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植物人治療新希望?研究:大腦網絡有助未來治療意識障礙患者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5月03日02:58 • 發布於 05月03日05:00 • 王芊淩

大腦是扮演人體健康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對於大腦是如何啟動「清醒狀態」的網絡機制,目前科學研究還不了解,真實臨床上有許多意識障礙、昏迷、植物人病患,難以得知大腦從不清醒到清醒的過程,如今一項新研究了解大腦皮質網路間用以產生意識的網絡連結非常廣泛,對此醫療未知領域上有更深的探索。

醒著、有意識不同!清楚了解大腦上差異

這篇文章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區分「醒著」和「有意識」這兩種狀態,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主任藍亭說:「這兩者是分開的,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患者中最為明顯,這些患者確實會入睡,但他們會自動睜開眼睛並醒來。」

被診斷為「植物人」表示患者有醒來的能力,但在醒著時他們沒有意識到自我或外界,過往醫界也使用不同的技術研究「植物人」或「意識障礙」的病人,但在這方面的研究甚少。

國際期刊《Science》發表最新研究,他們掃描 3 位逝世的人大腦結構的影像,結合 84 位在世的健康人大腦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研究顯示出大腦皮質網路間用以產生意識的網絡連結非常廣泛,補齊了很多先前許多針對大腦的研究無法提供的細節,更理解在清醒且有意識的健康人腦中,清醒和意識的基礎網絡。

研究解答:多巴胺在大腦意識的作用

到底該如何解讀這份研究?藍亭說:「研究補齊先前皮質下區域研究無法提供的很多細節,還顯示出大腦皮質網路間用以產生意識的網絡連結非常廣泛。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有助於解釋多巴胺在警醒與意識的網絡中的作用。」

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資訊,藍亭解釋:「因為在台灣,最常用來治療意識障礙的藥物是阿曼汀(amantadine),一種多巴胺藥物,以前我們對這個藥物能夠用來恢復意識的機制所知甚少,如今從研究中可以更了解。」

此外,這篇研究可以延伸運用到臨床上,「如果慢性和急性意識障礙的病患加起來,在台灣可能有多達 3 萬名的病人,病人通常在30天內出院,沒有充足的時間被適當的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準確的預後和長期的照護。」藍亭說到。

高達41%被誤診為植物人!觀察大腦皮質避免誤診

很不幸地,根據 2009 年比利時腦傷中心的研究,41% 的病人被誤診為「植物人」,而許多原本可能有樂觀預後的病人,卻未能得到可能讓他們恢復的適當治療。研究團隊希望,特別引導臨床人員關注到之前比較少被注意到的大腦皮質下網絡的細節,尤其與警醒有關的細節,有望協助改善這種誤診的情況。

然而,必須謹慎解讀這篇重要的研究,大多數情況下的人類要清醒才有意識。這方面可以說,這項研究增加了我們對意識的理解。但有意識,並不表示我們清醒,主要人可以在夢境中、睡眠時意識到很生動的經驗。

研究作者們也將「清醒」與「警醒」混為一談,但這兩者並非每次都同時發生,一個人在夢遊時即使處在深度睡眠,仍可能是高度警醒(即有能力採取行動、計畫下一步的動作,但與意識無關)且非常活躍的狀態,例如仍然可以完全無意識或幾乎沒有意識的開車、彈鋼琴。

該項研究限制,只用 3 位逝世的人大腦結構的影像,樣本還很少,研究中影像的神經纖維束結果並不代表「真實」的神經結構,從影像上看到的結果和解剖結構不一定相同。除此之外研究還不能推論到所有人的大腦、植物人、意識障礙病患等真實的神經運作情形。

參考資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藍亭
藍亭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