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水腫一定是濕熱?中醫教你點分+祛濕方法

LINE TODAY

發布於 2019年04月05日02:00 • ANGEL

如何保持體態美是不少女性的煩惱,然而體重上升不一定代表要減肥節食,反而有機會是水腫作怪。提到水腫,不少人即會聯想到濕熱,然而水腫和濕熱為什麼常被拉在一起談論?兩者又是否相同?LINE Today找來梁尹倩中醫師(Cinci EC)為大家解答。

到底是肥了還是水腫?相信是不少女士們的煩惱。
到底是肥了還是水腫?相信是不少女士們的煩惱。

L= LINE Today
C= 梁尹倩醫師(Cinci EC)

L:濕熱和水腫分別有什麼特徵?

C:水腫多見於濕熱或痰濕體質人士,多由四肢開始,皮膚有腫脹,按下去會陷下不起,也會伴隨頭重、口淡、胸悶,甚至小便量少。

濕熱的主要症狀:
-怕熱
-口苦或口乾但不欲飲
-容易感到胸悶,腹部脹滿
-身體手腳感覺沉重,睡多久還是不夠
-小便量少偏黃
-大便偏軟、會黏著座廁,便後肛門有灼熱感
-大便異常地臭
-多面油,容易出暗瘡、粉刺
-眼乾目赤
-女性帶下偏黃、味重
-腋下黃汗、味重,體味重
-有口氣及腳氣

痰濕的主要症狀為:
-口黏、痰多
-體型多圓潤、肌肉鬆散
-食慾減退或無食慾
-多汗,汗較黏
-容易感到胸悶,腹部脹滿
-身體手腳感覺沉重,容易疲倦,身體如被濕毛巾裹著
-大便不成形偏稀爛
-女性多白帶量多,色白或透明,無味

體濕導致沒精神是不少都市人常見的問題。
體濕導致沒精神是不少都市人常見的問題。

L:不少人會將濕熱和水腫拉在一起講,但兩者真的相等嗎?祛濕又是否等於去水腫?

C:其實並不相等,濕熱不過是導致水腫的原因之一。中醫認為引發水腫的原因眾多,與肺脾腎功能失常有關。

身體有濕會出現疲憊、胃口差、四肢重墜、嗜睡甚至水腫等症狀。這時才要袪濕,祛濕方法很多,只要治療方向正確,有助排出身體多餘水分,即可令水腫消退。要注意,身體有濕,不一定有熱,體質伴隨有濕及有熱的症狀,才為之濕熱。

L:哪麼濕熱和水腫的成因是什麼?

C:「濕熱」即為感受濕熱之邪,或長期為痰濕體質人士,於都市常見。當這類人常飲酒、咖啡、奶茶等或多吃油膩煎炸食物,就會令身體聚濕,鬱而化熱,或與熱同時結合於脾胃,阻礙氣機運行。這類人屬水液與邪熱相結合,並積聚於體內的重體味體質。

中醫認為引發水腫的原因眾多,不一定因為濕熱,還會與肺脾腎功能失常有關。較常見是因為脾虛,脾臟未能正常將多餘水濕排出體外,而留滯體內,形成水腫。情況較輕微的通常是由於飲食不節、過分勞累而損及脾臟運化水液的功能而致,但假如情況嚴重或持續多天,就最好盡快求醫。

L:可否推介一些有助祛濕兼去水腫的食物?

C:薏米──性微寒,可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能舒緩小便不暢順、身體浮腫、脾虛濕盛、大便質黏和濕熱等症狀。但要注意體質虛寒、孕婦慎吃,亦不宜經常飲用薏米水作食療。

薏米
薏米

赤小豆──性平,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減肥的功效,適合各類型水腫人士、產後浮腫等症狀。因能利尿,不適宜小便頻多者。

赤小豆
赤小豆

眉豆──性平,可健脾化濕。針對脾虛有濕、水腫等症狀。

眉豆
眉豆

茯苓──性平,健脾滲濕。透過健脾而幫助運行水液祛濕,同時有安神的作用。適合各種體質人士。

茯苓
茯苓

扁豆衣──性平,健脾化濕,化濕功效較強,適合任何體質人士服用,因天氣潮濕或脾胃有濕而感覺身重體倦者更佳。

扁豆衣
扁豆衣

另外,建議每天飲米水健脾養胃袪濕,脾胃功效正常,自然不容易聚濕。

米水
米水

材料:紅米2湯匙、白米半湯匙、生薏米半湯匙
做法:將材料洗淨,鍋內加入約800至1000毫升水,加入材料,以武火煮滾後調文火煮20至30分鐘。
註:米水容易變壞,建議每天煲好,一天飲完,不要過夜。

L:除了飲食方面,有沒有其他方法可祛濕和去水腫?

C:有的。例如做適量帶氧運動幫助排汗;配合體質,適量進食低鹽、益氣健脾,利尿消腫的食材;少吃生冷、滋膩、煎炸油膩等食材如花膠、紅棗及奶類製品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果身體出現問題,最好向醫師尋求專業意見。

─────────────────────

梁尹倩 Cinci EC

香港註冊中醫,修畢美國佩柏戴恩大學工商管理學士、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及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碩士,《飲湯》系列作者及兩孩之母。

CinciEC blog: www.facebook.com/cinciec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