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人工智能帶來巨量電力需求 天然氣及核電受關注

商台新聞

更新於 05月07日03:10 • 發布於 05月06日03:19

人工智能是投資市場最關注的主題,目前注意力進一步延伸至人工智能帶動的電力需求,預計難以單獨由可再生能源去提供,而天然氣生產商正在計劃未來10年的需求大幅飆升。

富國銀行的報告預計,到 2030 年,由於人工智能發展,天然氣需求每天將增加100億立方英尺,意味比美國目前每天的發電消耗量,增加 28%,比全國每天的天然氣總消耗量增加 10%。

富國銀行分析師指,對一種商品來說,這是相當高的增長率。報告預計,美國電力需求在經歷10年的平緩增長後,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高達 20%。隨著人工智能崛起、國內半導體和電池制造業的擴張,以及全國車輛的電氣化,電力公司正著手迅速增加發電量。

富國銀行預計,到 2030 年,預計僅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就會令美國增加約 323 太瓦時的電力需求,比紐約市目前的年耗電量高出7倍。高盛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將佔美國總耗電量的8%。

雖然亞馬遜、谷歌、微軟和Meta等科技公司,承諾使用可再生能源為數據中心供電,以減少碳排放。但根據諮詢公司 Rystad Energy的報告,僅靠太陽能和風能可能無法滿足電力負荷,因為它們依賴多變的天氣,所以需要一種可保證穩定電力供應的能源,天然氣行業打賭天然氣將成為首選。

高盛早前的報告預計,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帶來的電力需求中,預計60%由天然氣提供,其餘4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2023年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以1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將在2030年推動約500億美元電力投資。

富國銀行認為,核電是天然氣的潛在替代品,具有提供無碳能源的優勢,但籌建新的核電站和接駁電網需時,能縮短建設時間的先進新技術,可能仍需要10年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管道運營商金德摩根(Kinder Morgan)的執行主席金德(Richard Kinder)說,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量新的核電產能將不會投產,而將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也將耗時數年,意味天然氣在未來數年內將扮演重要角色。

微軟已與美國最大的核電站持有者Constellation Energy等合作以確保電力來源,Constellation過去一年股價飆升了145%,鈾價亦上漲70%,超過了同期芯片股的漲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