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新婚磨合期X幼兒養育期X家庭鞏固期,3階段婚姻問題 專家教戰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0年04月10日15:14 • 發布於 2020年04月10日00:00
新婚磨合期X幼兒養育期X家庭鞏固期,3階段婚姻問題 專家教戰
新婚磨合期X幼兒養育期X家庭鞏固期,3階段婚姻問題 專家教戰

新婚磨合期

來自不同家庭的兩人在進入婚姻以後開始學習適應兩個人的生活,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磨合期」。磨合期有可能成為增進感情的催化劑,也可能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到底夫妻在新婚階段會產生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問題1.價值觀差異大

可能原因1>生活習慣不同

婚前沒有同居經驗的夫妻在新婚初期很容易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頻頻產生口角,諸如擠牙膏的方式、馬桶蓋要放下或拿起、浴簾要放在浴缸內或浴缸外等等都會成為爭執的點。許多人在這時候就會有幻想破滅的感覺,認為對方婚前一個樣、婚後一個樣,「不是我當初『娶/嫁』的那個人」。

如何解決

新婚夫妻在面臨生活習慣的衝突時,多半會爭論「誰對?誰錯?」但這往往會淪為口水戰而模糊問題焦點,最後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讓彼此漸生嫌隙。聯合心理諮商所新竹分院心理師張靖敏指出,夫妻來自不同家庭,價值觀本來就不同,在生活上除非涉及道德或衛生,否則很難判斷孰是孰非。當發現對方生活習慣與自己有出入,第一時間應該嘗試向對方傳遞自己的想法,就事論事,針對問題溝通、協調進而取得共識,切忌指責、謾罵,甚至做出人身攻擊,以免讓關係產生裂痕。

別讓吵架停留在表面的爭論,而是針對事件本質進行協調及討論。

可能原因2>金錢使用糾紛

俗話說「一文錢可以逼死一個英雄好漢」。夫妻從兩個獨立的個體到組成共同家庭,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金錢分配的問題。家用支出如何分攤?要不要開立共同戶頭?存進共同戶頭的錢如何計算?孝親費的金額?先買房還是先買車?要投資股票還是基金?諸如此類的金錢問題常會引發許許多多的衝突,甚至成為日後離婚的導火線。

如何解決

張靖敏表示,男女結婚後最好開立一個共同帳戶,分別提撥固定比率的薪水做為家用支出。以提撥比率50%為例,薪資5萬元的人須提撥2萬5千元,薪資3萬元的人則須提撥1萬5千元。只要每月提撥固定比例的薪資做為家用,剩下的錢便可以自由花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家用支出失衡(賺得多的人須拿出較多錢),夫妻也比較不會因為「這筆錢誰出?」而發生爭執。

也許有人會問,單薪家庭怎麼辦?張靖敏分析,若是單薪家庭,則受薪者最好每月提撥固定比例的薪資給沒有賺錢的一方,雙方再協商從彼此的「薪水」中提撥一定比例的錢進入共同帳戶。如此可以讓勞心勞力的主婦/夫感到被尊重,也可以避免讓另一方產生「賺錢就是大爺」的想法。畢竟家是由兩個人共同經營,即便一方沒有賺錢,但她/他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處理家中的大小事,賺錢的一方不能因為另一半沒有實質金錢收入就將她/他對家庭付出的勞動成果視為理所當然。套用知名日劇《月薪嬌妻》的台詞,「這是一種以愛為名的剝削」。總之,在討論家庭財務時,一定要以平等為前提做分配,以免夫妻之間產生尊卑之分。

此外,有不少夫妻因為「孝親費」談不攏而產生衝突。張靖敏表示,一般來說,孝親費都是由夫妻雙方自由支出的錢提撥,在不動用共同帳戶的前提下,只要自己的經濟能力足以負擔,多半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假如共同設立了儲蓄基金作為未來買車、買房或旅行之用,彼此都必須將一部份自由花費的錢存進儲蓄戶頭,孝親費的多寡可能就會被提出來討論。她說,如果考量點是儲蓄,自己單獨住的小夫妻也許可以和原生家庭商量調降孝親費。但若住在婆家或原生家庭需要經濟支援,在孝親費無法降低的情況下也只能量入為出、從家用上節約。最好重新制訂家用分配,刪減次要支出。

