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春天後母面」,天氣從濕冷轉變為越來越熱,大家開始脫下厚重的外衣,赫然發現肚子好像有點凸,有些人以為是過吃太多,然後才赫然發現凸的位置怎麼不太一樣,不是一般人常胖的小腹,而是在上腹部凸了一大塊,而且怎麼吃飽後會變得更嚴重,不得已才來診所尋求解決。中醫師表示,要解決這種惱人的「胃凸」,可以透過內服加上針灸4大主要穴位,再加上以腹針調整過度緊繃的脊椎和腹部筋膜,也能消除胃凸,找回平坦小腹!
小腹凸出是許多上班族的痛,久坐的生活,加上每天辦公室的下午茶、還有經常揪伴團購,吃進過多的熱量甚至油脂,讓過多的脂肪持續堆積的小腹。中醫師涂育維表示,胃凸往往不只是脂肪堆積的問題,很多時候跟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和筋膜結構有關。
胃凸成因:暴飲暴食、吃太快影響消化的效率和功能
造成胃凸也常常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像是暴飲暴食、吃太快、吃飽後就以不良的姿勢癱在沙發上,都會讓腸胃承受較大的負擔,影響消化的效率和功能,進而導致脹氣、呃逆,甚至嚴重到產生胃凸的問題。
除了和消化功能有關外,還有一種胃凸經常出現在辛苦的產後媽媽身上,由於懷孕時迅速隆起的腹部,會將原本緊緻密合腹直肌撐大、撐薄,使得腹部像是彈性疲乏的橡皮筋,無法維持足夠的強度。加上過度前傾的骨盆,使得內部器官向前撐,形成了胃凸和小腹突出的型態,這樣的情况在本來腹部肌肉強度不足的女性身上,更是特別常見。
中醫消除胃凸:中醫藥物治療+針灸4大穴位+2穴位調整腹部筋膜
涂育維中醫師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消除胃凸可以透過中醫內服加上針灸,用藥上會優先從提升消化功能的健脾消食、暢通腑氣,像是香砂六君子或保和丸。還會搭配疏肝理氣用藥,調節情緒或自律神經對腸胃的影響,像是小柴胡湯系列等。
至於針灸治療,除了用類似內科健脾疏肝的穴位,像是足三里、下三皇、太衝、蠡溝等穴位,也可以從結構筋膜的角度思考,調整過度緊繃的脊椎和腹部筋膜,達成平衡的前後肌肉筋膜結構。臨床上常使用相對應區域的背俞穴、華佗夾脊,以及腹針的針法去調整。
【針灸4大穴位健脾】
1.足三里:
【位置】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2.下三皇:
【位置】
在脛骨內側前緣,即內踝尖直上3寸,當脛骨後肌和趾長屈肌之間的縫隙中。這個穴位其實就是三陰交。
3.太衝:
【位置】
足背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當行間後二寸。
4.蠡溝:
【位置】
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五寸,脛骨內側面中。當內踝尖與地機穴連線中點。
【2穴位調整腹部筋膜】
5.背俞穴:
【位置】
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又簡稱俞穴。屬膀胱經穴,分布於背腰部相應臟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處,與臟腑有密切關係。
6.華佗夾脊
【位置】
在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最後,涂育維中醫師提醒,胃凸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治療上除了用藥針灸外,患者本身的生活習慣也需要進行調整,除了要減少暴飲暴食、吃到飽,也要調整吃太快的習慣,並盡量減少烤炸辣等對腸胃負擔較大的食物。革除不好的生活習慣外,也推薦偶爾練習腹式呼吸幫助放鬆情緒,並且加入鍛鍊核心肌群的動作,像是死蟲式、橋式等簡單又不會出錯的動作,幫助大家盡快消除胃凸,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體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