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東方日報產評】港經濟挑戰巨大 求財必須見實效

on.cc 東網

更新於 05月03日19:00 • 發布於 05月03日19:00 • on.cc 東網

香港首季經濟按年增長2.7%,雖勝於市場的悲觀預期,但私人消費支出、投資及政府支出放緩,營商環境仍複雜嚴峻,前景未許樂觀。還好上月下旬以來,港股終出現較似樣的反彈浪,旅遊業回暖亦有助充撐市面。還望中國資產價格持續趨向穩定,那香港這個中國企業融資平台及中國資產國際交易中心才能求財有道,有所作為。世界鬥爭趨白熱化,弱者必然會被淘汰。港府不要只管為自身的經濟工作不到位找藉口開脫,應視振興經濟為首要且當仁不讓的工作,主動積極高效理順各經濟環節,務必要盡快取得實效,否則繼續蹉跎下去,只怕劫數難逃!

過去香港是成功的國際金融中心,自由市場、完善法規、中西文化與人才匯集,都是這個國際城市的魅力所在。奈何世界在變,香港不可能不變。中美博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金大量撤出香港,皆因香港被視為中國的城市而非中國的國際城市。中國對此早有部署,這些年深化兩地互聯互通機制,引入北水制度維穩市場,將西方資金退場的影響降至最低。

雖然近幾年中國資產估值低迷,連帶作為中國企業融資平台的香港亦受打擊,表現不斷跑輸全球主要股市,流動性不振下,資產價值無法合理反映,結果愈做愈縮。金融產業這一脈不振,限制了財富效應,衝擊投資與消費,問題比社會動盪、新冠疫情更複雜難解。

事實上,美國高舉保護主義,國際貿易與全球製造業產業鏈與供應鏈都在重塑出新版圖,過去香港迎來四方八面的資金與機會,坐着也不愁資金流入。可如今受累於中美角力,非友即敵的環境下,香港的處境變得艱難。比如在生物科技產業的鬥爭,美國視香港為中國的城市,制裁趨向中港一視同仁;而內地則視香港為境外市場,重要的技術轉移受到嚴格的出境限制。如是者,香港就如「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既無法取得科研相關的先進晶片,也無法及時取得所需的技術支援,可見港府要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絕不是撥款撥地發展、移民政策吸引專才就能成就。

在金融領域,美國會否好快以制俄為由,制裁涉俄商業交易的中國銀行業,火燒香港金融體系,尚未可知。但當然,美國此舉損敵亦必傷己,畢竟香港是亞洲區重要的美元結算中心。相關的不明朗因素,對這波中港資產反彈浪潮的制約有多大,還須拭目以待。

客觀而言,中美博弈既不能迴避,香港也得面對現實而求變,設法加強與內地城市的互聯互通,為內部穩定打好基礎,再重塑「國際化」,加強與東南亞及中東諸地的新興財富力量的聯繫,當好人民幣國際化推手的角色。看官得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國際」環境已由過去美國獨尊,改變成中美兩強角力。隨着香港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祖國經濟進一步融合,長遠香港的貨幣政策理應更貼近內地,這是重塑「國際化」的重要過程,絕不能簡單將這種現象說成香港「國際化倒退」,亦只有朝這方面務實求進,香港經濟始有望重建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