可能原因3>溝通卡關

「你為什麼老是翻舊帳?煩不煩啊!」「每次試圖和你討論都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看了就讓人火大!」夫妻在新婚階段需要溝通的地方不勝枚舉,而在溝通過程中往往難以逃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個設定,先生可能對妻子一再重提舊事感到厭煩,妻子則不滿先生總是隨口應付了事。

如何解決

許多先生因為工作壓力大,與妻子溝通時很容易沒有耐心,忽略對方的感受與需求。其實先生只要丟開報紙、電視、電腦或手機,專心地看著妻子的眼睛和她溝通,讓妻子覺得被尊重,就可以避免讓老婆頻頻抓狂。「翻舊帳」則多半是先前的問題沒有解決,才會讓一方一而再、再而三舊事重提。張靖敏指出,既然問題遲遲無法獲得解決,就代表雙方都有盲點,需要第三者來仲裁。此時最好請共同的朋友或心理諮商師幫忙解決問題(避免找家人,因為家人難免會護短),以免讓彼此心結愈來愈深,以致無法挽回的地步。

 

縮短磨合期的技巧

  • 體諒對方
  • 學會妥協
  • 不說情緒性字眼
  • 多討論,找到溝通的節奏和模式

諮詢/張靖敏心理師整理/嬰兒與母親雜誌編輯部

問題2.準備懷孕壓力山大

可能原因1>對何時生小孩沒共識

新婚夫妻多半都很享受兩人世界的甜蜜時光,但時間一長,雙方的想法可能就會開始出現落差。譬如一方覺得「是時候該生小孩」,另一方卻還不想被小孩束縛;或一方因為年齡壓力想趕快生子,另一方卻還想衝刺事業。

如何解決

當夫妻倆都想生小孩,只是對什麼時候生沒共識,應該先找出對方目前不想生小孩的原因,之後再進一步謀求共識。張靖敏提醒,此時最好不要一直在「你為什麼這個時候不想生」的問題上打轉,而是訂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生子時間表,確定時間後積極開始做懷孕的準備,譬如調養身體、蒐集懷孕/育兒資訊、參考周遭親友的經驗等,這種「有目標」的前進可以避免讓夫妻倆陷入不斷爭吵的迴旋。

可能原因2>想生小孩卻遲遲無法懷孕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晚婚,以至「不孕」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由於不孕的治療過程繁複,來自周遭親友七嘴八舌的壓力也不小,此時許多夫妻就會把外在承受的壓力轉介到另一半身上,開始相互指責,譬如「明明知道這份工作工時長、壓力大,為什麼不辭職?」或「就因為你愛熬夜,體質才會這麼差!」另一方面,「生殖能力」對男性而言屬於敏感議題,許多男人在面對不孕的問題時往往會採取逃避的態度或先發制人,要太太「快去檢查,看看有什麼問題」,即便太太檢查沒有問題,他也不願到醫院尋求協助,導致夫妻關係每況愈下。

如何解決

首先,生小孩是兩個人的事,絕對不能有任何一方規避責任,如果遲遲無法受孕,夫妻倆一定要一起接受檢查。假使先生說「妳該去醫院看看有什麼毛病」,不妨回「那你陪我一起去」,技巧性邀請先生一起去醫院,到了之後再和他說「既然來了,你也順便檢查吧」,用順水推舟的方式請先生一起接受檢查,既不會傷害他的男性尊嚴,也可以避免產生衝突。張靖敏說,有些女生聽到老公叫她去看醫生,氣得回「為什麼是我去看不是你去看!」雙方情緒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彼此互罵,最後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無論先生的態度為何,溝通時一定要避免使用情緒性字眼,而是婉轉地「換句話說」,以解決問題為最高指導原則。

此外,從諮詢(不孕)開始就要讓先生充分理解人工受孕會有的風險和女方在生理上承受的壓力,這樣先生在治療過程中會更願意配合,也會更疼惜、愛護妳,這相對也可以避免治療失敗後可能出現的指責。

問題3.孕期不同調

可能原因1>與婆婆意見不合,先生卻袖手旁觀

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大大小小的家務事中,婆媳問題大概是最難解決的一項,尤其女人在懷孕以後特別容易在「如何養胎」的問題上和婆婆起爭執,此時先生若袖手旁觀,妻子就可能把怒氣發洩在先生身上。

