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長陳菊日前感冒就診,同時安排例行健檢,發現右腎有顆3.5公分腫瘤,隨即手術治療,不料在出院前突右下肢無力,確認是左側腦血管阻塞,所幸及時進行妥善處置,化解危機。
神經內科醫師邱映倫曾於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專欄撰文指出,腦中風又稱為腦血管意外,是指突發性的腦部某一區血管發生堵塞或破裂,造成該區腦細胞死亡或損傷,進而導致該區支配的肢體、認知、語言或吞嚥功能出現障礙。一旦腦中風發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局部腦組織就會開始受損,甚至是無法回復的程度。
邱映倫接著提到,腦中風主要分為2類,其一是缺血性腦中風,由於腦血管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缺氧受損,占所有腦中風的70~80%;另一是出血性腦中風,因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內出血,進而損害腦細胞,占所有腦中風的20~30%。
邱映倫強調,大多數腦中風患者在發病前並無前兆,但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可能早已存在,只是被忽略或未察覺。以常見的動脈粥狀硬化引發缺血性腦中風為例,患者通常已具備一段時間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例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或抽菸等。
腦血管的狹窄往往逐漸形成,但在其尚未完全阻塞前,患者可能毫無症狀,或僅出現短暫性或輕微的缺血症狀,如頭暈或短暫性視力模糊等,容易被忽視,進而延誤防治時機。
談及腦中風的症狀,邱映倫說,會突然表現在以下人體的5種功能上,只要任何一種腦中風症狀出現,特別是突然發作的,建議越早送醫越不會延誤病情:
- 運動:單側或雙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向某一側傾斜、臉部表情不對稱,眼歪嘴斜。
- 視覺:看東西變模糊或視野缺損 。
- 言語:說話有困難、咬字不清楚、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答非所問。
- 感覺:單側臉部和肢體麻木。
- 意識:嗜睡、昏迷或是變得遲鈍。
邱映倫提醒,若突然出現疑似腦中風相關症狀,即使症狀在短時間內就改善,也有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的症狀,例如頭暈、半側臉及肢體麻木或無力、走路不平衡、視力模糊等,千萬不能輕忽。即便沒有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也需要提高警覺,至神經內科門診接受評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