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外遇劇情都一樣?成為心理師後才明白,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林靜君專訪(下)

幸福熟齡

更新於 2020年04月17日05:59 • 發布於 2020年04月17日04:26

林芷揚

圖片 林靜君提供 提供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 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經過半輩子的奮鬥,中年人生歷練豐厚,終於事業有成、子女長成,本該是歡欣收割的時刻,卻也是許多夫妻冷戰、外遇、離婚、親子疏離、空巢期失落排山倒海而來的暴雨時分。

傾瀉而下的傷悲,把人淋成了落湯雞,生命路上步履蹣跚,卻只能踽踽獨行。一個、兩個無助的中年人,就這樣形成了無數個難以「安好」的家庭。

一個中年人無法「安在」,一家人就不能「安好」

「中年人影響的人際範疇很大,一個沒辦法自己『安在』的爸爸或媽媽,通常也會把一個家庭弄得非常不穩定,影響到下一代,變成『代間傳遞』,一代一代複製下去,好可惜。」處理家庭問題多年的林靜君,心疼地說。

「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位快70歲的先生,事業發展得很好,但他談到父親在他童年時瞧不起他,常罵他『廢物』、『一輩子沒出息』的時候,都還會哭到不行。60幾年來,這個痛苦一直都在,那一定會影響到他自己的家庭。」

家庭問題百百種,或許是親子關係,也可能是親密關係;兩人之間的擦槍走火,卻往往不是單方的責任。

外遇不是「一人」出問題,是「兩人」關係有問題

「我常在伴侶諮商時,遇到因外遇問題而來的夫妻。很可惜的是,常常他們的外遇不是發生在『外遇』的那一刻,而是在更早之前,婚姻就已經有狀況,但彼此沒有把問題當作是問題,最後這個問題就用『外遇』的形式來表現。」

外遇,不過是一記警鐘,在夫妻問題白熱化時,沉重敲響那搖搖欲墜的婚姻。

「有時講起來也很殘忍,外遇不是一個人出了問題,是你們的關係出了問題。我會有個感觸,如果早一點注意到彼此關係的變動,也許不用走到這個階段。」

成為心理師之後才發現,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

外遇,是伴侶間亙古不變的習題,也是電視劇萬年不敗的題材。沒想到,大哥照顧小妹、近水樓台先得月等看似「芭樂」的劇情,都是真實上演的人生。

「是啊!我遇到的都差不多。例如醫生和護理師、中年主管和年輕下屬,有時聽到這個個案的狀況,就想說『咦,最近有一個不也是這樣嗎?怎麼故事幾乎一樣?』。」

「頻率很高的是中年男主管和年輕女下屬,都是以『照顧』之名發展出來。如果男的是慣犯,都會有一段自己口中『不幸的婚姻』嘛!」

「年輕女性如果以前比較少被照顧,面對『大哥』就很容易心動。對小女生來講是談戀愛,但男方只當作『方便的婚外情』。」

「科技公司我比較常看到的是跨部門的地下戀情,有時因為出差嘛!日久生情。其他像是經理和祕書也不少。我當了心理師之後才發現,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

聽過這麼多外遇故事,「我自己的感覺是,不要挑戰人性。人其實是脆弱的,很多外遇都是從第一杯咖啡開始,聊著聊著就聊到床上去。很多人剛開始都說『我不是那樣的人』,結果一步步陷進去。」

第三者見光的那一刻起,三角關係的盛怒、不滿、心碎、滿腹委屈、理直氣壯全都交錯在一起,離婚危機一觸即發!但分手,真的是對彼此最好的解脫嗎?

為何「離婚」不能解決問題、外遇也難修成正果?

「我看到的經驗裡,離婚通常不會讓問題變得更好處理,反而變成一種逃避。因為你用最簡單的方式離開之後,核心問題都沒解決,很容易在下一段關係裡,你又複製上一段的經驗。」

「如果你是外遇的一方,婚外情初期的浪漫給你一種『全能感』,你覺得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可是當感覺消退、回到日常,你在原本婚姻裡的問題又再複製一次,這就是為什麼外遇很難有正果。」

林靜君進一步分析,「你沒有把關係『處理好』的經驗,你用逃跑的方式(外遇),即便不惜與全世界為敵,和外遇對象進入婚姻,相同問題還會再一次發生。」

「外遇,常常在追的就是一個生命中的缺憾。」可能是被需要、被肯定、被讚美、被欣賞。所有的外遇問題,其實都該回到對自身的探尋。

看遍人生百態的體悟:華人文化有太多「應該」

燒起外遇熊熊烈火的,都是日常的星星之火。曾經的愛侶,究竟從哪一刻開始出現嫌隙?當事人,往往也不明白。

「我們的文化裡有很多的『應該』,也有很多的『自以為』。我常看到關係裡的一方會說,如果你在乎我,你就『應該』怎樣;或是『自以為』這樣做對對方是好的。」

「例如,我遇過一對夫妻,先生都在打拼事業,家裡大小事都是太太一肩扛,有很多委屈。她又很有責任感覺得必須把孩子教好,只好用高壓的方式,結果小孩跟自己不親,她大部分時間也都在盯小孩,這對媽媽來講很辛苦。」

「但老公的委屈是,妳所有心力都在照顧小孩,我在這個家好像是外人、只是人肉提款機,那我算什麼?只好發展自己的生活圈,外遇之後,太太就覺得我都這麼辛苦了,你竟然還外遇!」

林靜君很惋惜,「我常看到兩個好努力的人,可是兩個都好孤單,好可惜喔!都是為了彼此,但都在各自的世界打轉,而不是『兩個人是一個世界』。」

關鍵就在於,你做的,不一定是對方真正需要的。

華人文化裡,常常一個沒有說、一個沒有聽,我們不習慣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卻習慣對方應該要知道。

