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黃奇帆:10億件恤衫換1架飛機時代過去 外商投資未減

商台新聞

更新於 05月10日06:10 • 發布於 05月09日06:18

原重慶市市長、「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黃奇帆表示,近10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經濟趨勢令人興奮,成果和效果遠超過去幾十年。其中出口產品發生基礎性、根本性、結構性變化,從2010年勞動密集型佔比超過70%,變為2023年高附加值產品佔比超過90%。

黃奇帆在第18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指,“用10億件恤衫去換一架波音飛機進口”的時代已經過去,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是中國開放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果。他說,如果從紡織業來說,可能覺得中國的輕紡蕭條,但過去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在六、七十年代歐洲轉移到日本、南韓國;七、八十年代,日本、南韓轉移到中國,現時中國將相關產品製造轉移到東南亞、印度。

他形容,這是時代的變遷,中國勞動力成本比10年前上升1倍以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是很正常的。同時,東南亞許多外資企業,都是中國的民營企業轉移過去的。中國政府從來不阻攔,因為這是亞洲一體化的自然結果。這些企業在東南亞組裝的產品,原材料和關鍵部件可能來自中國。因此東盟10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由2019年的6500億美元,前年增至超過1萬億美元,數年內增長50%,是好的事情。

他說,中國現時加工貿易的比重已從50%降至20%以內,而中國自己的產業鏈集群製造的貨品佔到70%。他以造船為例,指30多年前,世界船隻50%由日本造;10年前,50%由南韓造;而現在世界船舶的50%是中國造的。

過去10年,中國亦顯著降低進口關稅,鼓勵國際商品進入中國。2010年,中國的平均進口關稅為26%、27%;到2015年,已降至15%,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2023年,關稅進一步降低,大約降至6%左右。

預計在2024年和2025年,進口關稅將降至5%以下,同發達國家水平一致,令中國消費者享受到世界各地優秀產品。

吸引外資方面,黃奇帆指,即使在貿易戰、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每年吸引外資的數量仍在增長,這是經濟規律使然。他指,80年代的10年,中國每年引進外資大體400多億美元,不到500億;90年代的10年,平均每年引進外資在800億至900億美元;新世紀初的10年,即2000年-2010年,中國每年大概引進外資1200億美元。

至於近10年,從2012年至2022年,中國每年引進外資1400多億美元,比過去10年平均每年增加20%。而最近5年,又打貿易戰,又發生疫情,但每年引進外資,達到1600億美元,較2010至2016的5年,每年平均增加23%。說明做生意的人仍然在商言商,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這個趨勢不會變。

似以蘋果公司為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曾經問蘋果行政總裁庫克,為甚麼在中國搞這樣大的投資?為何不放在美國、巴西或者墨西哥?庫克回應特朗普說, 20年前,蘋果在美國有很大的工廠,生產電腦、手機,但不賺錢;而蘋果在中國生產1.7億台手機,賣1700億美元,因為中國的製造成本低,可以做到40%的毛利率,利潤有600多億美元,中國企業拿走100多億,而蘋果每年可以賺取500億美元。庫克反問特朗普,要一個總部在美國、生產基地在美國,但不賺錢的蘋果;抑或要一個總部在美國,生產基地在中國,每年能賺回500億美元的蘋果?

黃奇帆說,從事房地產的特朗普,仍然不太明白,庫克解釋,中國現在內循環的大市場,是吸引世界資本到中國投資的最重要的籌碼;大市場亦會令製造業企業的單位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單位的物流成本下降、單位的科研開發成本下降、單位的探購成本下降,同時會提高勞動生產力,所以綜合製造成本極低。

黃奇帆說,"銷地產、產地銷"綜合效應,使中國吸引全世界投資的效應日益彰顯,對外開放的效應,令全世界的投資者、企業家,包括對中國不友好的政客,都感受到這些效應的作用。友好的人更多地跟中國合作,不友好的人更多地想辦法打壓中國。但世界最終是要服從經濟規律的。

而當前,中國既鼓勵外資進入,也鼓勵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黃奇帆說,從2017年到2022年的5年間,中國每年的海外投資額超過1100億美元,累計投資額接近6000億美元,相較之下,1980年到2010年的30多年間,中國海外投資總額從未超過5000億美元,對外投資增加,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與世界發展融合的戰略方針緊密相關。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