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人工智能與我們的距離】AI的日常應用與未來趨勢

Marie Claire HK

更新於 2023年05月30日04:32 • 發布於 2023年05月30日02:00 • Monica Ng

近年越來越多人談論人工智能,chatGPT更令這項科技成為近期熱話。當然,人工智能做到的並非只是跟你聊天而已,這些年它也學會了寫詩作畫,而且技巧日益精進,真可謂非常有「上進心」,而這份「上進心」也自然再度引起疑慮甚至恐懼:它會否取代我們?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004"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SpecialReport_AI
SpecialReport_AI

by Midjourney[/caption] 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的想像存在已久,古代神話已有描述雕像擁有人類意識。近代小說和電影當中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人工智能成為惡魔的典型角色當數《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9000,至於最樂觀的想像代表,也許是叮噹/多啦A夢? 悲觀派和樂觀派之間的爭論從未間斷,亦各有一套說詞。不論如何,無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及其背後的大數據(前者的「糧食」之一)已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彼此之間的距離是這麼近,又那麼遠。 近,是因為這些技術早已遍布日常生活,就如今期受訪的劉于嘉(Jessica)聯同團隊創辦的理財應用程式Planto、伍俊彥(Ivan)創立以大數據支援的一站式醫生及醫療健康資訊平台FindDoc;遠,是因為人工智能雖有「上進心」,人類也是在不斷進步,兩者暫時仍保持著「安全距離」,就如另一受訪者、香港科技園公司STP Platform總監霍露明(Crystal)博士所言,許多古老職業隨著社會發展被淘汰是無可避免,重點是如何將自己「升級」,去做更進階的職位。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013"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Special Report AI - Crystal Fok
Special Report AI - Crystal Fok

香港科技園公司STP Platform總監霍露明(Crystal)博士[/caption] 舊有職業被淘汰,自然也會有新職業誕生。英國著名經濟學大師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0年曾預測,科技的高速發展會讓人類在2030年只需每周工作15小時;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也認為科技有助提升全球經濟產力,每個人將來平均只需工作四小時。還在為口奔馳的你和我,當然都對這些預測心中有數,原因之一是職業結構並非一成不變。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015"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Special Report AI - Jessica Liu
Special Report AI - Jessica Liu

Planto創辦人之一劉于嘉(Jessica)[/caption] 是要進步提升自我,去跟「上進」的人工智能成為互相扶持補足的「同事」,還是一邊恐懼被淘汰,卻又一邊執迷舊有步伐?人工智能未來會成為HAL-9000還是叮噹/多啦A夢,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答案,一介凡人如你我,能做到的大概是在留意新科技發展的同時,不斷自我進步。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008" align="alignnone" width="533"]

Special Report AI - Ivan
Special Report AI - Ivan

FindDoc創辦人伍俊彥(Ivan)[/caption] 順帶一提,此篇文章固然並非由chatGPT所寫,但在文章開首,以及下方數篇訪問最後附上的插圖,全部均由Midjourney生成——有沒有讓你更了解到人工智能的「上進心」? Text: Monica Ng Photography: Raymond Chan Photo courtesy of Ivan Ng

人工智能與我們的距離

AI是敵還是友 | STP Platform總監霍露明:重點是要將自己upgrade理財更簡單極速 | Planto創辦人劉于嘉:AI已改變金融業思維模式醫療數據新世代|FindDoc創辦人伍俊彥:AI讓醫患溝通更精準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