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肌力訓練如何提升游泳表現?

體路 Sportsroad

發布於 8小時前

【體路專欄】科學化訓練是提升游泳表現不可或缺劃的一環。恆常的池中專項技術訓練固然首要,但高水平的運動員往往會輔以陸上進行的體能訓練,來提升最大肌力和爆發力,並改善肌肉不平衡和泳式效率。近年,國外研究更尤其針對肌力訓練對提升「起跳」(starting dive)出發和「轉池」(turn)蹬牆表現的功效。

肌力訓練提升起跳表現

項目距離越短,起跳出發所佔的比重越大。例如在50米的短途游泳競賽中,起跳出發及起跳後水底動作的距離,便已經佔上約30%的比賽時間,往往是勝負成敗的關鍵。

英國有團隊曾於2009年作一項研究,安排22位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隨機分成兩組: 其中一組如常進行專項訓練,而另外一組則額外進行每周兩次、每次1小時的增強式跳躍訓練,內容包括深蹲跳(squat jump)、反向跳(CMJ)和着地反彈跳(drop jump)等。經8星期的訓練後,額外進行跳躍訓練的一組的起跳表現明顯較佳,例如能提升入水速度和增加起跳後至接觸水面的覆蓋距離。

現今大部份精英選手會採用「起跑式」起跳 。(圖:體路資料庫)
現今大部份精英選手會採用「起跑式」起跳 。(圖:體路資料庫)

此外,教練團隊在設定肌力訓練時,亦可考慮運動員所採用的起跳形式。常見的起跳方式可分為雙腿平排、用腳趾勾著跳台固定的 「抓台式」(grab start)和雙腿前後分開的「起跑式」(track start)兩種。現今大型國際比賽上,大部份精英選手會採用「起跑式」起跳,因這方法往往能更快發力和帶來較高的入水速率。然而,由於「起跑式」起跳時兩腿會前後分開(split stance),因此運動員在長期訓練下或會出現雙腳力量不平衡的問題,教練團隊在有需要時可為差異較大的運動員作針對性訓練改善(如單腳練習)。

肌力訓練提升轉池表現

轉池推蹬動作
轉池推蹬動作
反向跳訓練動作示範
反向跳訓練動作示範

隨着游泳項目距離增長,運動員需要轉池的次數也越多。每次轉池接觸牆邊的平均時間介乎 0.3-0.5 秒,如能掌握有效的轉池技術,加快蹬離速度,這對於轉池較多的中長距離項目(尤其短池比賽)相當有利。鑒於轉體發力期間的推蹬動作亦與反向跳相似,故上文提及針對起跳動作的增強式跳躍訓練,原理上也可提升運動員的轉身推進動力。值得注意,當競賽項目距離越短,泳手靠牆邁進的速度越快,轉身後推進的距離相對越遠。當中所需求的最大爆發力,可透過週期性的肌力與速度訓練交替,以及進階的負重力量訓練技巧(如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去建立。

文:Dr. Eric Poon(運動科學系博士)

(感謝游泳教練黃彩雲及肌力與體能教練袁晞彥為文章提供寶貴意見)

《體路Sportsroad》
屬於香港人的體育新聞平台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roa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portsroad.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