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黃瑽寧:新世代的小兒科醫師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更新於 2020年03月27日04:22 • 發布於 2020年03月27日04:22 • 黃瑽寧
黃瑽寧:新世代的小兒科醫師
黃瑽寧:新世代的小兒科醫師

台灣的公共衛生做得非常良好,名符其實是「超英趕美」,與已開發國家並駕齊驅。最近我看到美國一個有關兒童健康的報告,狀況和台灣頗類似,讓我感觸良多。

在一九○○年代,兒童傷寒的死亡率每十萬人口有三一.三人(美國);反觀台灣今年一整年,只有一人死亡,而且是境外移入病例。在一九○○年代,每十萬兒童就有二四二人死於白喉、麻疹、百日咳、猩紅熱等疾病,如今,前三項疾病,台灣死亡人數是零,猩紅熱則早已從通報性傳染病中剔除。一百年前,嬰兒死亡率動輒十分之一,如今在台灣,這個數字已經是千分之四。

致命傳染病 成了歷史故事

這些驚人的進步來自於水源的管控、汙水的引流排放,讓我們所吃喝的食物與飲水,免於受到病原體的汙染。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進步,以及疫苗政策的徹底執行。當年我考感染症專科醫師時所讀的課本,厚厚的章節內容,竟然已成為冗長的歷史故事。

一百年過去,當這些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不再危害兒童的生命時,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我們,還有什麼作為可以幫助孩子更健康?換一個方式問,如今這些疾病消失不見之後,台灣兒童的身心靈,是否真的達到更健康之目的?

大家都知道,健康並不只是「活著」而已,更是快樂的活著,充滿朝氣的活著,跑跳自如的活著。當兒福聯盟的調查告訴我們,半數兒童曾表達「我不快樂」時,對於台灣的低兒童死亡率數字,似乎也沒什麼好感到沾沾自喜的了。

在這個時代,是什麼在危害我們孩子的健康?是肥胖問題,還是校園罷凌?是網路成癮,還是直升機父母?是破碎家庭比較嚴重,還是教育體制的崩解糟糕?如今飲水中吃不到細菌了,卻吃進一堆化學物質、環境荷爾蒙,究竟哪個影響更大?

幫爸媽戒菸 成了醫師新任務

我看到美國《兒科》(Pediatrics)雜誌,很有趣的賦予兒科醫師一項新的任務:幫助家長戒菸。一位美國麻州總醫院的主治醫師溫尼科夫(Jonathan Winickoff)發起計畫,希望藉由兒科門診的會面時間,幫助年輕父母戒除菸癮。為什麼要如此雞婆呢?因為抽菸的家庭會帶給孩子各式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甚至增加嬰兒猝死機率。若是暴露太高量,對神經發育也會有影響,進而造成未來少數行為異常的問題。

兒科醫師其他另類的任務包括:幫助媽媽評估產後憂鬱的程度,以免延誤就醫,造成兒童的不幸;也有兒科醫師教導家長如何親子共讀,並及早發現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主動提供兒童繪本等等。這都是一些先知卓見、熱心的兒科醫師所發起的運動,而驅使他們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很簡單:若是沒有健康的父母、健全的育兒環境,兒童自然也很難有良好的身心靈發展。

所以別再以為兒科醫師只是「看病打針」而已,理論上只要是與兒童健康相關的議題,我們都應該花時間與家長討論,盡力給予好的意見,幫助孩子健全發展。無奈目前國家提供的健兒門診,仍局限於「提早發現遲緩兒童」的目標,對於那些身高、體重、頭圍沒有遲緩跡象的兒童,我們大筆一揮,就換下一位了,根本沒時間好好詳聊,討論寶寶的居住環境,以及家長對育兒的各種徬徨與困擾等等。

身為新世代的兒科醫師,我深深期許自己,多方探索教養相關的議題、了解孩子的飲食營養,以及幫助父母鞏固家庭觀念。這些領域對老一輩的兒科醫師而言,也許會被認為極不入流,或是不太重要;然而當育兒已經佔據新手父母大部分時間精力的同時,家長還要四處摸索碰壁、辨明各式各樣排山倒海的資訊真偽,實在太為難了。不如讓兒科醫師一手包辦,把孩子的健康問題都交給我們吧!

黃瑽寧:多喝水未必多健康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症狀符合就可以下診斷

黃瑽寧好書傳送門《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  博客來Shopping

《發燒免驚!搞懂流感、腸病毒,小兒生病不心慌》  博客來Shopping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