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南韓便利店賣金受歡迎 管濤:量寬致"洪水滔天"

商台新聞

更新於 05月09日08:20 • 發布於 05月08日08:23

國際金價最近由高位回順,但多國央行包括人民銀行,仍然積極增加黃金儲備,民間亦都掀起購買實金熱潮,除左內地年青人熱衷買金粒、美國Costco賣金條之外,南韓的便利店亦都加入,除了賣拉面和香腸,亦都開始售賣金條。

南韓最大的連鎖便利店CU與韓國造幣和安全印刷公司(KOMSCO)合作,為顧客提供迷你金條,而且銷售火爆。CU自4月份開始售賣好似"指甲"一樣大的各種金條,重量從0.1克到1.87克不等。一條 1.87 克的金條售價22.5萬韓元(約165美元),0.5 克的金條售價7.7萬韓元。

至於每條售價11萬3千韓元的1克金條,推出兩日內就搶購一空。這些金條上有賀詞、生日祝福,甚至各種個人化的設計。

根據CU的手機應用程式Pocket CU統計,30 多歲的人最積極購買金條,佔總銷售量41%以上。40 多歲的人佔35%,50多歲的佔15.6%。20多歲的顧客佔6.8%。

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指,南韓今年首季對金條和金幣的需求按年增長 27%,達到5噸,增幅是兩年多來最大的一季。

其他便利店亦都不甘後人,GS25連鎖便利店的自動售貨機,就發售小塊的金圓片。韓國黃金交易所的數據,黃金價格升至創紀錄的每3.75克(或0.13盎司)45.6萬韓元(335.3美元)。而韓元今年兌美元累積貶值超過5%。

世界黃金協會指出,許多亞洲經濟體正應對一代人以來首次出現的通脹和金融不確定性,不少年輕投資者將黃金作為分散投資和保護資產的一種方式。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指,在金融海嘯後,歐洲和日本央行尚未退出上一輪量化寬松,就因為應對新冠疫情再次放水;聯儲局雖然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操作,但在2019年下半年半途而廢,2020年初又推出“零利率+無限QE”。

管濤指,經歷兩輪大放水後,全球可謂“洪水滔天”。2009至2023年,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53倍,同期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0.33倍;日本M2增長0.67倍,實際GDP增加0.07倍;歐元區M2增長0.88倍,實際GDP增加0.16倍;中國M2增長5.15倍,實際GDP增加3.50倍。中國實際GDP變動與M2變動之比為68%,反映中國貨幣政策相對克制;英國、美國、歐元區、日本依次分別為28%、21.7%、17.7%和11%。

同期,世界黃金協會統計,黃金供應量僅增加0.40倍。若在金本位時期,黃金供應不及實際GDP增長將導致通縮,實際情況卻是全球通脹,意味全球貨幣的含金量均大幅下降。

央行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球黃金儲備(不含國際金融機構持有)與外匯儲備之比例為19.4%,較2007年底上升7.7個百分點。同期,中國的比例為4.6%,較2007年底上升3.5個百分點,今年首季尾進一步升至5%。反映中國黃金儲備持有還有提升空間。

管濤形容,本輪金價上漲或是對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一次清算,將加速國際貨幣體系重構。金價上漲是黃金重新崛起的一個信號,是對上世紀七十年黃金非貨幣化的矯正,即使並非是要回歸金本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