到醫院紀律處分,不過她說天氣實在太熱才會出此下策。

當破紀錄的高溫來襲,醫療人員一身防護衣、N95口罩,難保不會中暑、比病人更早倒下。

(入夏後再穿一身防護衣,對醫護人員將是考驗。圖片來源:pixabay)

2. 熱衰竭、中暑與新冠病例同時湧現,加重醫療負擔

高溫導致的熱病包括熱暈厥與熱抽筋,以及致死率很高的熱衰竭及熱中暑,對於新冠疫情還沒有穩定的國家來說,醫療體系可能無力應對。

致命的熱病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失常,可能引發體溫急遽升高及多重器官衰竭,高溫也可能衝擊心血管而引發猝死。

「全球熱與健康資訊網絡(Global Heat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GHHIN)」認為65歲以上的長者,以及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將同時承受新冠病毒與高溫威脅,將是入夏後最脆弱的一群。

3. 頻開空調形成密閉空間

防疫要空氣流通,冬天、春天沒問題,夏天開冷氣要關門窗就辦不到。中國大陸也曾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密閉空調車廂內,傳播距離最遠能達到4.5公尺。雖然關於這份研究的論點,支持和反對的看法都有,但夏天為了躲太陽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像是商場、百貨公司地下街,如果彼此又沒有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確實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4. 海灘、公園、夜市,處處是人潮

正因為疫情期間悶了太久,不難想像當天氣大好、艷陽高照,「宅在家」的氣氛將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全家出遊的高昂興致。

事實上歐洲多處海灘已經湧現密密麻麻的人潮,希臘甚至得祭出海灘傘間隔4公尺的規定,強制遊客保持社交距離。雖然戶外是開放空間,但不論海邊、公園或夜市,民眾彼此談笑、嬉鬧、共飲共食,都是高危險的飛沫四濺。

因此世界氣象組織建議各國政府在入夏前就要做好高溫預警機制與相關配套方案,免得還沒等到病毒消退,防疫就先措手不及。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死亡率「亞洲遠低於歐美」 關鍵在基因優勢?

為什麼全球新增病例還在創新高? 關鍵是這4個國家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