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劇評】台劇《若是一個人》: 也許「一個人」的世界裡,從來就不是只有一個人的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7月02日13:23 • 重點就在括號裡

幾年前,網路盛行著一張「孤獨等級量表」,等級越高越孤獨:第一級「一個人去逛超市」,第二級「一個人去餐廳吃飯」…第十級「一個人去動手術」,這齣《若是一個人》像是由此發想。劇名很明顯,就是這假設情境的問句一 ─「若是一個人的話,妳會怎麼樣?」《若是一個人》在十集的篇幅裡,每集再提出細項的「討論議題」,但無論能不能做到,這都不是《若是一個人》想要告訴觀眾的事。因為這齣戲不是在告訴你敢一個人去做這些事情,代表你很勇敢很獨立,它要說的是:我們如何在孤獨裡看到自我。

《若是一個人》劇照。
《若是一個人》劇照。

《若是一個人》以失戀拉開「如何孤獨」這個主旨,從兩個人原本相親相愛的日常,驟變成一個人的孤獨感,再將視角放大至人際關係,不單單只是愛情,而是在女主角方佳瑩的生活周遭裡,「一個人」以各種形式出現,職場同事關係,友誼、家庭,人生,在這樣一個人的生活裡,有人看似悠游自在,有人焦急害怕,也有人糾結悲苦。

如果說《誰是被害者》是類似 WOWOW 電視台的懸疑推理劇,那麼《若是一個人》就像這齣戲主創杜政哲的《離婚萬歲》了,不過《若是一個人》的結構,確實也像是《離婚萬歲》──在十集的篇幅裡寫出情境,用每一道問題讓觀眾在裡頭看見婚姻百態,只是《若是一個人》寫的並非單純愛情婚姻,而是用著各種「一個人」的形式──包括最後一集最大的轉折──來講孤獨寂寞,而《若是一個人》說的也不是日語,而是台語。

《若是一個人》劇照。
《若是一個人》劇照。

意圖使用全台語發音的偶像劇,恐怕是杜政哲最具野心的目的之一了,有意翻轉原本大眾對於「台語劇=八點檔」的刻板印象,但他也不並刻意把台語塑造成高端優雅的語氣,在《若是一個人》裡,無論是氣口本來就非常好的資深演員,或是年輕演員,彼此的對白往來偶爾摻雜華語,反而更顯生活感,也讓演員們的整體表演看起來自然舒服,沒有誰被誰搶戲的感受,甚至,在一個劇情小細節裡更看得出這個「台語日常」的目的性──在裡頭唯一沒有台語對白的角色,只有即將跟前男友再婚的未婚妻,更顯出她的格格不入。

《若是一個人》劇照。
《若是一個人》劇照。

不過除了台語之外,我最喜歡《若是一個人》裡的一個小設定。在日常生活裡,通訊軟體已經成為我們最常使用的溝通媒介,甚至在短短的「已讀」後的不回應,看到卻不想說,也可以視為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單單只是對話紀錄,在畫面的表達上稍嫌平淡,而《若是一個人》直接略去對話框的展現,直接讓演員穿過空間──特別是心境相似的方佳瑩及丁志明──讓格子裡的文字轉成有生活感的台語唸白,如同意識流的舞台劇,從看著文字紀錄變成一來一往的對話及聊天。透過溝通、透過電話、透過直播,不再因時間空間而局束。

《若是一個人》劇照。
《若是一個人》劇照。

今年台劇優秀作品不斷,並且都擁有十足的野心讓想說的議題,更容易被觀眾接受:《想見你》用時空穿越來講青春迷惘,《誰是被害者》用連續殺人案探討同理心,《做工的人》用喜劇及悲劇來講述台灣藍領的辛勞,而《若是一個人》的出色,在於它用台語劇及「一個人」的心境討探,去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當然,在個體裡我們是孤獨的,我們也清楚,人生走到最後,也只能一個人面對,但在人生漫漫過程中卻充滿各種關係及情感,拼湊出你這個人。也許「一個人」的世界裡,從來就不是只有一個人的。

延伸閱讀: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