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亞裔美國人的沈重宿命,還能翻轉嗎?

換日線

發布於 2020年06月03日06:12 • Dr.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

「亞裔美國人在美國如身處煉獄,他們既不夠黑又不夠白;甚至在大部分關於種族認同的對話上,從不存在。」韓裔美籍作家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5 月份是美國的「亞裔傳統月」(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eritage Month),原意是用以紀念亞裔人士在這片土地上的種種付出。但在今(2020)年的「亞裔傳統月」,美國的社會氣氛卻令人感到格外諷刺:因為過去這幾個月來,剛好是近年以來,美國亞裔人士最不好過的月份。

「少數族裔模範生」的美國夢

有人說,美國亞裔向來是「少數族裔模範生」(Model Minority),或者用白話文來說,是「所有少數族裔裡最乖、最不惹事的一群」。在美國人的刻板印象中,亞裔人士通常就是會數學、擅於修電腦、出路則不外乎是工程師、醫師或律師。

除此之外,美國人認為亞裔人愛逛的超市或餐廳,通常都「髒髒臭臭、還可能會有老鼠爬過」,但不知為何那些橘子雞(Orange Chicken)和木須豬(Moo Shu Pork)就是好吃得要命──這兩道菜都是「美國版本的亞洲菜」,真正道地的店家根本不會出現這兩道菜餚。

曾經聽過一名文化觀察家對美國亞裔的評論,令我感觸極深,他說道:「不同於其他種族總是努力地在白人多數、甚至白人至上的文化中,用自己的方式爭取權益與話語權;亞裔人士則總是在生活中的各方面『想盡辦法跟白人一樣』──這沒有甚麼不好,但亞裔畢竟永遠不會是白人。」

美籍亞裔人士的「美國夢」,也往往傾向默默承受、苦盡甘來各種不順遂,終於躋身白人為主流的中上階級;而非用衝撞主流價值,捍衛或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們要的並不多,通常是能在「好學區」裡面置產;讓孩子讀好區的學校直到高中畢業;然後努力申請上優秀的大學(科系也不能亂選,不是準備去念「三師」,就是某個 STEM 旗下的科系),找到「好工作」,然後繼續複製同樣的循環給下一代。

亞裔美國人通常不愛惹事生非、也不主動批判攻擊他人;遇到麻煩時與其據理力爭,更習慣摸摸鼻子自認倒霉──反正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美國夢」,其他事情,尤其政治、社會爭議,「都跟我沒關係,也最好少碰為妙。」

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卻隨著新冠肺炎來襲而全亂了調。

一場疫情,讓亞裔頓時成為眾矢之的

以往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亞裔族群,現在成了美國社會宣洩憤怒情緒的對象──只因為造成美國重大衝擊的新冠病毒,來自「中國」武漢。

根據調查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有超過 1700 起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案件:其中一半以上案例來自紐約或加州(亞裔人士最多的地區);此外超過 61% 的受害者都不是中國人,同時只有 5.5% 的案件是被亞裔人士所舉報的──可想而知,若要包含那些因為英文講不好、又或者是根本不知道該去哪裡舉報的案件,真實數字只會更高。

我身邊的朋友,同事,也紛紛成為種族歧視行為的受害者:

朋友I就告訴我,一位太太在停車場一看到他,立馬將口罩戴上──明明停車場周遭也有其他膚色的人,這位女士卻唯獨在遇到黃皮膚的I時才刻意掩住口鼻。K住在學區頂尖、房價昂貴的高級住宅區,她和兒子在住家附近散步的時候,被開車經過的社區居民比中指,嚇得K花容失色。

就連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在住家附近開車等紅燈時,遇到一個陌生人在路口瘋狂對我比拇指朝下的手勢──同樣動作他重複了好幾次,等到我回過神來,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剛好換成綠燈,我連對他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我和朋友們遇到的情況都還算是「輕微」的了,在美國近來出現更多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情節嚴重者,甚至有人以刀械試圖謀殺「被誤認為中國裔的緬甸裔美籍受害者」,和他 6 歲與 2 歲的嬰幼兒,導致他們傷重入院。

而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很簡單:純粹就是因為我們的黑頭髮黃皮膚,讓我們被認定為這個國家的「外人」,甚至是「敵人」。即便I、K和我都在這個國家受高等教育、回饋給這個國家的遠比我們得到的資源高上太多,不偷不搶乖乖工作按時繳稅,沒虧欠這個國家一分一毫──但是他們不在乎,反正「你們都是黑眼睛黑頭髮黑鼻毛,不需要分那麼細。」

永遠的「外人」?

