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及地方債務問題是拖着中國經濟後腿的兩大死結,為了振興經濟,避免走入通縮及衰退,內地當局落實分3年批出6萬億元人民幣專門化解地方債務,若計及今年起連續5年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專門用於化債的8,000億元人民幣,整體化債資源總數達10萬億元人民幣。基本上,市場已消化相關消息,未來得看執行狀況,並活化資本市場及民營經濟作配合。畢竟要推動內部需求,不能長期靠政府補貼,得讓企業、居民有錢賺,始可真正恢復內生增長動力,協助走出這場衰退危機。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持續放緩,內地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固然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及商品需求,負財富效應亦嚴重打擊投資與消費意欲,本來官方可以財政政策來推動基礎建設,刺激投資與消費,問題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龐大,利息負擔沉重,「爆雷」風險高企,自身難保,正常的運作都存在不穩定性,如何來財力來配合國策刺激經濟?
要處理這場債務危機,首先要堵住再新增地方隱性債務,否則怎樣印銀紙都解決不了問題,得靠嚴格的財政紀律、監管問責和嚴厲執法來解決問題。另外,房地產是居民主要資產之一,也關係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等,不可能長期以一句「房住不炒」就不作為。針對樓市庫存高企的問題協助消化供應,並提升房企融資效率,強化市場信心,釋放需求,讓樓市逐步恢復正常運作,是當前穩經濟重要任務。
地方化債是巨大工程,難一時三刻見效。但迎面而來,是中美貿易戰隨時升級。事實上,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經濟不見得受太大傷害,反觀中國經濟明顯放緩。一旦美國再大加關稅,內地經濟幾可肯定會新增壓力。外部巨大的挑戰如是,若不再下重藥解開絆着經濟增長的兩大枷鎖,內不安,何以攘外?
14億人口,內需搞得好,大市場是發展經濟的重要資源和力量;可搞得不好,卻是一個沉重負擔。中國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救市方案,方向是正確,聲勢是浩大,但最終還得看執行的進度,以及期間推出更多財政與貨幣政策,理順市場資源,盡快取得政策成效。
資本市場聯通千行百業,向來具備補足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功能,得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下,設法活化資本市場,這得靠建設法治基石,構建國際信用,要有高度的透明度,穩定充足的流動性,嚴刑峻法的基礎得靠建立投資者賠償機制來實現。這些年內地是朝着這些方向推動市場改革,但路還長。見到內地股市資金只管押注銀行等高息股,與美國股市風險投資活躍,為發展科技等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援,形成強烈對比,顯見內地資本市場確實急須要改變。
中國經濟問題,千頭萬緒,但憑着體制優勢,戰略部署,發展基礎是愈來愈穩固,對未來得有信心。繼着手解決地方債與內房問題,下步得切實執行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的高質量發展,讓民企放心去闖,釋放經濟活力,那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事半功倍。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