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崛起是科技界的頭條新聞,但在AI的炫目光環背後,仍有一個根本問題需要解答:這些看似無所不能的模型,是否真的值回票價?更直接來說,AI的成本是否能讓企業心甘情願地用它來替代人類?
以Google Cloud Platform(GCP)為例,目前租用一台高性能GPU的價格約為每月700美元。假設我們用這台GPU來運行一個強大的AI模型,並試圖讓它完成一名人類的一周工作量——比如處理電子郵件、分析數據、甚至參與決策。這個目標聽起來很不錯,但我們需要先計算一下代價。
人類每周的工作時間為40小時(周薪 = 40小時 × $40 = $1600),但其中真正有生產力的部分可能只有10至20小時,其餘時間則花在了無用的會議、無意義的辦公室政治,甚至刷社交平台(TikTok?!)。同時,AI的運行雖然可以24/7全年無休,但它在高層次推理上的效率仍然不如人類。假設AI花20小時計算,才能完成相當於人類10小時的思考工作,那麼目前的成本優勢並不明顯。
當然,AI的應用成本不僅來自硬件。企業真正使用AI時,大多是通過API介面,比如OpenAI的GPT模型,這涉及到按輸入和輸出的字元數(token)的方式。這裏的問題在於,高度複雜的任務往往需要模型進行深度推理,而這種推理的成本正在迅速上升。舉例來說,OpenAI最近為其最新的高級模型(o1)設置了每月200美元的Pro訂閱價格,這比之前的20美元Plus訂閱高出10倍。
而對於開發者來說,o1的API使用成本比普通版本高出3至4倍。如果將其轉換為人類工資,這相當於每月能買到5小時的「AI推理時間」。這個價格聽起來似乎不太實惠——特別是當你考慮到還需要支付額外的軟件授權費用、數據訪問權限,以及其他業務運營成本時。如此看來,AI要全面取代人類,還需更多的技術突破與成本優化。然而,如果我們假設AI的成本每年下降 20%,那麼在5年內,AI 的成本將降低到原來的 1/3。這意味着,未來5年內,AI將成為一個划算的替代品。
隨着半導體技術和AI模型的進步,AI的性能和成本比正處於快速改善的軌道上。假設未來幾年,AI的推理成本下降到足以讓企業用一名人類的薪水僱用多個AI(假設每個AI都可以協作),那麼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場真正的商業模式變革。
高價值領域,比如深入研究和股票市場預測,可能率先採用這些昂貴但高效的AI模型。而當成本進一步下降時,AI的應用範圍將迅速擴展到更多日常任務。Spotify已經用AI創建了個性化的虛擬DJ,Meta也正在開發充滿AI角色的社交應用。這些例子表明,AI的未來可能不僅僅是「替代人類」,而是開創全新的數字經濟形態。
總的來看,AI的成本效益目前還處於「值得期待但不完全成熟」的階段。雖然它在某些高價值領域(如研究和金融)已經展現出潛力,但要在日常辦公和消費市場全面取代人類,還需要時間和進一步的技術突破。當然,這並不意味着AI不會帶來巨大的變革。AI的發展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從語言模型到生成式視頻,AI的能力愈來愈強大。雖然成本仍然是一個問題,但能力的增強和價格的下降讓我們看到,AI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徐立言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