踏入心理諮商領域已近10年,林靜君透過工作看盡人生百態,她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療癒更多中年朋友,幫他們走出內心的糾結、鬆開身上的枷鎖。這份工作不但助人,也很能「自助」。

中年轉行做諮商心理師,夫妻、親子關係都受益

「我很開心中年以後轉做諮商工作,比較容易肯定和欣賞自己好的地方,還有包容自己做不到的部分。你能接納自己,也比較能接納身邊的人,就能降低衝突。」

她分享自己的婚姻經驗,「我先生幾年前提早退休,剛開始我會焦慮,覺得你還有能力,為什麼不繼續工作。還好那時已經開始唸諮商了,我發現這是我個人的焦慮,反映在對先生的期許。」

仔細一想,「我父親中年時事業不順利,我把我對父親失業的焦慮和挫折,和我先生自己做選擇的這一塊混合在一起。如果我沒有處理『我自己』的焦慮,就會影響我們夫妻的關係。」

▲林靜君和老公在電視台的合影。

不只婚姻受惠,林靜君和就讀大學的女兒,關係也不錯。

「記得她唸國中的時候,有一次國文作文拿了很低分。」她笑說,「我很訝異,心想,我的媽啊!妳媽以前做記者,是靠寫字過生活的人,妳的作文怎麼會這樣?」

不過,諮商專業的訓練,讓她立刻提醒自己,不要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應該先試著理解發生什麼事。「如果你沒有理解,就會陷入『為什麼這個東西妳不會!』的情緒。」

還有一次,女兒放學回家,臉色不對。「其實會擔心,可是我有忍住,只問她『妳還好嗎?看起來心情不太好』,她說沒事,我也不再問,後來她就自己跟我說。又過一陣子,她突然跟我說謝謝,她說當時很難過,但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傾聽,她就覺得好多了!」

現在,林靜君更懂得父母的有限性,「有時你想伸手幫忙,對孩子反而是困擾,你想給很多建議,但不一定進得去。諮商的訓練讓我可以忍住本來的擔心啊、焦慮啊,也不會有太多評論或批判,這樣孩子會比較安心跟你討論,他們真正的想法也比較願意說。」

▲林靜君和女兒感情融洽。

別讓中年轉業變家庭問題,先盤點資源、確立方向

成為心理師之前,林靜君是資深記者,也做過財經媒體網站和雜誌社的主管。離開媒體業後,曾經與朋友合夥創業,40多歲時,才開始從事諮商工作。別人眼中困難的中年轉業,她成功達標。

她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中年如果要轉換『職業』,工作的薪資福利很難跟現在一樣。就算是同產業,只是換公司,也要先做資源盤點,你沒盤點好,離職就會變成一連串的災難。」

「我諮商常遇到從大企業跳出來以後栽跟斗的中年人,他們離職後才發現以前可以呼風喚雨,是因為你背後的招牌,而不是你這個人,落差之大非常現實。轉業不順,信心會消磨得很快,本來只是你自己工作不爽,最後卻演變成家庭問題。」

資源盤點怎麼做?「想想看,你離職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想轉業有多少人可以幫助你?你自己又有多少能力?」

如果籌碼不夠,也不用擔心。

「能不能把現在的工作當作資源?至少有固定收入,你不會慌。你要用這段時間想好,你離職後要做什麼。至於工作上的不愉快,你可以轉念『我是為了下一步做準備』,就不會有那麼多委屈,因為你已經在為下一步布局了!」

林靜君也分享創業經驗,提醒中年想轉換跑道時,務必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

「當時做保養品自有品牌,有得過獎,但過程中我發現真的要很認識自己。我本身不太保養、化妝,外在的美麗對我是其次,我這樣的人想做保養品,那就一定要夠愛錢,但我對金錢也沒有那麼大的渴望,就很難成功。」

每個人都是生命的專家,諮商帶你走出人生風暴

現在的林靜君持續進修,在成人諮商領域發揮所長。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諮商風氣、體系制度尚不如歐美國家,民眾普遍不了解心理諮商是怎麼回事,這和心情不好時找朋友聊天有什麼不同?

林靜君舉例,「我遇過一個個案,因為父親自殺很自責,他覺得如果當初沒有掛掉電話,爸爸也許就不會自殺,他一直活在罪惡感中。事實上是爸爸欠債、婚姻關係也不好才尋短,但旁人說再多『這不是你的錯』,他都聽不進去。」

「諮商時,我跟他討論他經歷的憤怒、難過等情緒,在這個情境裡他可以生氣、可以悲傷,幫助他整理混亂的情緒,也協助他釐清現實生活有哪些要面對,一層一層整理完之後,他就會慢慢看見『這不是我的錯』。」

有引導、有陪伴、有支持,又有些許的建議,讓每個人靠著自己的力量走出來,這就是諮商的價值。

年齡何嘗不是優勢?時間才能累加出生命深度

採訪最後,問起林靜君接下來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看過很多心理學大師都八、九十歲了,隨著年紀累加出來的深度,反而讓他們愈老愈發光!我希望把自己也培訓成一個『有療癒存在』的人。」

時間的每一道刻痕,都是有價值的累積。有些事,物換星移之後才懂;年齡,也是熟齡獨有的優勢。

有時,你不得不承認,人就是要夠「熟」,生命才夠味!

延伸閱讀》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上)

林靜君特別為幸福熟齡網站撰寫專欄,討論中年人的自我認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家庭關係、身心健康、空巢期因應等,每月更新,文章請見此》林靜君談心室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慢性發炎是癌症前兆!吃飯時多吃7食物,免吃藥就能抗發炎
他兒子兩年沒找工作、不談戀愛…一副要當「啃老族」的樣子!吳若權: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