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資助房屋新加坡式跑數 「一味夠平」無質素?同海外醫生一樣,頂住先!|1%Anthony

經濟一週

更新於 2021年11月02日02:38 • 發布於 2021年11月02日10:29

讀者羅先生:最近見中央很多政策打擊樓市,想了解下其實有何目標呢?同期又有很多新政策整頓各行各業,對經濟及樓市會有很大打擊嗎?

撰文:1%Anthony| 圖片:Unsplash

內地有不少文章,分析近期國家整頓市場的思路。

最主要是因為近年內地出生率低,人口老化嚴重,對未來發展形成很大阻力,於是推出一系列政策,移走幾座大山。

遲婚、工作壓力大、生活成本高等,都是引發出生率低的原因。而樓價高不用多說,那教育呢?家長們望子成龍愛比併的心態,也令到家庭的教育支出大增。

所以近期內地的政策,除要整頓房地產外,也要整頓教育行業;另外還有其他福利政策,例如醫療、退休等均有明顯的改善,務求國民放心生兒育女,生多些、養多些。

近年政府找到了出路,參考新加坡模式,大量興建廉價的資助房屋,居屋價格又與市場脫鈎,讓很多原本買不起樓的市民都買得起。(圖片來源:Unsplash@kotaromaruyama)
近年政府找到了出路,參考新加坡模式,大量興建廉價的資助房屋,居屋價格又與市場脫鈎,讓很多原本買不起樓的市民都買得起。(圖片來源:Unsplash@kotaromaruyama)

香港也面對著生活成本高的情況。

所以房屋政策,任何時候都是重中之重。早年政府嘗試推出不同的「辣招」壓抑樓價,可惜效果並不理想,愈想壓抑樓價愈貴。

近年政府找到了出路,參考新加坡模式,大量興建廉價的資助房屋,居屋價格又與市場脫鈎,讓很多原本買不起樓的市民都買得起。

近日又推出醫療改革,引入海外醫生,紓解市民的生活壓力。

(圖片來源:中新社)
(圖片來源:中新社)

相信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普通政府門診,睇一次要等三、四個小時;睇專科更可怕,隨時要等數年。

記得當年有親人不幸患上鼻咽癌,做完電療及化療後,身體機能大不如前,要長期睇耳鼻喉專科醫生。

排政府醫院遙遙無期,唯有睇私家醫生,然而私家醫生收取的醫藥費,每次以千元計,每個月就是數千元,對一個基層家庭來說壓力很大,全家人需要節衣縮食,才可勉強維持,筆者非常感觸。

過往政府多次提出放寬引入海外醫生,但都遭到否決。

外界批評業界為保障自己飯碗而諸多阻撓,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更在立法會上,引述兩個新名詞來形容部分醫生:「以前是月球人,即每月賺100萬元;現在是星球人,即每星期賺100萬元。」挺有趣!

正如房屋政策,大量興建資助房屋,價錢便宜了,質素自然沒有私樓價格那麼高,然而至少是有得住先。(圖片來源:unsplash@calebekeroth)
正如房屋政策,大量興建資助房屋,價錢便宜了,質素自然沒有私樓價格那麼高,然而至少是有得住先。(圖片來源:unsplash@calebekeroth)

興建資助房屋有得住

業界指出,優秀的醫生未必會因為放寬政策而來;相反,很多經驗尚淺的年輕醫生,或內地醫生會來香港,便有機會拉低醫療水平。這點筆者贊同,整體醫療水平有可能下降。

不過作為一個市民,筆者還是支持引入海外醫生,雖然醫生的水平可能不高,但最少都有醫生睇。

其實只要分等級就可以,資深而有名氣的醫生還是可以「月球」、「星球」賺收入;但同時本港容納一些經驗稍遜的醫生,幫助基層市民渡過難關。

正如房屋政策,大量興建資助房屋,價錢便宜了,質素自然沒有私樓價格那麼高,然而至少是有得住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