如何解決

在面對婆媳問題時,妻子應該多體諒老公,不要把與婆婆溝通的責任全推到另一半身上,畢竟兩個女人的戰爭本來就會讓男人感到頭大,加上男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扮演居中協調的角色,因此多半會選擇閉嘴。如果問題不大,最好先嘗試自己與婆婆溝通,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提出想法,再輔以「醫生說」強化立場,妯娌關係夠好的人也可以請姑嫂幫忙敲邊鼓。張靖敏表示,通常搬出醫生的名號,婆婆大多都會讓步,除非婆婆屬於性格強勢的類型,才需要請先生幫忙說服婆婆。不過她也提醒,即便請先生出馬,次數也不要太頻繁,畢竟婆婆看到兒子總是幫媳婦說話也會感到不滿,很可能會弄巧成拙。

自己和婆婆溝通的好處是可以在一次次協調中拉近彼此的距離,但若沒有掌握好溝通技巧,雙方也可能因此漸行漸遠。張靖敏指出,在與婆婆溝通時最好學會妥協,不要一味拒絕,以免讓婆婆認為妳是「為反對而反對」,而在其他事情上刻意找你麻煩。當婆婆感覺妳釋出善意(讓步),她的態度自然也會緩和下來,並在往後溝通其他問題時給予妳彈性空間。

可能原因2>情緒變化、感情需求被先生忽略

很多懷孕的女人都會覺得先生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懷與支持,以至於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如何解決

許多男人都會將心力放在工作上而忽略老婆的需求。面對這種情況,妻子應該主動和先生傳遞「我需要被照顧」的訊息,讓另一半知道自己懷孕後的身心變化以及現在需要什麼幫助。張靖敏強調,男人是直線思考的動物,如果沒有充分溝通,很容易產生誤解和代溝,尤其新婚夫妻大多尚未建立穩固的溝通基礎,特別容易發生這種狀況。懷孕後一定要和先生充分溝通,確定先生了解自己在孕期的狀況和想法,以免產生代溝。如果和婆家關係良好,也可以透過婆家的家人提醒先生「該做什麼」。

問題4.產後安排有出入

可能原因>想住月子中心卻被先生否決

不少女生「卸貨」後都想住在乾淨明亮、有專人伺候的月子中心,但有些先生會認為,與其住在貴森森的月子中心,不如在家坐月子比較方便。

如何解決

住月子中心的理由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來談,首先,新手爸媽沒有帶小孩的經驗,婆媽雖然有經驗,但畢竟已經很久沒接觸新生兒,一開始可能會弄得雞飛狗跳。月子中心備有專業護理師,新手爸媽在這段緩衝期得以學習最新、最完整的育兒知識,可以避免在照顧小孩時手忙腳亂。其次,新生兒無法睡過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喝奶,媽咪此時剛卸完貨體力較差,婆媽年紀大,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爸爸又因為要上班無法消耗太多體力,在沒有其他人支援的情況下,請月子中心的護理師幫忙無可厚非。

如果另一半覺得月子中心的費用對他來說負擔太大,張靖敏說,不妨先以公用帳戶的錢支付,再重新分配家用支出。

新婚夫妻Talk3步驟

Step1.傾聽

新婚小夫妻很容易為了某件小事吵個沒完,這是因為彼此僅停留在表面的訊息溝通,卻不知道對方真正的想法。溝通時一定要專心傾聽,不懂就問,這樣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原地踏步。

Step2.確認對方的意思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通常會對對方說的話有一套自己的詮釋,但這些詮釋不完全正確。為了避免誤解對方的意思,聽完對方的想法後最好將自己的理解說出來,比如說「對於你剛剛說的話,我的理解是XXX,這樣是正確的嗎?」這樣溝通才不會淪為表面的交流,而是「真正」知道對方的想法。

Step3.解決問題

在表述完彼此的想法後,就要針對問題展開協商、尋求共識。若堅持己見,認為「我的想法才是對的,你的想法是錯的」,只會陷入無限循環的迴圈中。

諮詢/張靖敏心理師整理/嬰兒與母親雜誌編輯部

 

 

幼兒養育期

孩子出生以後,家庭結構的改變有可能讓夫妻關係產生質變。此時孩子的托育、教養問題和家事、金錢分配都會讓人感到頭大。如何避免讓這些問題成為感情的絆腳石?

