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衛健委:中國至少有1541名無症狀感染者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020年03月31日13:43 • 發布於 2020年03月31日13:43 • 文山
Provided by Deutsche Welle
Provided by Deutsche Well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周二下午(3月31日),中國國務院宣布,次日起將每日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衛健委疾控局局長常繼樂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此舉是為了“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中國國家衛健委則在其網站上進一步指出,截至3月30日24時,全國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而同一時刻的全國現有確診病例數量為2161例。

延展閱讀:武漢逐步解封 隱患依然存在

從一月底開始,中國就不將無症狀感染者列入確診患者,而是單獨統計,明顯沒有遵從世衛組織建議的統計口徑。從醫學角度而言,將“患者”與“無症狀感染者”區分統計的做法並非沒有合理性。但是,中國衛健委官員2月至今曾多次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統計數據“無需公布”,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隨著中國的新增確診病例數字不斷走低,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越發受到重視。湖北、河南多個城鎮都陸續傳出消息,當地有本土新增陽性病例,但是卻沒有列入到確診數據中;隨後,當地衛生部門出面解釋稱,無症狀感染者被發現後會立刻被隔離觀察,並且按照規定上報數據。在這個背景下,社會各界要求政府及時通報無症狀感染者統計數字的呼聲便越來越響。

在周二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衛健委疾控局局長常繼樂指出,目前的“無症狀感染者”統計,既包括了自始至終不出現臨床症狀的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也包括暫時還沒有出現症狀的潛伏期患者;後者在出現症狀後,會轉入到“確診患者”統計之中。據他介紹,此前,各地疾控機構通過主動監測發現了這些無症狀患者,管理、隔離措施與確診輕症患者也相似。

無症狀感染者同樣具備高傳染力

中國國家衛健委在其網站上指出,無症狀感染者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導致隱匿傳播難以預防。而且,即便能通過追蹤密切接觸者找到可能的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因受限於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的窗口期,而無法發現這部分人群。衛健委承認,由於上述因素,“實際防控工作中無法將發現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主導措施。因此我們仍將繼續著重於及時發現隔離確診患者,並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

針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風險,全球學術界近期也發布了多項研究成果。3月16日,知名期刊《科學》刊文指出,在今年1月10日~23日期間,也就是疫情的早期,中國有86%的病例沒能被記錄在案。這項由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香港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中國的疫情爆發,很大程度上是由未被發現的輕症感染者或無症狀感染者所推動的;盡管單個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估計僅為確診患者的一半左右,但是,79%的確診患者都是被無症狀患者(包括後來成為確診患者的潛伏期病人)所傳染。

延展閱讀:「沉默帶原者」恐成防疫破口 韓國如何成功阻絕

香港大學的一項針對潛伏期患者的研究則顯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平均在出現症狀前的2.5天就已經具備傳染性,傳染性達到峰值是在發病前0.6天,出現症狀後傳染性反而會逐漸削弱。

廣東省疾控中心3月19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則提到,有些無症狀感染者一直到痊愈也未曾表現出症狀,但是檢測顯示,他們釋放的病毒量與出現症狀的確診患者相當。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還在分析了今年2月的數據後指出,全球範圍內,可能有大約2/3的感染者沒能被發現。

3月20日,另一份知名期刊《自然》也援引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鄔堂春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武漢市至少有59%的感染病例沒能被發現,其中包括無症狀感染者以及輕症患者。而且,這是研究者根據“最保守的模型”測算出來的數據,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可能被大大低估。

流行病學家:疫情總是會有多個高峰

目前,盡管中國的每日新增確診數字不斷走低,但是對出現第二波高峰的擔憂依然不減。一個世紀前的“西班牙大流感”期間,即便是”防疫樣板城市”美國聖路易斯,也在放松了防控措施後又出現了第二波疫情,所幸疾控當局准備充分,第二波高峰明顯小於第一波。

由知名流行病學建模專家弗格森(Neil Ferguson)領銜的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科研團隊今年2月中旬就在一篇論文裡指出,一場疫情中,即便能夠通過強力管控迅速遏制疾病的傳播,但是只要依然存在傳染源、存在易感人群,就會在強力管控逐步放松後反彈,出現新一波疫情。前一輪疫情中難以被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就可能是新一波疫情中的傳染源;而由於第一波疫情遏制過快,大部分人群都未曾被感染、缺乏抗體,無法實現所謂的“群體免疫”效應,因此都可算作易感人群。

弗格森教授在文章中指出,甚至還會出現“第一波疫情遏制越迅速、第二波反彈越猛烈”的情況,頗讓各國疾控當局為難。他建議,疾控部門要掌握好每一波疫情的管控時機和力度,確保每次高峰都不突破醫療系統的承載上限、避免“醫療擠兌”,同時在疫情低谷期有序放松管控,讓社會經濟生活略微復蘇。最終,在經歷了多次可控的高峰-低谷循環後,要麼實現了“群體免疫”,要麼等到了疫苗研發成功。

李克強:加大篩查力度

這種“有序應對多次高峰”的策略,有賴於對包括無症狀感染者在內的傳染源進行篩查。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期就多次強調這一點。他甚至在3月30日專門召集了一場針對無症狀感染者問題的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大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力度,擴大檢測範圍。而各省派往湖北的疾控隊,也並沒有隨醫療援助隊撤離。

中國國家衛健委也在周二就無症狀感染者問題呼籲民眾,雖然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但是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強在3月30日的專項會議中,還特別強調了“不允許各地為了追求病例零報告而瞞報、漏報”。在微博、知乎等中國社交網絡上,不少網友指出,隨著衛健委開始發布無症狀感染者數據,各地當局將很難再通過“將輕症確診患者算作無症狀患者”這種手法來人為壓低疫情數字。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