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今年有望否極泰來,結束連續4年跌勢,聯同美股、台股、日股等以升市慶祝。展望2025年的環球股市,究竟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祭出的政策孰鴿孰鷹,將極其左右金融市場走向。所謂「有智慧不如趁勢」,想在這個風雲變幻的股市中尋求投資機會、駕馭市場洪流,本報請來投資名家──人稱「沈大師」的沈振盈、黃國英資產管理創始人黃國英(英Sir),以及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為2025年股市把脈!
沈大師預期,綜觀明年中美兩國出台政策有好有壞,好的是中國應透過內循環刺激內需,壞的是美國出招制裁中國。雖然中美兩國鹿死誰手仍屬未知之數,惟他覺得中國勝算較高,加上隨着內地政策出台和資金流改善,上述因素可帶動港股上揚。他更形容「港股根本係平、靚、正同估值超低」,雖然港股升勢間中或受中美角力影響,惟歸根究柢形勢大好,明年恒指30,000點可期,且維持見40,000點的終極目標!
倘若港股如大師所言登上30,000點,他直言基本上所有股票均可買入,其中較看好內地科網巨擘「ATM」,即阿里巴巴(09988)、騰訊控股(00700)和美團(03690),原因是相關股份只要重上合理估值,便可推高恒指。
此外,他指內地資金近年持續追捧的電訊、內銀及內險等「中特估」板塊,應長期持有而非短炒,並料滬綜指有機會升抵4,000至4,300點,即較現水平升最多26%,同時內需餐飲股如海底撈(06862)、李寧(02331)等也可看高一線。整體而言,恒指明年一定會升至25,000點,具備上升空間。
全城關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在即,會否落重藥對付中國,以及向內地貨品加徵60%關稅,導致中國經濟元氣大傷。大師估計,美國有機會以裁制和關稅手段與中國角力,惟「向中國加徵60%關稅的機率細過50%」,因加關稅的副作用如同「七傷拳般損人不利己」。
他又反駁外界經常質疑中國經濟下行的觀點,指「點解美國經濟升3%,中國升4.8%或4.9%就叫表現差?係咪矯枉過正同立場偏見?」他強調,由於近年內需一環已經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近40%,所以谷內需乃中央必然要做的行動,也與加稅無關。
此外,沈表示,回顧今年內地政策一招接一招亮相,先是在9月向市場鬆綁資金,所以他估計下一步內地理應推財政刺激計劃,而這些「實招」涵蓋減稅、補貼、針對消費內需市場政策。至於近年內房債務問題不絕,他認為相關問題正在解決中,隨着內地持續推進保交樓和去庫存,疊加「三條紅線」逐步取消,應做到穩樓市之效,相信未來內地樓市可以止跌回穩。
談起港股,黃國英強調最好是「坐定定買少少」,如科網股小米集團(01810)、美團和騰訊、內險「中特估」中國人壽(02628)、券商股招商證券(06099)及富途、長江基建(01038),以及滙豐控股(00005)。
在上述投資建議中,相信熟悉英Sir揀股法則的讀者,對滙控再度上榜並不意外,奇就奇今次長建也被一併寵幸。他解釋指,由於英國是重要歐洲數據中心根據地,規模與德國不相伯仲,惟礙於德國監管趨嚴,故或變相利好英國發展數據中心。那麼為何看好小米,他指箇中原因是其故事比較實在,猶如「呢個年代嘅UNIQLO」;他又認為美團股價由去年110元起步,升幅相當可觀;而騰訊則是「唔知明年坐唔坐上600蚊」。
環球金融市場近年上演「長江後浪推前浪」景象,涵蓋人工智能(AI)使用、加密貨幣買賣等新玩意普及化。英Sir認為,由於這幾年市場新資金(即透過投資英偉達等發迹)的人士財富增速創史上最快,多少推動到舊資金重新配置資產。在這兩股勢力交織進出金魚缸下,美股單日出現2至3%的回吐不出奇,惟後市上揚機會仍然存在,又強調「道指升幅未來必然跑輸納指」。
板塊選擇方面,他指「市場繼續對賭美國消費強勁而全球各地經濟民不聊生」,故美國本地消費概念股仍看高一線,當中有投資平台股羅賓漢(Robinhood)及SoFi、支付巨頭Block、博彩股DraftKings、Flutter Entertainment以及奇波雷墨西哥燒烤。