根據我的觀察,如果追溯美國的歷史,會發現從頭到尾,美國人其實從沒把亞裔人士當作「自己人」──無論是第幾代的移民,我們往往還是會因外型而被貼上「外來者」的標籤。

我就不只一次被其他人問過「你為什麼英文這麼好?」但這個問題,卻幾乎不曾被美國人拿來問其他膚色的人。

VOX 的一則報導將這個現象,取名叫做「永遠的外國人」(Forever foreigner)。 BBC 新聞更是進一步指出,現在的歧視氛圍不只讓亞裔人士感到被針對和排擠,連他們身為美國人的身分也一併被質疑。換句話說,無論他們做多少的努力,只要擁有黃皮膚的一天,就無法被大眾認定為「真正的美國人」。

歷史上,美籍亞裔人士被歧視當然不是頭一遭:根據《時代雜誌》的深度報導,美國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政府公然逮捕大量日裔美國人,更有高達 12 萬的美國公民只因「出生不正確」,就被迫離開自己的住家隔離集中安置;到了越戰的時候,白人至上的三K黨也對德州當地的越籍人士進行攻擊,包括燒光他們的漁船和房屋等。

在更早之前的十九世紀,普林斯頓大學的歷史系 Williams 教授指出,美國對於中國人的印象就是「衛生習慣糟糕、住的地方髒亂,甚至還吃老鼠維生」,因而政府禁止中國移民使用舊金山的公立醫院系統──這樣的刻板印象甚至一直流傳至今日,認定亞洲人士就是野蠻,愛吃雞豬牛魚以外的動物;此外也有很多美國人至今仍對「中國城」有著成見,認為那裡必然骯髒落後,唯有房租付不出來的人才去那裏定居。

偏偏這回新冠疫情爆發的源頭,又是因為中國武漢的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剛好和美國人既定的刻板印象不謀而合。美國共和黨的參議員 Cornyn 甚至說:「這是中國的錯,因為他們民族有著食用蝙蝠、蛇類和狗類的文化。」而川普總統也不止一次的替這個病毒「正名」為中國病毒 Chinese Virus,引發美國人對「廣義中國人」(即「所有」黃皮膚黑頭髮者)的反感。

「誰是美國人」?

亞裔人士在飽受歧視待遇、甚至仇恨攻擊之際,也開始振作起來努力反擊:例如亞裔設計師林能平(Phillip Lim),在時裝秀上面讓模特兒穿著「誰能當美國人」的醒目肩帶,引起大眾關注此項議題。

知名喜劇影星 Margaret Cho 也出聲批判許多美國人因為疫情拒吃亞洲類的飲食是「狡猾的種族歧視。」其他不分族裔的名人,也紛紛發起 #TakeOutHate 活動,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叫的亞洲美食外帶,好聲援因為疫情大受影響的亞裔餐廳,幫助這些店家度過難關。

美籍台裔的眾議員孟昭文,也提出《新冠病毒仇恨犯罪法案》(Covid-19 Hate Crime Act)。從法制面要求聯邦和州政府共同重視歧視犯罪問題。孟昭文這項提案目前受到廣泛的支持,許多非亞裔的美國國會議員都願意共襄盛舉,共同抑制日益嚴重的仇恨犯罪。

事實上,除非身為美國原住民的後代,不然今日美國的所有公民,都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外來者」。有些人在美國住久了,忘記自己也是移民的後代,處處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唯有自己才「正港的美國人」,並且有權看不起或欺負其他的新移民、其他種族、或是任何他們認定為「外人」的人。

殊不知,美利堅合眾國就是被歷年來無數的「外人移民」建構起來的──而美國從獨立宣言、憲法到平權法案中,也都大義凜然地宣稱「人人平等」──這些口號聽起來偉大,但是執行起來,尤其在今日黃皮膚的亞裔族群身上,卻又是這麼的困難。

搬來美國這麼多年,坦白說這是我第一次因為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極度的不安全,我也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位。但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對立、病毒肆虐人人辛苦的大環境之下,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樣的氛圍在短時間內,顯然不會散去。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張翔一

【延伸閱讀】

●不看、不聽、不談,可是它依舊存在──美國最敏感的種族歧視議題,一個「局外人」的觀察
●面對歧視,可以卑微也可以勇敢──我和家人在美國遭遇的真實案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