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站不智能,「門常開」致垃圾站淪為野豬飯堂,垃圾遍地影響環境衞生,本報踢爆後政府即日到場修復。位於西貢清水灣道甘澍路一個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裝設的鋁質垃圾收集站,近一周凌晨均有一群野豬出沒翻摷食物。記者昨日凌晨在場發現有至少5隻野豬「搵食」,當時大量垃圾袋外露,疑野豬爬高用口將垃圾袋拉出地上覓食。居民懷疑智能掩門因故障未能關上,事件曝光後,中午已有政府人員到場修復。不過另有大埔村民反映,只要垃圾堆積過高,同樣會卡着掩門不能關上,質疑其成效,有區議員建議當局加強清理垃圾,同時可加入感應功能檢測門板是否正確關上。
本報接獲西貢居民反映,過去一周於西貢清水灣道甘澍路的智能垃圾收集站發現野豬凌晨出沒覓食,導致垃圾散落一地。他曾看見清潔工人清走收集站內垃圾,但3扇智能掩門均未能自動關上、燈光熄滅,認為垃圾站設備故障。記者昨凌晨到上址視察,亦發現至少5隻野豬在場覓食、遍地垃圾,收集站門鎖雖然鎖上,但站內被垃圾袋塞爆,3扇智能掩門均未能關上。當時有垃圾袋外露,疑野豬爬高將垃圾袋拉到地上「搵食」,野豬被發現後亦不作久留。該居民表示事件被報道後,中午已有政府人員到場修復。
事實上,垃圾站爆滿導致不能關門的問題出現在多區,居住在大埔村屋的林小姐指,「門板常常關不上,垃圾太多亦會傳出臭味。」她又指,村內附近的太陽能鋁質垃圾收集站有數個投入口,但亦經常爆滿,只要垃圾堆積高過門板,便會被垃圾卡着未能關上,但居民惟有「照放上去」,愈堆愈多,無奈指又不能將垃圾棄置地上,擔心會被檢控罰錢。
為減低市民因垃圾箱滿載而胡亂棄置家居垃圾並引致鼠患蟲害等問題。截至去年4月,食環署已在約150個鄉郊地點設置新型密封式垃圾收集設施,包括12部壓縮機,以及140個太陽能或腳踏式鋁質垃圾收集站,至2026年增設多350個。
太陽能鋁質垃圾收集站正面會有紅外線自動感應活門,只要於開口前揮揮手,投入口閘門會自動打開,由頂部太陽能板發電;每兩個投入口連接着站內一個活動式垃圾箱。鋁站並非密封式設計,旁邊有一道門,供清潔工進入收集垃圾。裏面裝有抽氣扇、照明系統等。
針對甘澍路垃圾站的野豬問題,西貢區區議員張美雄認為,當局應增加垃圾回收次數;又指過去亦曾收到類似投訴,區內鄉村及山較多,因此或較多野豬。他指出,垃圾站一般較多人使用,特別是爆滿或未能關上門板的情況,應盡快收集垃圾。
除了野豬亦可能會有猴子覓食,因此當局須定期留意相關設備是否損壞,並盡快作出回收。他認為以現今科技,安裝感應器檢測門板是否正確關上應不是難事。
食環署回覆本報時表示,該署人員在1月18及19日巡視太陽能鋁質垃圾收集站,發現其自動投入口的開關運作正常,報道所指的情況或因當日投入的垃圾量過多,阻擋自動門關閉,觸發安全裝置而導致自動門停止運作。
該署承辦商人員每日早上均會清理垃圾站及附近地方,如整理垃圾站和替換垃圾桶,並重啟自動門裝置確保其正常運作。該署近日沒有收到承辦商員工報告垃圾站出現異常,已提醒他們如發現垃圾站有異常或有野豬在附近覓食,應主動報告。此外,該署會密切留意該垃圾站的運作,增加垃圾車到站收集次數,避免有關情況再次出現。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