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藥物或成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新希望!子宮內膜異位症屬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全球有5%至15%達生育年齡的婦女受其影響,惟目前未有根治方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公布(14日),校方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進行疾病基因大數據分析,識辨出兩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治療靶點,並發現一種現有治療乾眼症的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整合素抑制劑,有助抑制異位內膜組織生長,可以「舊藥新用」,有可能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治療方案。
子宮內膜異位症指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外部生長,可於盆腔、卵巢及其他位置形成異位內膜組織或囊腫。其主要病徵是腹部不適,亦會影響患者的月經周期及生育能力,甚至演變成卵巢癌。由於成因不明,現時尚未有根治方法,患者主要透過止痛及賀爾蒙治療減輕症狀,嚴重者則要透過手術切除異位組織和囊腫。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鍾佩樺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高復發風險,而目前的止痛及賀爾蒙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長期服用賀爾蒙藥物亦可能產生副作用,故有必要研發新治療方案。
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再利用小鼠模型進行驗證,結果發現,消除「環腺苷酸結合蛋白2」(GBP2)和「造血細胞激酶」(HCK)後,異位內膜組織的體積和重量明顯減少,同時抑制病變組織細胞增長,更令部分病變組織細胞死亡。團隊再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發現用於治療乾眼症的抑制劑有潛力成為治療該症的藥物,並透過小鼠模型實驗,證實乾眼症的整合素抑制劑可有效抑制異位內膜組織生長,未來可成為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藥物,有望縮短藥物研發的過程和時間。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