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你的垃圾,我的炸藥4】清潔隊員像隱形太陽 卻被視為最邊緣的透明人

鏡週刊

更新於 2020年06月05日21:58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5日21:58 • 鏡週刊
全台至今僅有台北市實施垃圾車定時定點停靠,其他地區皆是垃圾車在行駛途中走走停停讓民眾丟垃圾。
全台至今僅有台北市實施垃圾車定時定點停靠,其他地區皆是垃圾車在行駛途中走走停停讓民眾丟垃圾。

曾仲志受傷的方式不算少見,全國環保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蘇家源就說,站在資源回收車後方最易出事,也是每年清潔隊員死亡案例中,最常見的原因,工會曾想過各種改善方式,但效果有限,「車子後面本來就不應該站人,但政府為了讓清潔隊員站在後面,讓它合法化。」

猶記20年前台灣剛實施垃圾不落地,被視為提升環境清潔的創舉。但,看似不弄髒路面的政策,真那麼好?蘇家源說,垃圾車沿街這裡停1分鐘、那裡停2分鐘,不但增加清潔隊員的風險,這些年也不知有多少民眾為了趕倒垃圾,摔倒甚至發生車禍。

全國環保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蘇家源過去曾擔任多年的清潔隊員,對這份工作的各種危險相當清楚。
全國環保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蘇家源過去曾擔任多年的清潔隊員,對這份工作的各種危險相當清楚。

蘇家源心中最理想的方式,是比照歐洲在街邊放置大型垃圾箱。只是,台灣氣候溼熱,容易發臭,放眼各國,與台灣同樣溼熱的香港、新加坡多是社區大樓,社區皆有規劃垃圾放置區,但台灣的鄉間難比照辦理。

資源回收車上的工作十分繁重,除了接民眾的回收物品,車子行駛途中也得趁空快速分類。
資源回收車上的工作十分繁重,除了接民眾的回收物品,車子行駛途中也得趁空快速分類。

無解嗎?蘇家源說,折衷方式是先推動都會區比照台北市,「每個定點停靠10到20分鐘,民眾不用趕,清潔隊員也不必冒險一路站著收垃圾。」但這勢必增加每戶人家走到垃圾車的距離,蘇家源說,需要政府與民眾好好溝通。

寒流中送暖 風雨見溫情

便民與勞工安全之間,成了價值觀的拉扯,而社會體系的最邊緣,往往最先被犧牲,甚至,有時究竟是便民或討好選民,也說不清了。這些人能分到的資源也最少,蘇家源欣慰告訴我們,去年政府終於撥預算添購「防穿刺手套」,安全許多。但清潔隊員被玻璃、針筒所傷之事,10多年來新聞沒少過,至今才有防穿刺手套?他答:「因為這很貴。」多貴?「一副要3、400元。」

每位清潔隊員幾乎都有被尖銳物品刺傷的經驗,因為過去皆只配備橡膠手套,直到去年才每人分配1雙防穿刺手套。
每位清潔隊員幾乎都有被尖銳物品刺傷的經驗,因為過去皆只配備橡膠手套,直到去年才每人分配1雙防穿刺手套。
每位清潔隊員幾乎都有被尖銳物品刺傷的經驗,因為過去皆只配備橡膠手套,直到去年才每人分配1雙防穿刺手套(圖)。
每位清潔隊員幾乎都有被尖銳物品刺傷的經驗,因為過去皆只配備橡膠手套,直到去年才每人分配1雙防穿刺手套(圖)。

幸好民眾也不會盡是刁民惡霸,桃園的莊志鴻就說,天冷時偶有民眾倒垃圾時順道遞上熱飲,「收到時真的很感動,寒流來、又下著雨的天氣,忽然有人關心我們。」

有些清潔隊員不好意思對陌生人啟齒工作,你會嗎?莊志鴻搖頭:「老一輩比較會,我不會,我覺得我的工作讓環境更好,我很認真教民眾分類,當民眾願意聽你講時,很有成就感。」2個女兒也在他教導下成了分類專家,「有些大學生可能都沒有我的小孩懂物品怎麼分類。」清潔隊員像太陽,沒出現世界就會毀滅,他有著這份職業的使命與光榮感。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