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光電系列專題二》從 Mini LED 突圍到 Micro LED 起飛,紅潮來襲的挑戰與機會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0年07月02日15:18 • 發布於 2020年07月02日09:02

台灣 LED 產業在中國紅色供應鏈競爭、韓廠 OLED 技術壟斷的雙重夾擊下,近年積極搶攻新一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 和 Mini LED,盼衝出產業困境開創新商機。在 Micro LED 技術尚未成熟,Mini LED 即將成長爆發之際,中國業者也沒放過 Mini LED 與 Micro LED 市場大舉揮軍搶進。這一次,又將為產業帶來什麼變局?

產業鏈強力布署練兵,中國加碼注資搶市

Micro LED 的出現為台灣燃點了新希望,能憑藉成熟完整的 LED、面板、半導體產業鏈優勢發展有關技術,跨領域供應鏈也在品牌大廠串聯下逐漸建構成形。不只 LED 業者大舉投入,巨量轉移技術研發新創、半導體廠、面板廠、製程設備與材料商也都紛紛加入戰局。

不過,Micro LED 顛覆現行生產工藝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從前段磊晶製程、晶粒製造,到後段巨量轉移、檢測修復等環節都有技術限制待突破。在各廠低調練兵的過程中,Micro LED 的前導技術 Mini LED 則衍生出新的機會,能以成熟的 LED 既有技術較快實現量產,更有足以媲美 OLED 的實力,加上蘋果 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下一代新品預計搭載 Mini LED 背光,使 Mini LED 成為業界不容錯過的關鍵技術。

台灣 LED 晶粒龍頭晶電在 Micro LED、Mini LED 早有布局,更積極透過產業結盟加速技術研發、縮短產品商業化時程。今年初晶電全資子公司元豐新科技和晶宇廈門,與中國利亞德光電合資設立利晶微電子,做為 Mini/Micro LED 顯示產品與技術研發基地。近日晶電又與隆達共同成立投控公司,整合雙邊上中下游優勢、垂直串聯資源擴大出海口,避免重複投資與降低成本,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推動 Mini/Micro LED 產品上市、力拚 OLED,拉開與競爭對手間的差距。

▲(Source:《科技新報》攝)

面板廠也為在韓廠獨霸的 OLED 市場中突圍,紛朝 Mini/Micro LED 技術展開研發,台廠友達和群創便已搶先布局開發創新技術應用。而過去幾年借助政府支持大規模投資 OLED 的中國面板廠,也正視到 Mini/Micro LED 的技術潛力,如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都加速搶進,尋求差異化突破口打開新局。

不只中國面板廠積極搶攻,發展 Mini/Micro LED 幾乎已成中國 LED 產業的共同目標,包括晶片大廠三安光電、華燦光電、聚燦光電,封裝廠國星光電、瑞豐光電、聚飛光電、鴻利智匯、兆馳,顯示器廠利亞德、電子廠 TCL 集團等也都強化領域布署,更加碼投資擴產搶市。

其中,龍頭廠三安將 Mini/Micro LED 列為重點發展項目,目前 Mini LED 產品已供貨三星。三安 2019 年宣布投資 120 億人民幣在湖北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研發生產基地,展開 Mini/Micro LED 顯示晶片產業化專案;今年也與 TCL 華星合資人民幣 3 億設立聯合實驗室,聚焦 Micro LED 顯示技術開發。

兆馳在 Mini LED 背光和顯示技術上已與台廠、韓系廠商合作開發,同時加快腳步投資發展 Mini/Micro LED,2019 年底與南昌高新區合作,一期投資 10 億人民幣建設 Mini/Micro LED 等專案,並持續擴充產線增強量產力道。其他如國星光電投資 10 億人民幣擴充 Mini LED、小間距等 LED 封裝產能;晶電和利亞德合資成立的利晶微則預計 2020 下半年投產,雙方預計五年投資 10 億人民幣主力發展 Mini/Micro LED 相關技術,加快實現顯示應用產品商業化。

價格戰勢必開打,加快差異化是關鍵

在中國 Mini LED 和 Micro LED 的猛烈攻勢下,新一輪的產能擴充競賽也就此展開,會否導致供需失衡、再掀價格戰,不免引發業界擔憂。

調研機構 TrendForce LEDinside 研究副總儲于超提到,目前 Micro LED 技術進展還有許多瓶頸,而以 Mini LED 做為過渡技術,從背光走到 RGB 自發光的發展路徑已相當明確,先解決 Mini LED 問題也同時為 Micro LED 鋪路,一如蘋果的策略布局。產業要加快腳步推進 Mini LED 與 Micro LED 技術、早日進入商業化量產,市場競爭者變多或許不是壞事。

「發展一項新技術,最怕就是沒人進來陪你玩,」儲于超認為,中國廠投入必將形成無可避免的產業競爭與人才挖角,更別說還有補貼政策及雄厚資金支持,但競爭者變多也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帶動更多周邊資源投入,也能更快解決問題、加速推動技術發展。

除了克服技術難題,成本也是 Mini/Micro LED 能否早日商業化量產的一大重點,為了符合市場期待、讓消費者願意買單,就必須在規格和價格上有所平衡,未來價格戰開打也是在所難免。儲于超表示這是必然的進程,既然沒有辦法防堵中國廠商進攻,台廠與其擔憂不如想辦法拉高門檻,以差異化方案解決客戶痛點、提高自我優勢才是關鍵。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