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台灣鐵道之父不是劉銘傳?他怒譙台獨「捏造歷史」只為1原因

風傳媒

更新於 2020年07月12日04:24 • 發布於 2020年07月12日04:24 • 李芯
撰稿人張方遠在臉書上發文強調,最早在台建設鐵道的人是劉銘傳,批評將長谷川稱為「台灣鐵道之父」的行為是在「捏造歷史」。(資料照,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網站)
撰稿人張方遠在臉書上發文強調,最早在台建設鐵道的人是劉銘傳,批評將長谷川稱為「台灣鐵道之父」的行為是在「捏造歷史」。(資料照,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網站)

隸屬於文化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7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其展廳說明中,將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建設台灣縱貫鐵路的總工程師長谷川謹介稱為「台灣鐵道之父」。對此,撰稿人張方遠在臉書上發文強調,最早在台建設鐵道的人是劉銘傳,批評將長谷川稱為「台灣鐵道之父」的行為是在「捏造歷史」。

張方遠在臉書上發文批評,「現在的教科書已經不提劉銘傳了嗎?最早在台灣建設鐵路何許人也?難道不是1885年清廷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劉銘傳所建設之從基隆到台北,延伸到新竹的鐵道,全長100公里。他強調劉蓋鐵道為自行集資、不依賴清廷中央的資助。並提及台灣政治經濟史學者劉進慶評價劉銘傳克服難題完成台灣鐵道建設事業,是中國近代產業經營史上的一大創舉。

沒有劉銘傳,縱貫鐵路也無法這麼早通車?

張方遠再舉例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肯定中國人劉銘傳在台灣的建設,「他的事業,諸如基隆新竹間鐵路的建築」,都是為了完成使命。因此,張方遠認為,日本人後來統治台灣所建設的縱貫鐵路,如果沒有此前劉銘傳的打下的基礎,恐怕不會在殖民台灣13年後的1908年就能通車。

張方遠接著強調,劉銘傳和日本人在台灣的基礎建設,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如同劉進慶所言:「(晚清)洋務近代化是由外而內,基本是自主近代化,是農工全面的產業化,經濟整體的近代化」,而「(日治)殖民近代化是外在的、從屬的近代化,是非工唯農的產業化,是差別、跛行的近代化。」

為「獨立建國」捏造歷史?

張方遠最後引清人龔自珍的話,「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批判當今歷史的建構。他認為如今的台灣,為了「獨立建國」,歪曲、捏造歷史,甚至美化剝削、壓榨台灣的日本殖民統治。他稱這是「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國家的國族建構工程中,最基礎的歷史記憶消洗與重構。(推薦閱讀:蘇貞昌聽女兒質詢與孫子反映才知學校需裝冷氣 王世堅怒轟:這不是家天下嗎?

劉銘傳規劃106公里的鐵路,只剩0.8公里可用

對此,專欄作家管仁健撰文講述台灣鐵道時曾做過解釋。在長谷川規劃縱貫鐵路時,就將劉銘傳所規劃的基隆至新竹鐵路拆除,原因是劉銘傳所建的「鐵路」,無論軌道材質、設計施工,通通不符使用需求,106公里的「鐵路」拆除後只剩0.8公里可廢物利用。因此,現今的台灣縱貫鐵路,與劉銘傳那條路線完全不相同。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