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潮流 20 年循環一次之說,時有聽聞。然而像 Alternative R&B / Emo R&B 般,誕生接近 15 年以後,尚未褪色的曲風,則不常見。當然得靠一眾第二梯隊藝人,在諸多「始作俑者」(如 The Weeknd、Frank Ocean)紛紛登上神壇後,扛下這圈子半邊天,特別是以下四位路線、作風各異的男歌手,已成 Emo R&B 這標籤的中流砥柱,將哀怨、潛藏澎湃感受的深情歌,唱出千變萬化的苦澀味道。
d4vd 驕子如一
縱然才 19 歲、出道僅近三年,不過要說 d4vd(原名 David Anthony Burke)未來將成 Emo R&B 界第一把交椅,看似誇大其詞,實在也不意外 – 可別忘記,至今仍未正式推出處男大碟的他,僅憑 2023 年推出兩張 EP,加上〈Call Me Revenge〉、〈My House Is Not a Home〉等大量人氣單曲,便在歐美、廣至亞洲各地市場,賺得龐大 Gen-Z 粉絲基礎,去年更把人氣「折現」成為天后 SZA 巡演開場的機會,好不威水。
就算是見證過 d4vd 出道的忠粉,回顧他火速走紅的經過,也難免稱奇:由 2021 年時,以自創音樂配搭線上遊戲《Fortnite》的短片,同期以手機應用程式、在家中衣櫃錄音的方法,寫下〈Romantic Homicide〉、〈Here With Me〉等日後大熱的歌曲,再到被 Billie Eilish 招攬廠牌麾下、作品狂賺 5000 萬串流數量,達成以上成績才不過是一年內的事;接下來到 2023 年,以兩張好評 EP 姊妹作《Petals to Thorns》與《The Lost Petals》,正式奠定其新一代 Emo R&B 的旗手地位。
可貴的是,儘管此後再推出更多作品,探索再多樂風可能性(如人氣動畫《Invincible》的歌曲〈Feel It〉,或新曲〈There Goes My Baby〉),d4vd 亦儘可能堅持初心,保留一如既往的獨立、私密氣息,歌中主題永離不開這位永恆少男對自身情傷、或他人的故事有何個別體察(也會滲入受動漫、電玩影響的趣味感),怎會不贏得新一代樂迷們的共鳴。難怪他去年因故缺席 Clockenflap 音樂節,會令無數本地粉絲大失所望;而到了今年 11 月初,終於現身 Hypefest 與樂迷見面,又掀起多麼震撼的高潮。
Bryant Barnes 驚艷「厚」聲音
雖說音樂未必該與形象掛勾,可是年僅 25 歲的唱作新星 Bryant Barnes,打扮酷似 Trap / Drill 系饒舌歌手,歌聲卻沉厚、穩重而質感豐富(也頗有 Sam Smith 的影子),讓不少初聽的聽眾感錯愕。因此其今年大熱的鋼琴抒情新曲〈I'd Rather Pretend〉讓人一聽驚艷,甚至引來「同門師兄」 d4vd 招手推出合唱版本。
儘管是乘網絡崛起,但 Bryant 卻有獨特賣點:曾上載以鋼琴翻唱 Joji 、Mac Miller 等紅星的作品,瘋傳於社交媒體,為他在 TikTok 賺得數百萬粉絲,乃至被饒舌歌手 Trippie Redd 、Kodak Black 簽下,及贏得主流唱片公司一紙合約。這都歸功於父母自他 6 歲起,培養他鑽研古典鋼琴,與初中時代學習大提琴之故。
所以他去年出道至今,曾推出包括〈Is This Love To You〉等 6 首單曲,連同新專輯《VANITY》,除了揮之不去的 R&B 與 Bedroom Pop 氣息,也展現紮實的音樂根基。畢竟好歌喉配一手好琴,加上虐心、抒情的慢板氣氛,總是能打動觀眾,「Emo」得來也經得起時間考驗,絕對比常見的「洗腦神曲」公式雋永。
Daniel Caesar 細思通才
「傳統」而言 R&B 的圈子總商業掛帥,也不代表其中的藝人必然以刷流量為目標,亦不乏 Daniel Caesar 這種深耕細作、累積口碑的藝人,慢慢闖出名堂。
這位本年 7 月,曾來港作專場演出的 29 歲加籍唱作歌手,向來頗有自己一套:由 2014 年起推出的初期 EP 作品,以至讓他初次備受重視的處男專輯《Freudian》,一直堅持透過自家廠牌 Golden Child 發行;可說到了去年的大碟《Never Enough》,建立起專屬音樂風格,與掌控更多話語權,才有信心投奔主流廠牌,走入更廣大樂迷的視線。
Daniel 的創作靈感也異於其他同系歌手:除了年少時參與教會福音合唱團,亦仰慕 Kanye West 和 Beyonce 等業內紅人,也愛涉獵 Jim Morrison 、Pink Floyd 等迷幻搖滾先鋒大名的作品,摸索出來的曲風則偏向簡約脫俗;也不隱瞞年輕時涉毒、離家出走的經歷,反而令 Daniel 建立觀察人生百態的敏銳度,令作品永遠富故事性,好像去年的歌曲〈Always〉是不少樂迷心目中的「分手神曲」,較早年的〈Who Hurt You?〉更回憶與脫衣舞孃一夜溫存的浪漫,成了一時佳話,也可見他的情感有多細膩。
也肯定有不少樂迷,對 Daniel 名字的印象,源於與業內不同風格的音樂人的合作:除了曾與天王 Justin Bieber 合作一曲〈Peaches〉,最高取得六白金佳績,以及和 H.E.R. 合唱的成名曲〈Best Part〉,亦曾與 Jacob Collier 、 Free Nationals 、 Kali Uchis 等不同風格的單位合作(連 Tyler, the Creator 今年的話題性新專輯《CHROMAKOPIA》中,他也參與兩曲〈St. Chroma〉和〈Take Your Mask Off〉), 不倚仗其紮實、百搭多元的才能,豈可成事。
Michael Kiwanuka 正評全作人
另一全能型的例子,不得不提英國歌手/樂手 Michael Kiwanuka 。身兼唱、作、監製等多職,早年時已屬業內備受賞識的 session 結他手,更早在 2011 年、即 Emo R&B 真正成氣候前,已推出首張 EP《Tell Me a Tale》,自此作品水準在輿論間未曾失手,多張專輯(包括初期作品《Home Again》與《Love & Hate》)例必有金唱片成績,是叫好與叫座可以並存的最佳例證。
然而, 19 年推出的第三張大碟、贏得水星獎的名作《Kiwanuka》,才最接近其音樂涉獵路途的「完全體」狀態,將其不拘一格的作風徹底發揮:在 R&B 、藍調、騷靈基底下,滲雜了老搖滾、民謠,乃至非洲傳統節奏,還善用了弦樂點綴。但《Kiwanuka》的題材與感情之誠懇才是主菜,大碟竟坦露自己名氣漸增後,隨之而來的恐懼不安,和對創作一事本質的懷疑、並視之為負擔,如〈Piano Joint〉、〈Living in Denial〉等歌曲所說,心理狀態如履薄冰地脆弱,可說更符合 Emo R&B 的核心意義,也少不了鬼才監製 Danger Mouse 捕捉溯本深層的聲音質感,作為言志之作不可多得;也影響了近日推出的全新大碟《Small Changes》、包括先行單曲〈Rebel Soul〉在內,以這種細緻、坦誠為創作取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