問題1.夫妻關係變淡

可能原因1>兩人變成「孩子的父母」,失去戀愛的感覺

孩子出生以後,家庭結構從原本的兩人世界變成「三人行」,此時夫妻倆的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每天談論的話題幾乎都圍繞著孩子打轉,對彼此的關注及互動變少,自然會慢慢失去「戀愛的感覺」。

如何解決

要讓感情回溫、重拾「戀愛的感覺」,首要條件就是營造兩個人獨處的時光,可以一起做兩個人都會覺得開心的事,譬如吃飯、看電影、在家看DVD等。皓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廖靜芳提醒,獨處時應避免談論會造成負擔或壓力的議題,比方照顧小孩的問題、婆媳問題等,以免模糊焦點,或是因為意見不合而吵架,這樣就失去享受兩人生活的意義了。此外,每天最好撥出10~20分鐘進行情感交流,這個時間可以定在孩子入睡以後,夫妻倆可以互相分享一天中的生活感觸,也可以做一些親密的肢體接觸,在交流過程中給予對方鼓勵和讚美,

可能原因2>太太罹患產後憂鬱症,夫妻關係變質

產後憂鬱的原因包括雌激素下降影響情緒、身材變得肥胖、照顧孩子產生挫折、育兒方式被家人插手指導或受到質疑、經濟負擔變重等等。這些問題所造成的壓力會讓人產生低落、沮喪和焦躁的情緒,媽咪可能會對人生產生較負面、無助的想法,並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食慾、睡眠、注意力等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到影響。此時媽咪既無法提振精神打理自己,自然也沒辦法好好照顧寶寶、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先生相對必須承擔大部份的育兒責任,這種憂鬱狀態會讓全家陷入低氣壓中,夫妻關係自然會受到影響。

如何解決

太太可以做↓

*規律運動                                         

運動會讓大腦釋放天然的鎮定劑─腦內啡,腦內啡有助穩定情緒、提振心情,每週不妨安排固定時間做運動。

*撥空休息

請先生或親友幫忙照顧孩子,安排一些休閒活動,讓自己徹底放鬆、好好休息。

*降低自我要求、分散責任

無論從事家務、工作還是育兒都要給自己多一點彈性空間,避免把標準設太高,讓自己承受太大壓力。另外也要懂得適時分攤家務,需要幫忙時一定要請先生或家人協助,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尋求親友支援

一個人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消極的想法,此時最好多和家人、朋友聊天,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協助,也許可以從談話中改變想法,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先生可以做↓

此時先生應嘗試了解太太的問題,多給予太太支持與鼓勵,幫助她肯定自己並建立自信心,同時要盡可能分擔家事與育兒的工作;若應付不來,要適時尋求親友支援,以免身心壓力過大,也出狀況。

小提醒

廖靜芳表示,產後憂鬱一般會在產後1個月內發生,也可能在產後3個月~1年才出現症狀。由於一般正常的情緒低落時間不會超過2個禮拜,若出現明顯負面情緒且持續時間超過2週以上,就有可能是憂鬱症,最好儘快就醫治療。

產後憂鬱症和高血壓、心臟病一樣都是自然發生的疾病,千萬不要把它當作羞於啟齒的話題,這樣只會讓症狀愈來愈惡化。

 

問題2.家務分配不均

可能原因1>先生沒有切換到「爸爸模式」

大多數家庭在孩子出生後都是由媽媽扮演主要照顧者的角色,負責幫孩子餵奶、換尿布、洗澡、哄睡等,爸爸的角色相形之下就被弱化了,也因為爸爸對照顧小孩的參與度不高,較難與孩子產生連結,自然就很難切換到「爸爸模式」。

如何解決

媽咪要學會將責任下放,不要把照顧孩子的工作全都攬在自己身上,可以邀請先生一起幫忙照顧小孩,譬如餵完奶後幫孩子拍嗝,或在洗完澡後幫孩子穿衣服,透過「共同照顧」讓先生和孩子產生更多連結,如此一來先生會更快進入狀況,體認到自己的爸爸角色而主動與孩子有更多互動。廖靜芳指出,許多女人都習慣在口頭上提醒老公「你是爸爸」,但光用嘴巴指導無濟於事,最好主動創造先生和孩子互動的機會,讓先生先生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看到孩子可愛的一面。當他和孩子產生更多情感連結,自然就會順勢轉換到爸爸模式。

可能原因2>先生做家事總被妻子批評,乾脆什麼都不做

根據心理學中行為學派的觀點,行為之後的結果會影響行為再次發生的機率,若做了一個行為得到好的結果,下次這個行為再次發生的機率會增加,若做了一個行為得到不好的結果,下次這個行為再次發生的機率就會降低。同理可證,如果先生在做完家事以後得到妻子的肯定和讚美,他之後做家事的意願就會提高;但如果先生做家事時每每招致妻子的指責與白眼,他就會產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想法,往後就很難再主動去做家事。

