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香港三大癌症殺手 你懂得如何預防突襲嗎?一文教你自我檢測是否有患癌危機!

高燒 Gofever

更新於 05月03日15:54 • 發布於 05月03日03:31 • 高燒 www.gofever.com.hk
【癌症】香港三大癌症殺手 你懂得如何預防突襲嗎?一文教你自我檢測是否有患癌危機!

任何人都有機會獲得癌症,而癌症的種類多種;發病的人亦無分男女、年齡層。根據香港政府的香港癌症統計概覽統計過往10年的記錄,癌症發病個案的機率是以每年約2.6%速度的增長。以2020年為例,本港共錄得34,179宗新增癌症個案;當中男性佔16,703宗,女性佔17,476宗。另外,據癌症基金會統計,肺癌、大腸癌以及乳癌是目前本港最常確診的癌症,其後為前列腺癌及肝癌。可見患癌並不罕見;你懂得如何預防突襲嗎?下文將拆解本港頭三位殺手並教大家幾步輕鬆自我檢測方法。

本港三大癌症:肺癌、大腸癌、乳癌

香港防癌會指癌症是指身體中的細胞在不受控的情況下分裂和生長,甚至透過擴散而影響不同身體部位的疾病。因為癌症是身體細胞的分裂和擴散,所以可以在身體任何地方發生。健康人士的細胞分裂是受控的,但是癌症病患的細胞卻會因為粒線體受損,從而產生變異而失控,進而形成惡性腫瘤,亦即是癌症。癌細胞可從惡性腫瘤上脫落並進入血液循環以及淋巴系統,再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或組織。

本港目前最常確診患上的三大癌症依次為肺癌;根據癌症基金會2021年數據,總錄得5,978宗;隨後為5,899宗的大腸癌;最後是乳癌,共錄得5,592宗。香港癌症統計概覽在2021年則錄得肺癌的死亡人數為4,037人、大腸癌死亡人數2,298、乳癌則為795人。也許從數字上看似十分嚇人,但是其實癌症非絕症,只要只要我們提高警覺,及早發現並採取合適的治療,患者還是可以再次擁有生存的機會。

肺癌影響的不只是肺部

肺部是人體其中一個重要的器官;它主管我們的呼吸和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器官的重要角色。當吸氣時,空氣會經鼻或口進入氣管再經過左右兩條支氣管,通過更細小的細支氣管運送到肺部;而細支氣管的末端有數以百萬計的氣囊或肺泡。肺泡的功用是把空氣中的氧氣吸收然後把其經流動的血液送到身體各部位。假若不幸患上肺癌,患者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氣喘和胸部疼痛等症狀。嚴重的肺癌甚至會出現擴散的狀況並因應轉移的部位而引發相應症狀;如骨轉移就會引起骨痛、腦轉移就會引起神經被壓,身體機能不能正常運作等。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一大原因

據政府統計,約九成的肺癌起因都與吸煙有關;而煙齡長的人士患肺癌的機會更高。另外,除了吸煙,年屆五十歲以上、長期吸入二手煙、曝露於空氣污染環境、接觸某些致癌物質、曾患肺部疾病和有肺癌家族史人士患肺癌的機率也會相對較高。建議要預防患癌還是不要吸煙、避免吸入二手煙和遵從職業安全及健康規定,以減少身體接觸致癌物。

留意早期肺癌跡象

初期肺癌病徵並不明顯,但可以留意自己是否容易疲倦並有持續咳嗽、氣喘、背痛和胸悶等不適。另外,若果發現自己痰中帶血、體重下降,還有手指頭肥大的跡象,那你就有可能患上肺癌。當然,若懷疑患癌應及早求醫,到醫院進行詳細的健康檢查。

男性患大腸癌機率比女性高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據2021年數字統計,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就有80宗新增大腸癌個案;當中的發病年齡約在68歲,比例為男性居多。大腸分為結腸與直腸;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最後一環。大腸癌是因為大腸內壁細胞的不正常生長,有可能導致息肉、潰瘍或其他形態腫塊的出現,進而形成大腸癌。

大腸癌無分年齡「黑豹」男星43歲癌逝

任何年齡都有機會患大腸癌;Marvel 電影「黑豹」男主角查維克博斯曼就在4年前獲診結腸癌並於43歲早年癌逝。在速食當道的世代,要飲食健康、作息正常並不容易,亦是其中一個患大腸癌的病患越來越多和年輕化的原因。要預防大腸癌,我們應該嘗試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少吃加工食物、培養無糖低碳飲食、實踐間歇斷食和放鬆自己、減少生活壓力等。另外,也鼓勵避免飲酒及吸煙以預防或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Marvel 電影「黑豹」男主角查維克博斯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Marvel 電影「黑豹」男主角查維克博斯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注意早期大腸癌徵兆

雖然大腸癌普及,但是只要及早察覺大腸病變,存活率可達至85%以上。為鼓勵市民及早發現大腸癌問題,香港政府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進行大便隱血測試並為有需要人士安排大腸鏡檢查,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演變成癌症。市民除了可以參與計劃,亦可根據個人的排便習慣變化、糞便形狀色澤與狀態等察覺自己是否患癌症風險。

男女都有可能患乳癌

很多男性都以為乳癌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但事實並非如此。67歲的日本男歌手近藤信秋就是其中男性患者的例子;他表示發現自己左胸有硬塊並確診患乳癌時感到十分驚訝,幸好及早發現並得以診治。根據醫院管理局2011年到2020年期間的香港癌症資料顯示,本港患上乳癌的男性共有214位;為平均每年有超過20位男士確診。雖然比較2020年患乳癌的4,956宗女性個案,的確是「小巫見大巫」,但並不代表男性就不會患乳癌。

