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遊戲動漫

「仁」為何成鬼?《對馬戰鬼》80名武士對抗蒙古大軍的「文永之役」歷史淺談

4Gamers

更新於 2020年06月03日04:00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2日11:56 • 歪力
「仁」為何成鬼?《對馬戰鬼》80名武士對抗蒙古大軍的「文永之役」歷史淺談
7 月必玩遊戲!
03-GOT
03-GOT

《對馬戰鬼》(Ghost of Tsushima)是由索尼互動娛樂全球工作室旗下的 Sucker Punch Productions 團隊開發,是一款即將在 7 月中旬上市的開放世界動作冒險 3A 大作,背景建構在西元 1274 年,蒙古帝國聯合高麗派兵攻打日本的「蒙古襲來」歷史事件,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位日本武士「境井仁」在對馬島展開復仇。

《對馬戰鬼》影音好讀版

作為 SIE 今年的重點新作,《對馬戰鬼》在這之前為宣傳下了許多功夫,也讓本作成為「State of Play」線上發表有史以來觀看人數最高的遊戲,讓人更加好奇這款新作到時正式上市後的表現。

雖然遊戲尚未發售,目前劇情未明,但針對現實的歷史及野史記載,用古人的紀錄去瞭解這場「對馬島戰役」的始末,或許能在裡頭找到遊戲劇情與玩法的一點蛛絲馬跡,就讓我們稍微淺談一下《對馬戰鬼》這款遊戲建構的歷史背景。

第一次元日戰爭「文永之役」

對馬島是位於日本九州島與朝鮮半島中間的島嶼群,合稱對馬群島,主島面積接近 700 平方公里,對馬主島東側為對馬海峽,西側為釜山海峽,自古以來便是日本與朝鮮半島交通的門戶。

而《對馬戰鬼》則是取材自西元 1274 年,來自中國的蒙古帝國聯合屬國高麗發動第一次元日戰爭,在日本則稱之為「文永之役」。是的,對馬島的戰役僅僅是文永之役的開端。

文永之役鳥飼潟戰爭繪畫(圖片來源:蒙古襲来絵詞)
文永之役鳥飼潟戰爭繪畫(圖片來源:蒙古襲来絵詞)

這場戰爭的背景源自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在 1266 年開始之後的 9 年內,一共六度派遣使者出使日本,乍看目的是敦促日本與蒙古互相交流「通好」。

但其實在第二次出使,蒙古使者帶給日本鎌倉幕府的「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稱作蒙古國牒狀)中內文提到「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等內容,被幕府人士認為蒙古人有武力威脅之意,加上書中語氣比歷代中國王朝的使書更為無禮,因此幕府決定「無視」,也讓蒙古使者空手而回。

於是,忽必烈不再掩飾征服日本的野心,除了命令從屬國高麗(現今朝鮮半島)建造一千艘戰艦備戰之外,之後幾年多次派遣使節團,以戰爭相脅鎌倉幕府。

當時的鎌倉幕府由北條氏第 8 代執權「北條時宗」掌控,他在 1271 年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各自的駐地加強博多一帶的防禦,隔年實施「異国警固体制」,以鞏固蒙古軍隊可能登陸的地點進行防禦。

最終,1274 年 10 月 3 日,元軍以忻都為元帥(日本史記載為「忽敦」),率領元軍 15000 人馬,加上高麗士兵總計超過 3 萬大軍,跨海遠征日本。

對馬島 80 位武士應戰

1274 年 10 月 5 日,元軍 900 多艘戰船抵達對馬島,同日派出 7~8 艘大型船艦上的 1,000 名元軍準備登陸,是為「文永之役」的開端。當時負責對馬島軍事安全的守護代為「宗助国」,是鎌倉時代的一名位階三品官的武將(従三位),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對馬島上只有 80 餘名武士。

6 日,元軍從對馬島南部的小茂田浜登岸,宗助国等武士一眾全力奮戰,雖然擊倒了比己方部隊數量還多的元軍,但最終寡不敵眾全數被殲滅,對馬島的戰役也在一天內就結束了。拿下對馬島後,元軍 14 日再登陸壹岐島,同樣殲滅島上守護代平景隆等百餘騎武士。

04-GOT
04-GOT

這段悲壯的戰役記於日本京都石清水八幡宮的寺僧所保存的『八幡愚童訓』,該文獻被視為元日戰爭中相當重要的參考史料之一。

同時,創立日本佛教「日蓮宗」,卻因當時宗教活動的理由遭到鎌倉幕府流放的宗主「日蓮」,他根據當時的民間流傳,在『日蓮書狀』中也記載著對馬島當時被攻陷的慘況,提到島上多數百姓被殺害、俘虜與殘忍對待的行徑。

根據日本史料「蒙古襲来絵詞」,以當時參戰的一位將軍竹崎季長為中心,同樣描述了文永之役的始末。元軍在 20 日於博多灣登陸,而當時日本總大將少弐資能率領的日軍已在九州集結,雙方率先在赤坂交陣,之後於鳥飼潟、百道原等地接連交戰。

元軍一開始憑藉角弓與鐵砲等武器獲得優勢,但隨後戰況因日軍後援到來與包圍逐漸失利,加上元軍補給不繼等問題,隔日(10 月 21 日)決定晚間從博多灣撤退,第一次元日戰爭「文永之役」也就此終了。

(圖片來源:蒙古襲来絵詞)
(圖片來源:蒙古襲来絵詞)