如何解決

媽咪應該將先生表現好的部份放大,在先生做家事時多給予他正向回饋,譬如摸摸他的頭、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甚至可以親親他,感謝他願意為了這個家共同努力。先生一旦獲得鼓勵,往後就會更心甘情願地做家事。

可能原因3>妻子半自願包辦所有家務,卻累得半死

大部份男人因為缺乏練習,多半對家事不在行,每次做家事可能錯誤百出,或無法達到妻子的標準,進而讓妻子覺得「教先生做家事很麻煩」而乾脆自己包辦所有家務。久而久之,妻子就會因為過於疲累而開始埋怨先生,先生則會覺得「妳又不給我幫忙的機會」而感到委屈。走在平行線兩端的兩人因此漸行漸遠。

如何解決

「家事做不好」最大的原因是缺乏練習,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要增加先生練習的機會而不是剝奪他學習的機會。只要先生願意主動做家事、幫忙分擔責任,就應該表達感謝之意;先讓他從簡單、容易上手的家事開始做起,過程中可以用撒嬌或幽默的方式提醒他該注意的事,並給他空間修正做事的方法,當他逐漸開始增加做家事的能力,再將標準提高。廖靜芳強調,男人會主動幫忙做家事代表對老婆有顆體貼的心,光從這點來看就應該給予鼓勵,無論做的是好是壞都不該用指責的態度回應,媽咪應該「先求有再求好」,這樣才能避免讓自己累得半死。

問題3.孩子給誰帶談不攏

可能原因1>兩人對「是否辭職回家帶小孩」有不同主張

許多家庭在孩子生下來以後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孩子給誰帶?」有些情況是先生希望太太辭掉工作當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太太卻已規劃未來職涯發展,想要繼續在工作上奮戰;有些情況則是先生覺得獨自負擔全家經濟壓力太大,希望太太繼續工作賺錢,太太則因為想陪伴孩子成長,且不放心孩子交給其他人帶,而希望回家帶小孩,夫妻倆意見分歧而產生衝突。

如何解決

廖靜芳表示,除了「經濟」和「陪伴」,婆媳關係和孩子的健康狀況等因素都會左右女人想要留在家庭或走入社會。此時夫妻倆應該坐下來平心靜氣的分析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以及當這個選擇發生這個問題時該如何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是否可以考慮另一種選擇?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利大於弊的決定,最好在產前就事先溝通並達成共識。

可能原因2>先生希望孩子給婆媽帶,妻子卻主張將孩子送托

在達成「將孩子送托」的共識後,緊接著就要面對「給婆媽帶」、「給保母帶」,或「給托育中心帶」的選擇難題。許多先生都會因為親近性與便利性而主張將孩子交給婆媽帶,但太太往往會因為擔心「與婆婆育兒觀念不同發生衝突」或因為原本就和婆媽關係不好而主張將孩子託付給保母或托育中心等「第三者」,畢竟比起和婆媽溝通需要處理的眉眉角角,僱傭關係相對單純,也直接許多。

如何解決

廖靜芳指出,長輩的教養觀念與自己不同是必然的,關鍵在於她們所持的教養觀是否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會,可以向她們分享適當的教養方式,通常站在「為孩子好」的立場溝通,再搭配學者專家的看法及意見,長輩的接受度都會比較高。她提醒,媽咪要有「即便婆媽的教養方式和我不同,但她們一定是愛孩子」的觀念,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一方面想到婆媽幫忙可以分攤自己的壓力,就不會產生太大的排斥感。

 

夫妻
夫妻

問題4.教養各唱各的調

可能原因1>先生為母是從,覺得「聽媽媽的話」就好

有些先生會覺得媽媽既然可以把孩子一手拉拔長大自然有她的一套,養育兒女聽媽媽的話不會有太大問題;一方面也是怕媽媽對妻子的「異見」感到不滿,掀起婆媳大戰。但是站在太太的立場,會認為婆婆傳統的育兒觀念不符合現代作法,有可能影響孩子發展,因而想要據理力爭。

如何解決

在孕期就可以多和婆婆交流、溝通育兒的方法,邀請婆婆一起閱讀育兒書籍和參與相關講座;同時要讓先生知道媽媽的話不一定正確,他在必要的時候可能需要在婆媳間扮演協調的角色。

