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走出憂鬱陰霾!重度憂鬱症用 1 治療 、2 週就能改善,找回活力生活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5月31日06:33 • 發布於 05月31日08:33 • 黃慧玫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 8.9% 民眾罹患有憂鬱症,其中,有 5.2% 為重度憂鬱症,但許多患者因缺乏病識感,對社會、生活、工作和家庭都造成了嚴重影響與負擔。

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昶表示,部分憂鬱症患者即便接受藥物治療,其副作用仍可能導致治療不完整或情緒症狀改善幅度不佳。因此,衛生福利部於 2018 年通過 rTMS 治療難治性憂鬱症的使用,為憂鬱症治療帶來新的曙光。

53 歲的賴先生,事業有成,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不知從何時開始,他變得易怒,甚至失眠,情緒跌至谷底,對公司經營和喜歡的戶外運動都失去興趣,每天只想宅在家中不願外出。

經診斷後,確診為憂鬱症。雖有定期就醫、按時服藥,但憂鬱狀況卻沒有明顯改善。進一步尋求陳昶醫師評估後,決定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療。

經過 3 次治療,賴先生開始感受到改變,居然願意出門慢跑,他自己都感覺到訝異;在完成 10 次治療後,賴先生不再感到憂鬱,現在不僅已重返工作崗位,更找回過去對生活的熱忱與活力。

陳昶指出,當人的大腦生病時,掌管情緒的腦部神經活性會出現異常。而 rTMS 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調節技術,利用電生磁、磁生電的原理,在頭皮上放置一個電磁線圈,向大腦發出快速的磁脈衝,來刺激大腦皮質中的神經元。

從而去活化腦部掌管情緒的「背外側前額葉」,或抑制神經元的活動,平衡腦部神經活性,進一步改善憂鬱症的症狀。近年來,國外研究也發現,rTMS 可以針對許多不同的精神疾患,如強迫、焦慮、恐慌、失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

陳昶進一步說明,rTMS 屬非侵入性治療,過程中無需麻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僅可能有輕微頭皮疼痛。1 次療程需持續 2 週,每週進行 5 次治療,即從週一至週五每天 1 次,每次治療時間為 20 至 40 分鐘。

他提到,治療效果是漸進式的,約有半數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在接受 2 週的治療後,能有效改善憂鬱症狀;然而,也有部分患者的治療反應較慢,可能需要接受 4 至 6 週的治療後才會逐漸感受到改善。

他提醒,儘管 rTMS 治療對多數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仍存有治療禁忌症,如患有癲癇病史或體內植有金屬物的患者,因治療危險性較高,不建議接受 rTMS 治療。患者應該和醫師討論其自身情況,由醫師進行專業且全面性評估。

諮詢專家: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昶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