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黑洞影像曝光一周年!幕後功臣中研院揭開觀測秘辛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2020年04月01日03:56 • 發布於 2020年04月01日03:16 • -

圖片來源:陳明堂提供文/吳育燐,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你看過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嗎?《黑洞捕手》的封面就是了。

這張黑洞剪影可能已經有數十億人看過,超越微軟Windows XP藍天白雲綠地的預設桌布,成為全世界最多人看過的照片。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如果你已經看過,那你應該讀一下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2019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國際團隊公布這張照片,全球六地直播超過一百五十萬人觀看,是當天最重大的新聞事件。原來EHT利用波長比紅外線更長的次毫米波,結合干涉技術,將全球八座天文台串連成「跟地球一樣大」的望遠鏡,終於看到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

這張照片不僅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更提振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信心。而對台灣來說,這張照片又有著特別的意義:我們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的貢獻。總統蔡英文也說:「當我們可以上太空,可以看見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那麼,眼前還有什麼挑戰,是我們沒有勇氣面對的?」

在這次觀測黑洞的八座天文台之中,台灣參與了其中三座的建造和運營,功勞不可謂小。而且,我們又主導了格陵蘭望遠鏡的改造,在北極圈設置了第一座天文觀測站,大大的增加了EHT整體的觀測能力,研究者們對它都寄予厚望。所以,我們在EHT十三席的董事成員中占有兩席,影響力相當高。

陳明堂是中研院天文所的初期成員,職涯跟台灣天文觀測儀器的發展密不可分,他身處建造望遠鏡、研究天文的第一線,經常要面對各式各樣的環境與問題。《黑洞捕手》是他寫的第一本書,講的就是黑洞照片的觀測始末,以及建造望遠鏡的冒險之旅。

這段冒險有著不少趣事,例如在美國西部拆卸望遠鏡時,吃的牛排是用電鋸鋸下來的,跟臉盆一樣大。去格陵蘭則是搭乘美國軍用運輸機「空中霸王」,聽起來威風,但搭乘體驗卻不是太好,常因氣候停飛不說,硬梆梆的跳座讓人屁股生疼。到了格陵蘭,不單要小心強風、低溫,還需要注意北極熊!

他娓娓訴說這些趣事之餘,也細數當中遇到的困難。這些困難有不少足以致命,台灣團隊除了努力克服之外,更必須選擇正確的策略,這樣才可以在大國之間求生、借勢,一方面與各國合作看見黑洞,另一方面讓世界看見台灣。

【書籍資訊】
《黑洞捕手》

黑洞捕手
黑洞捕手

出版日期:2020.03.31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