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為山河動刀3】肝癌開刀前一日還在勘查河道 他靠兒子捐肝活命

鏡週刊

更新於 2020年06月06日21:58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6日21:58 • 鏡週刊

后里居民隨後在律師協助下提出環評無效訴訟,健康風險成為雙方攻防重點。為了舉證,張豐年透過議員取得當地7、80份死亡證明,一一爬梳居民死因,再交由當時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向家屬求證,最後證實多數死亡確實和癌症有關,進而推導出當地既有健康風險已經過高、並不適合再蓋科學園區的結論。

腫瘤惡化 兒子捐肝

「他們講過去豐興鋼鐵、正隆紙廠汙染很嚴重,隔壁多少人死掉是因為癌症啊,但沒辦法講出數據來…所以我蒐集到,告訴他們,這樣講話就比較有力道。」早年他在噪音陳情過程歷經證言不受重視的二度傷害,如今后里農民遇上相同遭遇,自然無法袖手旁觀。

「一般環保人士關心司法、程序不正義,這是沒有特定對象的,但張醫師是真的關心農民,以及那邊如果被破壞,對他們的影響是什麼…他特別關心這些人的命運。」朱淑娟觀察。

後來中科三期的環評結論,遭法院以未詳盡評估居民健康風險、未做二階環評等理由撤銷定讞,成為環評首例,也是台灣環境運動里程碑,無奈結局卻沒有因此改寫:後來中科三期補做二階環評,儘管農民、環團持續主張科學園區會排擠農業用水,2018年依舊通過審查。

2009年張豐年肝腫瘤轉為惡性,最後大兒子(右)捐出2/3的肝讓他保命,但他情感表達含蓄,5年後才對兒子說謝謝。(張豐年提供)
2009年張豐年肝腫瘤轉為惡性,最後大兒子(右)捐出2/3的肝讓他保命,但他情感表達含蓄,5年後才對兒子說謝謝。(張豐年提供)

時間回到2009年5月,鎮日環評會議和現勘行程,讓張豐年的肝再也撐不下去,腫瘤轉為惡性,雖然還未出現任何外部症狀,但切除、化療風險都高,唯有換肝能保命。二個兒子都願意捐肝,最後由身材相近的大兒子出線,捐出三分之二肝臟。

國內活體肝臟移植技術成熟,但大兒子腹腔傷口超過20公分,手術後仍有肝功能異常或復原不易等風險。張豐年表面上看來雲淡風清,開刀前一日和太太驅車南下高雄長庚醫院,途中遇到跨河路段,還要求停車拍照。「我當然唸他,說怎麼明天要換肝了你還這樣?生命交關,你能不能活過來還不知道欸!」江翠娥苦笑。

事實上他的不安都藏在心底。他在傳統家庭長大,對家人的情感表達含蓄,嘴上直說手術一定沒問題,但大兒子張書維卻透露,父親其實直到進手術房前一刻都還在游移:「那時候他表情看起來很不確定,很猶豫要不要讓我捐…最後我們同時進去,他就跟我說了句:『一切保重。』」一句「保重」已是張豐年少見流露情緒的時刻。

手術後,他固定以超音波儀確認兒子復原狀況,目前兒子的肝已長回正常大小。5年前,他在大兒子婚禮上致詞,終於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公開道謝。他嘴角漾著笑,略帶羞澀補充:「可是那天人太多了,我其實也不知道兒子的反應。」

【為山河動刀番外篇】與開發案糾纏十多年  張豐年不願兒子繼承衣缽
【為山河動刀番外篇】被醫生耽誤的環境運動者 張豐年參加會議原來都是為了拍照
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