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剛過,又是內地快遞業的旺季。11月3日《福布斯》發布最新2021中國內地富豪榜100榜單,中通快遞(美股編號:ZTO)董事長賴梅松,以421億元人民幣位列第94位。「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創始人中起步最晚的他,見證了中國快遞業「野蠻生長」的幾十年,在收獲巨大財富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中新社
隨著「雙11」快遞業務旺季拉開帷幕,11月1日13時45分,中通快遞宣布訂單量突破一億單,比去年提前3小時2分鐘。
出生於偏僻小山村
中國快遞界的鼻祖是申通,創立於1993年;起步於2000年的圓通因最早和淘寶合作,得以借助電商的力量成為「快遞第一股」。
2002年以50萬元創業的中通起步最晚,卻在2016年10月27日赴美上市,成為繼阿里巴巴(09988)之後,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赴美公開招股(IPO),總市值達955億元。
中通董事長賴梅松出生於浙江桐廬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從小山村到紐交所,賴梅松走出了一條特立獨行的「快遞之路」。
初中畢業後,由於家裏拿不出200元人民幣高中學費,16歲的賴梅松無奈輟學,17歲到工廠打工,後來自己買了一部織布機做代加工。
後來由於行情不好,賴梅松的代加工業務虧了錢,「這對我啟發很大,包括後來我為甚麼不做(其他快遞的)加盟點,而是自己創辦中通,都跟那時的經歷有關。」賴梅松說。
小山村的山林資源豐富,看著周邊做木材生意的鄉鄰發家致富,賴梅松也入行,到他22歲時,已成為杭州木材市場最年輕的老闆;到1999年,他的木材生意年收數十萬元人民幣。
當時桐廬快遞業方興未艾,早在1993年,賴梅松的老鄉聶騰飛和工友在杭州和上海間運送報關單,後來發展為申通快遞;2000年,老鄉喻渭蛟也在上海創立了圓通快遞。
賴梅松說,「申通老總陳德軍(聶騰飛妻子的哥哥)是我同學,申通全國大部分的網點負責人,也是我同學和同鄉,他們動員我做快遞。」
2002年5月8日,他正式在上海成立中通速遞服務有限公司,於杭州、上海、寧波、溫州、南京等地布局,當天總共接收57單票件。
由虧轉盈步入高速發展
彼時,申通、天天、韻達、圓通等同業在長三角競爭激烈,賴梅松剛入行就感覺資金投入非常大,曾產生過退縮念頭。
「像原來的木材生意,一年只有幾個客戶,模式非常簡單。而一單快件看似體積小,卻關係重大,而且涉及人員太多,比如我們的員工、合作夥伴和加盟商,已經無路可退。」
2005年,中通走出桐廬,來到長三角、廣東和北京等地,成為最早開通跨省際網絡班車的民營快遞企業,這在當時需要莫大的勇氣。
由於件數不多,公司剛開始經營虧損,但因方向正確,很快就盈利了。
2006年郵政體制改革、2009年頒布實施新《郵政法》,讓民營快遞企業有了合法地位,吸引了更多民間資本投資快遞行業。
中通先後得到紅杉資本、華平投資等機構的投資,2018年還獲阿里、菜鳥13.8億美元戰略入股。
面對來自全國各加盟網絡的各種訴求與爭議,利益均衡始終是個大課題。根據同建共享的理念,中通開始推進股份制改革。
2010年,中通啟動「全網一體化」戰略,對全網進行股份制改革,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利益分配的難題,也讓公司能集中力量發展,包括購買土地建設自有廠房,支撐了業務量急劇擴張,中通就此步入高速發展。
到2016年,中通的市場分額達15%,成為行業龍頭。
2019年,中通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首家創造此記錄的快遞企業。
賴梅松說,中通快遞剛開始非常困難,網絡和資源都沒有。
「那時我想得很簡單,稍微投點錢讓家庭生活條件更好一點。後來,我發現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創業、就業,再後來,我覺得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就是為社會去解決問題。」
成功在於控制成本
賴梅松關於行業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當中通分額超越申通和圓通時,他得出一個結論:快遞市場是遵循規模效益、網絡效益優勢的。
中通之所以不知不覺中成為通達系老大,其根本原因就是控制成本、時效和質量。
中通的競爭優勢可以總結為:「同建共享」理念和基因、領先的基礎建設與投入、高效的營運和賦能、穩定的網絡和一流的服務質量,這些是中通後來居上的原因。
「這是一條不歸路。」賴梅松曾這樣評價快遞這個行業。他覺得,創業失敗是不歸路,發展起來也是不歸路:「數萬人的生計扛在肩上,卸不下來,這輩子怕是回不頭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