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都會要與時並進,適時推動產業轉型以保持競爭力,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得確保轉型過程有序,經濟維持穩定、可持續發展,才能固舊立新。觀香港這些年老是說搞創新產業,但任由傳統地產業低迷,其他行業又備受內外因素衝擊,無一瓣能擔大旗。庫房收入缺口大,但開支有增無減,港府連年錄千億元財赤,財政儲備規模每況愈下,足見經濟轉型已陷失序。若不設法盡快在穩定核心產業表現方面取得實效,香港只怕難逃一劫。
過去傳統地產業及金融業是香港兩大經濟支柱,出口及旅遊零售也持續帶來可觀的產值貢獻。可中美博弈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香港的金融及出口業都備受外部因素影響。至於旅遊零售,礙於港元在聯匯制度下隨美元偏強,港人消費外流,內地旅客消費降級,以及疫情後網購更盛行,多重打擊下至今仍在掙扎當中。
在這情況下,一個穩定的資產價格,對於穩住大局、支持政府收入至關重要。偏偏港府太遲才為樓市全面撤辣,樓市短暫回光返照後便繼續調整。地產一脈拖累百業景氣,香港整體經濟遲遲未復舊觀,資產價格下跌,對外資吸引力自然失色;港人資產價格縮水,也不利消費和投資意欲,港府要催谷經濟,就如逆水行舟。
誠如港府官員所指,政府財政不應依賴土地收入,這同時說出港府無法有序平衡收支的後果嚴重。新產業起步初期只有燒錢,同時地價及樓價持續尋底,打擊投資與消費,政府的財政收入斷纜,支持新投資自然變得吃力,連年千億元財赤正是港府產業政策失誤所招致。
樓市發展離不開供求,如今新樓庫存不斷累積,地價未止跌。企業與用家信心不足,樓價更平都無法燃點投資意欲。樓市不濟不但會影響港府恒常收入,私營房屋投資收縮,亦不利實現長遠房屋供應目標,放手讓樓價大跌的始作俑者,是否在幫香港「倒米」?
在新經濟時代下,投資創科產業是大勢所趨,香港不但要持續投入,還要作好戰略部署,從人力、技術、基建、資金等方面作好資源配套,全速推進發展,惟這任務需有穩定的經濟增長和雄厚的財政實力作支持。年年預算、年年失算,港府的理財能力不濟已是路人皆見的事實。庫房長期莫財,吹噓志向有多高多大,作事只能如水中撈月,哪會有好結果?
觀目前庫房情況,開源比節流更重要。不過,在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下,港府似乎也意識到開源困難,開始從節流着手。問題是市場信心低迷,政府再帶頭裁員降薪減福利,豈不是為淡市多補一腳,苦陷「愈做愈縮」的惡性循環?更令人擔心是,穩健理財是支持港元穩定的重要基礎,此基一失,後患無窮。
風雨飄搖,自求多福!港人及港企得未雨綢繆,為資產組合的匯率風險做好多元管理,免得香港金融市場受「特(朗普)旋風」吹襲,身家變相被掠奪兼冇仇報,到時怪政府也於事無補。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