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共創明「Teen」學員評估報告 指8大指標有顯著進步

on.cc 東網

更新於 05月03日12:00 • 發布於 05月03日12:00 • on.cc 東網
兩位已畢業學員到場分享經歷。(黃仲民攝)
兩位已畢業學員到場分享經歷。(黃仲民攝)

政府在前年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第一期學員已於去年年底畢業。為延續計劃的成效,所有完成為時12個月師友活動的第一期學員,均自動成為校友會會員並在兩年內參加各色各樣的活動、擴闊社交網絡,並定下2026年累計有12000學員的目標。對於學員同友師的見面次數,政府指平均一年見面12次,考慮到並非每一位友師都「好得閒」,一個月見面一次已算不錯。

作為精準扶貧之下的一個項目,「共創明『Teen』計劃」旨在扶助基層家庭的中學生,令他們開闊眼界,增強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觀,第一期有2800學員參與,獲得不少企業和機構的大力支持,從而招募足夠數目的友師,安排豐富和多元的活動。政府今日(3日)舉行發布會,邀來大學教授和兩位已畢業學員,講述計劃第一期的成效和體驗。

其實在計劃舉行之初,政府已委託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跟進學員參與計劃前後的轉變,並於上月完成評估,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暨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指不少學員的自信心、抗逆力、對社會的歸屬感、財務規劃能力、責任感和同理心、制訂目標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及建立社交網絡、自尊感等,皆符合預設的8大指標並有顯著進步。建議繼續實施計劃;促進友師與學員之間的關係;改善活動排程;組織多元化的活動;豐富計劃內容及加強價值傳達;持續保持夥伴關係,豐富學員的全面和多元體驗;提升家長在計劃中的參與度。

「共創明『Teen」計劃」畢業校友李靖甫,指過去一年參加各類型的工作坊,參觀企業和機構,模擬飛行體驗等,有助探索未來職業,友師亦鼓勵他接觸不同的人,可以嘗試以興趣來打開話題。另一位導師姚鈺,更提供一對一小提琴教導,和外出表演經歷,現有志成為小提琴老師,並把計劃提供的10000元資助投放在學習小提琴課程,期望音樂造詣更上層樓。

另一位學員婉珊指參加計劃後,個人變得更有自信,懂得有效規劃時間,改變內向性格,更關心身邊事情和社會議題,計劃日後入讀大學的社會學相關學科。計劃完結後,在校友會擔任青年委員會會長,冀舉辦有意義活動,如關懷流浪小動物的義工服務。

當局指計劃第二期會把收生對象擴展至中四學生,名額增至4000人、優化團體活動的種類,如舉辦更多的內地交流團,以及引入師友配對組群的安排,加強學員和友師之間的互補。在去年成立的校友會,提供兩年多元化的社交和實習機會,即一年基礎活動加兩年校友會活動,以延續計劃的效益。他指友師是重要角色,當局亦鼓勵友師同學員多見面。根據記錄平均一年見面12次,雖然符合政府要求,但會在配對方面考慮友師和學員的居所距離和興趣,冀可盡量配合,方便大家見面,並建議團隊形式外出活動,如三友師帶三學員,假如當中有人缺席,亦不致於取消活動。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