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業界人士揭露韓劇圈的怪象:製作費增加,女演員不賣座,各大OTT有偏好演員名單

韓星網

更新於 06月15日07:20 • 發布於 06月15日06:21 • Tracy
(封面圖源:tvN《鬼怪》、NETFLIX《魷魚遊戲》)
(封面圖源:tvN《鬼怪》、NETFLIX《魷魚遊戲》)

1962年1月19日,韓國首部電視劇,KBS電視台製作的《我也要做人》播出。 1987年MBC電視台製作播出電視劇《火鳥》,標誌著迷你劇這一形式的誕生。 2000年後,以《藍色生死戀》和《大長今》為代表的劇集開啟了亞洲韓流熱潮。 近年來,以《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 、《太陽的後裔》、《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魷魚遊戲》、《黑暗榮耀》、《淚之女王》等為代表更將韓劇推向又一高峰。

由於電視劇製作數量的急劇減少,韓劇自1到2年前開始面臨危機。韓國業界分析,最大的問題是製作成本的增加導致市場混亂和劇集數量減少。最近韓媒就相關問題採訪了編劇和製片公司,分析了業界的諸多怪像。

製作成本中演員的片酬佔據了大部份,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費用問題。拍攝週期的延長導致拍攝時間減少,而工作人員的費用卻沒有降低。編劇的稿費也在增加,尤其是老牌編劇的費用較往年大幅上漲。 導演在拍攝幾部作品後,隨著名氣的上升導演費用會有明顯的變化。 哪怕是三年前就簽訂的合約,他們也會現要求根據如今的費用進行調整,否則就不會執導。 如今的韓國市場所面臨的問題是,費用上漲的理由不充分,但費用卻實實在在增加,沒有人能夠明確解釋這個怪現象。

(圖源:tvN《鬼怪》)
(圖源:tvN《鬼怪》)

有製片公司的工作人員透露:「我也遇到過一位導演要求導演費7000萬(韓幣,下同),然而電視台能夠承受的最高費用是5000萬,他們建議導演參與OTT原創劇更好。 我認為作家們也是一樣的情況,如果他們希望獲得超過電視台限制的報酬,並選擇與電視台合作,對於製作方來說是巨大的風險。 一旦支付了無法承受的劇本費用,接下來會有更昂貴(優秀)的導演和演員加入,這樣一個作品可能只能在一年或兩年內完成一兩個,或者甚至可能不會製作。」

另一位業界人士則提到了女演員對於劇集海外銷售的影響,「實際上幾乎沒有因女演員而在海外銷售的情況。特別是浪漫喜劇類型的劇集,銷售主要是依靠受歡迎的男演員的粉絲群,所以女主角是誰,其實對整部劇並不重要。 我認為目前市場對於女性敘事劇集的需求不高。 去年一部(以女性敘事為主題的)劇集在收視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一直無法銷售到海外,最後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才得以銷售。 因此,對於製作方來說,這種作品並不受歡迎。 過去的情況是,如果一部作品保持大約5年的時間,就可以開始盈利。 當時還沒有OTT平台,可以重播、在P2P網站上銷售,並逐漸在海外銷售,從中獲得回報。 但現在,如果將作品賣給Netflix,他們將擁有該作品的全部權利長達10年,因此完全無法再進行其他銷售。 這意味著收益為零,只能在國內進行重播。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作品無法被Netflix購買。 Tving的價格已經上漲,如果沒有人購買海外版權,最終只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Netflix,或者乾脆一直保留著。 據我所知,海外OTT平台每個季度會更新一次演員名單。 在第一梯隊中,有10到20位韓國頂級男演員,第二梯隊則更多一些,第三梯隊是一些新興的演員。 但是女演員的情況不同,可以對銷售產生影響力的女演員可以數得過來。 總體來說,甚至不到10人。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決定男演員,那就可以認為無法進行海外銷售。 現在幾乎沒有因女演員而在海外銷售的情況,不管怎樣都是男演員。」

(圖源:NETFLIX《魷魚遊戲》)
(圖源:NETFLIX《魷魚遊戲》)

還有業界人士透露近兩年電視劇中的PPL急劇減少,「現在很難得到贊助,以前有實物贊助和現金贊助,每10到20個實物贊助可以得到1到2億的現金贊助,但現在完全沒有了。 因為提前製作的關係,無法展示產品的功能。 如果在贊助之後一年才播出,廣告效果就沒有了。 無論是車輛、手機、家電還是服裝,都會過時,所以企業沒有理由贊助。 除非是真正的頂級演員,否則就不會有贊助。 所以我們都必須借用來拍攝。 (這也是製作成本上漲的原因吧? )是的。 例如車輛,有專門出租的公司。 既然是從公司租來的,昂貴的車輛就要小心拍攝。 由於所有劇集都變成了提前製作,現在沒有贊助,只能去租賃。」

(圖源:NETFLIX《黑暗榮耀》)
(圖源:NETFLIX《黑暗榮耀》)

據悉,不同的OTT平台還有各自的標準和偏好的演員名單,「雖然已經拍攝完成,但由於無法安排播出,庫存的作品已經超過30部。 OTT平台有自己的喜好名單,這在國外也是一樣,雖然標準不明確,但符合各個平台自己的規定。 製作公司覺得『這樣就夠了吧?』 但OTT平台會堅決地說『不行!』也會出現Netflix認為可以,但Dinsey+覺得不行的,存在這樣的差異。 Dinsey+可能會說『我們想要更加具有韓國特色的、類似OCN的類型,那麼這位演員就不合適。』 諸如此類,根據每個OTT平台的方針和方向有所不同,他們有自己的喜好名單,都是一些A咖演員,根本不會看到B咖。 他們會說不願意合作,他們只會選擇能夠生存下去的人事物,就是我們常說的「集中投資」,這也是演員抬高身價的重要原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