或許是因為蒙古在這場戰役慘敗而回,因此在元朝正史中有關第一次元日戰爭的記載相當少,許多資料皆來自日本與高麗留下的紀錄。

當然,可能有人好奇為何戰爭在即,對馬島與壹岐島守軍卻只有 80~100 人,雖然史料中並未詳述原因,但當時日本與歐洲中世紀一樣屬於封建制度,武士和騎士一樣有崇高的地位,但也有各自需要守護的領地軍事責任。

或許是因為對馬島自古以來屬於長受海盜侵擾的偏遠外島,登岸地點甚多且不易防守,讓鎌倉幕府將防禦重心放在九州博多灣,也犧牲了離島的武士們。

「仁」為何變成了「鬼」

日本武士的由來已久,最早在十世紀時的平安時代的桓武天皇為了鞏固政權而募兵設立的武官「防人」演變而來,後來 1192 年,日本歷史赫赫有名的「源賴朝」出任第一代征夷大將軍,創立了日本幕府制度「鎌倉幕府」。

接著鎌倉幕府第 3 代執權「北條泰時」在位期間設立「御成敗式目」法制,確立了日後武家政權的法令,成為日本全國武士克守的倫理道德指標。

02-GOT
02-GOT

這個時期的武士雖然還沒發展到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的「武士道」,但還是主要崇尚個人榮耀與家族名譽與個人實力,並守護自己的領地為己任。

在故事預告中,我們看到主角境井仁從小就接受長輩的教導成為一名武士,但我們不知道在他成長期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對馬島爆發戰爭後,為每一個玩家留下一個疑問:仁究竟怎麼了?

從預告片中我們看到仁被元軍將領「赫通汗」抓到,赫通汗詢問他究竟願不願意投降,但我們尚不知道這個事件的時間點為何,因此針對劇情就有幾種推斷。

第一,仁是在遊戲中的最後才被赫通汗抓到,如果他不接受投降,便是被處刑,符合歷史中武士全數戰死的描述。

01-GOT
01-GOT

第二,仁在元軍登岸時,與守護代一同作戰而戰敗被俘。針對這個時間點,如果仁不接受投降,那表示可能會有人拯救他逃出元軍營地。

然而,最令人玩味的是第三種可能性,那就是「仁很可能投降了」。雖然在一般的認知中,武士精神寧願死也不投降,只不過從《對馬戰鬼》預告片的鋪陳,以及最初的實機試玩影像中,仁或許有可能為了復仇,而決定暫時投降保留一命,再伺機逃脫進行復仇。

05-GOT
05-GOT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針對預告影片做的推測,因為遊戲目前也沒有說明是否存在多重結局設計,加上去年 TGA 大賞的預告片,有一幕是仁在戰場中身中兩箭倒下的情況,因此究竟仁會以何種型式重返戰場,以至被俘都還是謎。

或許正如仁所言,光靠榮譽是沒辦法打勝仗的,因此他選擇了黑暗的道路,捨棄了武士光明正大的應戰策略,化身成為一個復仇之鬼,決心讓赫通汗與蒙古軍隊付出代價。

對遊戲的期待

根據海外媒體採訪,Sucker Punch 在《惡名昭彰》(inFamous)系列開發結束後,公司的領導層沒有打算繼續發展系列,反倒是投入他們共同的興趣,日本武士電影。當立案確認《對馬戰鬼》的開發後,他們一夥人還特地前往日本對馬島,實際勘查當年蒙古軍隊登陸的小茂田浜。

基於本作是開放世界,《對馬戰鬼》在騎馬奔跑的時候相當有《巫師 3》的既視感,而潛行戰鬥又有著《刺客教條》的影子,武士刀之間的對戰又類似《仁王》的砍殺,就各方各面來說,可以肯定的是本作會有相當多的探索要素可收集。

d5c70b29321b2866d8ebce525e21adbc
d5c70b29321b2866d8ebce525e21adbc

雖然本作在環境或砍殺物理方面追求真實性,但戰鬥過程的某些小地方仍會保留遊戲的方便性,例如仁的戰馬並不會死亡,而是在主角戰鬥後受到驚嚇而逃跑,這方面的處理就如同《巫師 3》一樣。

同時,因應開放世界設定,這也代表任務應該會分為傳統的主線劇情與支線任務,如何在一場真實的歷史戰役刻畫生動的故事線,甚至引出分歧結局,全看 Sucker Punch 團隊的說故事能力。

值得討論的是,如果史料記載無誤的話,「文永之役」從 10 月 6 日對馬島陷落那一天起,直到 10 月 21 日元軍撤退結束僅短短 12 天,雖然不曉得開發團隊是否會考慮遊戲的時間軸與日夜交替,成為玩家在攻略期間的重要取捨因素,但不管怎樣遊戲還是令人相當期待。

當然,哪怕是前面剛講的那些都是我們一廂情願自作多情,單純就開發團隊重現「對馬島」開放世界地圖,也是值得令人期待,畢竟現實的對馬島也有著許多名勝風景,例如「和多都美神社」漲潮時的水上鳥居就是一絕。

a92e0124c32272f030a5be13e8cea39c
a92e0124c32272f030a5be13e8cea39c

《對馬戰鬼》預計在 7 月 17 日登上 PS4,即便不用特別提醒,相信許多喜愛日本武士遊戲題材的玩家早已迫不及待。 至於本作能否再次為 Sucker Punch 打出名堂,到時遊戲上市後的銷售我們就知道了。

資料參考

1056682
1056682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