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本港教育制度最大改變,就是2009年開始實行三三四學制,以六年中學、四年大學的制度,取代預科及3年大學的舊制。任職教育界35年,現已退休的津貼中學議會前主席林日豐指,三三四學制推行初期,教師適應新制的工作繁重,加上社會仍以公開試為重,在全人教育的目標的確未能做好,但隨着2019年調整部分課程內容,釋放教學時間,令學校有較多空間安排體驗學習同價值觀教育等,學制的目標都逐漸顯現。
加強生涯規劃令學生及早了解出路
同三三四學制同步發展的,亦包括本港的高等教育。在97年本港的大專生數目只有約11萬人,但隨着副學位及更多自資院校發展,目前本港已有22所本地專上教育院校,大專學生人數已增至2020年的約23萬人。林日豐認為,除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增加,更重要的是社會更重視生涯規劃,及早令學生了解未來出路。
再次面對生員減少縮班挑戰
雖然高等教育一路擴展,不過本港中小學界,近年就再次面對學生人數減少的情況。本港生育數字自2016年起持續下滑,至前年跌至20年新低,僅得4萬3千多人,預期到2026年的小一新生,以及2032年的中一新生數字,將再大幅下跌。
林日豐指,在2000年起,本港已經因為出生人口下降面對回歸後第一次縮班殺校潮,小學數目由97年高峰7百多間,逐步減少至餘下4百多間,而中一學生人數亦由2009年的約7萬5千人下降至2016年的不足5萬4千人。他指當年學界同教育局,為避免中學出現縮班殺校,商討出全港學校每班減少學生的減派方案,認為面對現時情況,政府亦應該以同樣原則,考慮再次調整班額。
他又認為,本港未來可以考慮容許公營學校擴大生員,包括招收海外來港工作人士子女等,長遠緩解本地學生人數不足問題。
記者:陳尚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