至於近年推高美股3大指數的「美股七雄」,他估計「未來顯著跑出機會轉微」,原因是市場今年下半年已經聚焦AI應用多過AI基建,且尤其重視企業和企業(B2B)、企業與政府(B2G)之間的變現能力,反之對企業和消費者(B2C)如何變現不太興奮,加上相關主題只炒作了兩個多月,明年應可延續,也是重要主題。
要留意,英Sir最新建議大家因應時代變遷,以及股市愈趨波動而壯大股票建倉數量,做法是持有30至40隻股票,每隻佔比約2至3%。同樣邏輯亦可應用至配置比特幣之上,因觀乎現時股市及債市規模均逾百萬億美元,比特幣市值則為兩萬億美元,現時他們基金的比特幣持倉佔比也是2至3%。
英Sir強調,中國及印度股市均與美國關連度較低,「唔係同美國行同一路」,所以跑贏抑或跑輸美股,乃根據國家自身情況而定。反之,歐洲及日本應該要揀個股而非指數,由於美元及美債息持續上升,故以炒家角度而言,人民幣賺息差又賺貶值幅度,一來一回幾千點子都可能悶聲發大財。市場估計貿戰年內隨時一觸即發,他則指已經長倉美元、短倉商品作保護應對,認為此舉較沽指數為好。
台股這兩年表現跑贏港股,單看今年表現,前者累升近30%,後者升17%。展望明年,台股升幅能否再次跑贏港股,朱晏民稱「不一定」,因港股也有一點機會,就視乎中央財政政策力度如何;雖然目前為止內地推出的財策未如市場所望,惟難料未來政策變化。至於板塊,他認為在科技產業中,人工智能(AI)股可繼續一枝獨秀。
「特朗普2.0時代」的一大特色,不外乎是貫徹奉行關稅政策,惟做法卻波及全球各地自身利益。現時除了中國、墨西哥及加拿大跌入關稅榜,市場亦緊盯近年搭上AI順風車的台灣,尤其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會否捲入貿易戰。朱稱,一旦特朗普政府要求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定必拉高成本、壓低毛利,迫使台積電將成本轉嫁予英偉達和蘋果公司(Apple Inc.)的美企客戶,間接是惡性循環!
於今年底,市傳台積電已經與英偉達討論,在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廠房製作高階AI晶片「Blackwell」,並料明年初投產,但要留意該廠並無CoWoS(即先進封裝技術)設備,生產後的晶片仍要運返台灣封裝,所以若然貿戰向台灣開打,如何課稅定必是台灣各持份者關心的議題。
朱認為,貿易壁壘之下台積電面臨兩大問題,一是由於現任總統拜登簽署的《晶片法案》埋下了「被推翻」伏線,一旦特朗普決定抽走台積電全部資助,估計將影響台積電每股盈利2%。
另一障礙是台灣限制頂尖晶片「要先在台灣生產,不能在海外生產」,換言之台積電去年於高雄進機的兩納米廠房,「出海」美國已經延伸至政府層面問題,而且對比美台兩地的工程師,成本相差一截,「台灣工程師要『賣肝』,半夜3點要回工廠,但美國的5點下班,耐操度(即忍受能力)不能相提並論。」
如是者,已升兩年的台積電及台股,今年表現又會否無運行?他則認為「既有難說的地方但也有下行保護(Downside Protection)」。
他提及,由於近年「本地資金往往把外資的賣盤全部食掉」,不少內地的台商在疫情過後將錢直接匯返台灣,加上當地科企享受到「疫情紅利」,帶動台灣銀行存款每年增長1.5萬億至兩萬億元新台幣,同時由於台灣的壽險利率回報太低,不少民眾索性將錢轉走,改為入手台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均抵銷了外資自2000年起淨賣出20萬億元新台幣的台股金額。
展望台積電明年表現,他估計走勢會有波動惟非基本面出現問題,又指台積電股價若跌穿1,000元新台幣,相當於市盈率在17倍,對比英偉達逾40倍便宜,料「跌得離譜會有買盤進」。被問到中美貿戰隨時烽煙再起,他料特朗普政府或先向中國車企發炮,不過加稅之下,受害者的定必是美國消費者。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