可能原因2>兩人育兒價值觀差異大

夫妻既然來自不同家庭,受到不同原生家庭教養方式和成長環境的影響,本來就很難有相同的價值觀,加上受到周遭親友育兒方式的影響,夫妻倆往往會因為「如何教小孩」而產生摩擦。

如何解決

夫妻的教養觀愈一致,孩子就愈能遵守爸爸媽媽制訂的規矩;若教養觀「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孩子就可能會「選擇性的聽爸爸或媽媽的話」,也就是在不同事件中選擇「對他有利的規定」去遵守,這種行為不利於養成良好人格,也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廖靜芳提出幾個教養上的建議給媽咪們參考:

建立一致的教養觀和家規

有些家庭會分「黑臉」和「白臉」,但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孩子只聽黑臉的話不聽白臉的話,在黑臉面前表現得謹言慎行,在白臉面前卻恣意搗亂,如此孩子無法建立一致性的行為模式,也無法建立完整的價值觀。廖靜芳強調,教養孩子不該分黑白臉,這形同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另一方,不是好的作法。夫妻應該在教養上尋求共識,一旦孩子違反規定,須表達一致的立場及態度,共同討論出解決之道。

信任彼此

當夫妻一方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另一方即便無法認同他/她的做法也不要在當下干預或在孩子面前表達不同意見,以免讓孩子無所適從。此時應讓對方全權主導場面,事後再和他/她提出自己的想法。

互相體諒

由於生活中有許多不可抗力、需要彈性調整的地方,夫妻必須互相包容、體諒,切忌不分青紅皂白任意開罵。舉例來說,有些先生下班回家看到小孩坐在客廳看卡通就會罵太太「妳到底是怎麼教小孩的?居然放任孩子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卻沒有仔細思考「太太讓小孩獨自看卡通」背後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太太忙著煮晚餐無法分神照顧小孩,才讓電視扮演保母的角色。這種不體諒的行為往往會讓另一方感到委屈而造成夫妻倆的隔閡。

找出平衡點

許多夫妻在意見相左的時候都會極力捍衛自己的立場,爭論「誰對誰錯」,但誠如前文所說,夫妻倆價值觀不同很正常,只是看法不一樣;教養孩子時不需要在細節上斤斤計較,而是充分討論並各退一步,找出雙方的平衡點,這樣才能讓關係保持和諧。

私下討論孩子的問題

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在孩子面前直接討論育兒問題都會讓孩子的情緒產生極大波動;孩子可能會恐懼不安,認為爸爸媽媽吵架都是自己的錯;或憤怒委屈,覺得關於自己的事被公開討論很沒面子。父母最好避免在孩子面前討論孩子的問題,或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針鋒相對。

 

夫妻
夫妻

問題5.經濟負擔變重

可能原因1>先生埋怨太太在孩子身上花太多錢

新手媽咪通常都會想把孩子打扮得體體面面、漂漂亮亮。但新生兒成長快速,每隔一陣子就要換穿大一號的衣服,若每個階段都採買大量衣物,再加上多如牛毛的嬰幼兒用品、玩具,無形中就會讓開銷大增,形成一股龐大的經濟壓力。

如何解決

新手媽咪應該有一個觀念,就是嬰童用品淘汰速度很快,最好不要買太多同質性商品以免浪費,除了奶瓶、牙刷、奶嘴、紗布巾等日常必需品,其它衣物或用品不妨向週遭親朋好友募集,一方面可以節省支出,一方面也可以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可能原因2>小孩報到後變成「月光族」

有些夫妻自從生了小孩以後開銷大增,因為沒有重新規劃家用支出成為「月光族」,由於入不敷出而頻頻產生口角。

如何解決

生了小孩以後勢必要將有關孩子的花費列入「固定支出」中,包括存款、緊急預備金、固定收入和支出、不固定收入和支出等都要重新分配、規劃。廖靜芳指出,為了能夠有效掌控金錢的流動,避免收支不平衡,每個月最好固定進行財務會議,討論當月的金錢使用和規劃,並針對前一個月的金錢使用做回顧和反省,搞清楚「錢都花在什麼地方」,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發生「在單一項目上砸太多錢,以致其他支出必須被壓縮」的問題,確實掌握家庭的經濟狀況。

 

多看多聽多學 育兒不二法門

廖靜芳指出,善用醫師、專業社群團體以及親友分享的資源可以有效降低育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困難與挫折。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