預防乳癌
乳癌的成因是因為粒線體功能失常;而家族遺傳是其中一個會提高患癌風險的原因之一。知名女星安祖蓮娜祖莉就是因為有BRCA1的錯誤基因,導致她有患卵巢癌的機率高達50%,而患乳腺癌的風險更是87%!為了降低患癌風險,她決定移除乳房組織替換為臨時填料,再重建乳房。面對如此巨大的手術,安祖蓮娜祖莉鼓勵患癌女性勇於面對;並表示人生中有許多挑戰但只要勇敢面對,就會發現其實我們並沒那麼容易被打倒。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數據,除了家族遺傳外,缺乏運動、未有餵哺母乳、超重/肥胖和生活壓力亦是其他提高患乳癌風險的原因;當中缺乏運動佔77.7%個案的病發原因。

知名女星安祖蓮娜祖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知名女星安祖蓮娜祖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醫管局的分期存率彙報,於2010至2017年期間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可高達99.3%,可見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性。一般而言,若癌症病人在確診後五年內,經治療後病情得到改善,而且沒有出現轉移或擴散,則有較大機會痊癒。

自我乳癌覺醒

雖然乳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但其實還是可以透過日常的觀察預防的。建議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多留意自己乳房平常的外觀和觸感。同時,亦可留意乳頭是否有形狀改變、結焦、疼痛、泛紅的狀況;假若有變異,你會發現一邊乳頭會出現滲漏,有血跡或在未有擠壓時亦有異物流出的情況。除了觀察,亦可於淋浴或仰臥在床時作小圓圈按摩檢查,留意胸部是否有硬塊、腫脹或變硬還有持續不正常的痛楚。

禍不單行?癌症病患會增加腦中風的危險?

台灣癌症中心指出,緊張忙碌的生活習慣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外,一些癌症病患也可能因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而導致正常細胞受到損傷,免疫力下降,以及血管硬化,從而增加中風風險。因此,患癌者都亦要注意徵兆,就要警覺可能有冠狀動脈疾病以及靜脈血栓等相關併發症。

以上醫療資訊經天一醫務所醫療總監鄒重璂醫生審閱

及早發現!避免錯過治療癌症的最佳時機

雖然癌症可以奪命,但是亦沒想像中可怕。只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並及早發現,其實是可以在惡性腫瘤擴散前治療,避過一劫。一旦身體檢查後,經第一醫生診斷後確診癌症,可能當下面對重大醫療決策會不知所惜,難以作出決定。因此建議可以諮詢第二醫療意見,這有助患者了解更多相關癌症資訊及治療方案,從而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決定。同時,亦可考慮進行全面的癌症基因檢測。癌症基因檢測是一項專門為患癌病人而設的測試,醫生將通過血液樣本檢查來識別你癌細胞內的基因突變,從而配對你的基因圖譜以定制獨有及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市面上的基因檢測費用可高達至3萬元港幣不等;假若有投保危疾保險,亦可了解該產品是否包含免費癌症基因測試或免費健康檢查等,提早了解身體狀況,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

守護健康:如何提前抵禦挑戰

只要定期進行檢查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其實是可以大幅降低死亡機率。即使不幸患上癌症,只要及早發現及治療,其實是可以康復的。除了需要患者無限的意志力、家人和朋友的耐心和鼓勵,擁有足夠的醫療保障亦是關鍵。根據香港防癌會,治療癌症有不同方法,醫生會根據病人個別的身心狀況,腫瘤的位置、分期及類型去選擇對病人最佳的治療方法。普遍治療方法離不開手術、化療、電療、標靶藥及免疫治療。以一名50歲非吸煙的男性為例,萬一他確診癌症,估算的醫療開支為港元$842,000;總開支更可能需要港元$1,382,055不等。

並非每個人也可以應付突如其來的龐大開支,且更要顧及休養時期的生活、家庭開支,如果你是家庭經濟支柱,那麼患病更不是一個人之事,而是一整個家庭大事。治療患病時或許會無法工作,然而失去經濟收入,所以及早計劃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險也是一份對自己不錯的選擇,即使患上危疾,都可獲得索償,以支援個人及家庭生活支出。市面上的危疾保險選擇眾多,一些會提供免費健康檢查及癌症基因測試等以協助你於患病時找出最合適自己的醫療方案;亦有一些危疾保險可豁免3大危疾互相之間等候期,萬一非常不幸,患有癌症且再中風, 無須等候期即可索償,這才能真正幫助治療同時支援生活日常開支。另外,女性亦可選擇包括女性特定疾病的產品以提供額外保障。 世事往往很難預料,及早保障自己,應考慮比較全面的危疾保險。

誰也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不會患病;癌症、中風等疾病愈來愈常見所以我們更不應該忽視,定時身體檢查並要隨時做好準備。

更多相關內容:

【中風】中風初期難察覺 別忽略這些先兆!一文了解中風、緊急處理步驟
【冠心病】心臟病是90%猝死的原因!誰是高危族群?怎樣預防猝死?心臟病是90%猝死的原因!
【北上求醫】內地就醫懶人包 一文掌握內地求醫重點、程序、須知
【醫療費用】醫療通脹難追趕 費用難以估計 一文詳解如何保障個人健康
【大腸癌】甚麼是大腸癌?認識大腸癌症狀、成因、治療及大腸檢查方法
【乳癌】乳癌5大迷思 穿鋼圈胸圍有機會致乳癌?

#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